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正式颁布实施,对保险业全面履行反洗钱义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经过几年的反洗钱实践,保险业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县域保险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从几个方面剖析了县域保险业反洗钱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金融博览》2006,(12):5-6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一次在法律层面全面确立了我国的反洗钱监督管理机制,明确了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机构的反洗钱职责分工;将反洗钱义务主体从金融机构扩大到特定非金融机构,并明确了应履行反洗钱义务的金融机构的范围,义务以及违反《反洗钱法》应  相似文献   

3.
《反洗钱法》从立法的角度明确规定:证券、保险业金融机构开展业务过程中,负有预防、遏制、打击洗钱犯罪、维护金融经济秩序的职责和义务。该法已实施一年多了,为了解县级证券保险业机构反洗钱职责履行情况,近日,人行九台市支行组织专人对辖区证券、保险业机构反洗钱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4.
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31日下午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并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反洗钱法》从法律层面明确了金融机构应履行的反洗钱工作的各项责任和义务.银行业应该如何落实《反洗钱法》,尤其是如何在业务发展中具体履行好反洗钱义务,解决业务发展与履行义务的矛盾,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当前面临的一项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以下称《反洗钱法》)颁布施行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认真履行相关职责,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制定和颁布了《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以下称《客户身份识别办法》)。人民银行各分支行在2007年下半年普遍对辖区内的保险业金融机构开展了反洗钱现场检查,促进了保险业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展开,但在《客户身份识别办法》中,  相似文献   

6.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和新《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将证券和保险等更多金融行业纳入了反洗钱规制范围,意味着保险业金融机构即将开始承担法定的反洗钱义务。国内反洗钱制度体系也对国际通行的客户身份识别、交易记录保存、交易报告提交和内部控制等预防性反洗钱制度作了一般性规定。本文借鉴国际经验,对我国保险业反洗钱的预防性制度建设作以下几方面的政策分析。  相似文献   

7.
保险公司反洗钱工作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卫东 《上海保险》2008,(10):51-52
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以下简称《反洗钱法》)第三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机构和按照规定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特定非金融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预防、监控措施,建立健全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履行反洗钱义务。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反洗钱法》的颁布和实施,保险业的反洗钱工作有了法律依据和保障,但我国现有的外部环境对保险业地履行反洗钱义务尚存在一定的障碍,保险公司内部亦有各种因素制约着反洗钱工作有效开展。因此,研究我国保险业反洗钱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可行性建议、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反洗钱法制建设的里程碑.学习贯彻《反洗钱法》,对于预防洗钱活动,遏制洗钱犯罪及其相关犯罪、保护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具有重大作用,也有利于促进金融稳定、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金融行业是反洗钱工作的重点领域,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中直接办理现金支付和结算业务,处在反洗钱工作第一线,应当自觉履行反洗钱义务.基层金融机构怎样履行好反洗钱的职责是当前的一个新课题,对此,作者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博览》2006,(12):4-4
2006年10月31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以144票赞成、1票弃权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以下简称《反洗钱法》)。《反洗钱法》共计7章37条,主要规定了反洗钱监督管理,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反洗钱调查,反洗钱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基层金融机构在履行反洗钱法律义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完善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法》规定义务的对策建议.主要是:正确认识反洗钱工作的意义,解开"开展反洗钱影响业务工作"的思想包袱;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反洗钱制度;增强工作主动性;严格履行"了解你的客户"义务;细分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行为,落实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以及《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实施,以法律地位确立了社会各方反洗钱工作的职责和义务,加大了对洗钱犯罪的惩处力度,大大提高了全社会反洗钱工作的威慑力,为人民银行全面履行反洗钱职责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反洗钱法》及相关法规的颁布实施,将反洗钱规定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以促进高效履行反洗钱义务就成为了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实际操作过程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结合近几年来反洗钱工作现状及工作目标,调整会计部门的反洗钱工作职能,以全面提高反洗钱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安徽农村金融》2006,(12):66-66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已于2006年10月31日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反洗钱法》共三十七条。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的反洗钱职责分工。二是明确应履行反洗钱义务的金融机构的范围及其具体的反洗钱义务。三是规定反洗钱调查措施的行使条件、主体、批准程序和期限。四是规定开展反洗钱国际合作的基本原则。五是明确违反《反洗钱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该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等一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保险业反洗钱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受客观因素影响,保险业反洗钱工作还存在诸多难点。本文在阐述保险业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难点、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正式颁布实施即将迎来十周年。《反洗钱法》明确了我国反洗钱监督管理、金融机构的反洗钱义务、反洗钱调查、反洗钱国际合作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正式建立了我国预防洗钱的基本法律制度,是我国反洗钱法制建设历程上一座重要的标志性里程碑,对我国反洗钱工作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以《反洗钱法》的颁布  相似文献   

17.
沈瑶 《中国金融》2007,(24):39-39
《反洗钱法》对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反洗钱法》中要求金融机构通过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和客户身份资料以及交易记录保存制度等履行反洗钱义务,却没有充分提及保护客户的隐私权问题。由于界线不够明确,就可能导致执法的偏差。就目前来看,反洗钱的主管部门随时都可以通过金融机构了解任何一个客户的情况,这在金融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里是不太可能的,这些国家的金融机构除了承担向有关执法机构递交可疑交易报告的义务外,还负有对客户隐私权保密的义务。  相似文献   

18.
随着《反洗钱法》及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即将颁布实施,反洗钱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从提高反洗钱工作认识着手,阐述了人民银行与金融机构实现积极有效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并从工作实际出发,结合当前形势,从强化反洗钱制度建设、依法监督检查、推行非现金结算方式、履行反洗钱保密义务、加强宣传培训等方面对加强反洗钱工作提出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反洗钱法制建设的里程碑。学习贯彻《反洗钱法》,对于预防洗钱活动,遏制洗钱犯罪及其相关犯罪、保护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具有重大作用,也有利于促进金融稳定、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金融行业是反洗钱工作的重点领域,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中直接办理现金支付和结算业务,处在反洗钱工作第一线,应当自觉履行反洗钱义务。基层金融机构怎样履行好反洗钱的职责是当前的一个新课题,对此,作者谈点浅见。一、基层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现状1.思想认识不足,履行反洗钱职责的积极性不高。在《反洗钱法》出台以前,反洗钱工作主要由公安部门承担,各金融机构接触甚少,对反洗钱的具体要求和内容了解不深,缺乏反洗钱意识,认为反洗钱工作重点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看不到洗钱活动已蔓延到内地和中小城市,忽视洗钱活动的危害。有的金融机构认为:“反洗钱是人民银行的事,跟我们关系不大,在金融机构开展反洗钱工作,只会增加成本,出不了效益,是亏本的买卖”。由于认识不到位,金融机构参与反洗钱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不能自觉履行反洗钱工作职责。2.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业务操作不规范。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中本来早有完整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20.
期货业反洗钱现状及监管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货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期货经纪公司是《反洗钱法》确认的履行反洗钱各项义务的金融机构。目前期货经纪公司的反洗钱工作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在反洗钱各项工作开展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本文拟就如何规范期货业反洗钱工作开展,及对期货经纪公司反洗钱工作开展有效监管进行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