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社会组织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是沟通政府和民众的重要桥梁,有利于反映群众诉求、协调利益关系。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十九大报告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关注,已经落到社区这一社会基本单元,指明了基层社会治理方向及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的意义。这就意味着,随着我国社会治理格局由"共建共享"向"共建共治共享"的转变,社会组织的地位将愈益凸显。  相似文献   

2.
农村基础设施的最优治理结构取决于参与组织内、外的交易成本最小化。小型设施的适宜治理结构是农民组织;中型设施的适宜治理结构是政府、企业和农民组织之闻的有机联合;大型设施的适宜治理结构则是科层式组织。文章通过对当前中国农村公路、灌溉和电力设施治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应该构建政府与农民合作组织联合治理结构,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农村社会管理出现了不少问题。"能人"治村,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中,被很多地方采用的一种策略,其成效与负面影响并存。河北省肃宁县在2010年推行的"四个覆盖"农村治理新模式,为农村治理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肃宁经验的核心有两个:通过农村党组织的带动和服务,激发农民主动性、创造性,使组织  相似文献   

4.
正村民自治组织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不同,但现实中村民委员会往往代行了集体经济组织职能,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基层组织政经不分的状态。如同过去国有企业政企不分一样,不仅影响集体开展正常的经济活动,也不利于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实施"政经分开",不仅有利于促进集体经济做大做强,而且可以催生出一种群众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和专业的资产经营机构职责清晰、互动协作的新型农村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正>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对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发展、保障农民权益、实现乡村振兴至关重要。海曙区行政区划调整后,新增区域多为农村区域,健全和深化"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民心所向,意义重大。海曙区应以"更快一步、更进一步"的责任担当,凝心聚力构建"高标准、高品质、高水平"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积极顺应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区域发展的新态势和农村群众的新期盼。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创新农村管理体制大致分为开始出现、全面启动和深化发展三个阶段;创新的内容主要表现为"村改居"、转变村级组织管理职能、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创新农村治理结构、重建农村基层管理资金保障机制和推进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七个方面;地方政府开展农村管理体制创新探索,逐渐破解传统城乡二元管理结构,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形成了农村对接城市的基层管理新格局,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创新农村管理体制大致分为开始出现、全面启动和深化发展三个阶段;创新的内容主要表现为"村改居"、转变村级组织管理职能、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创新农村治理结构、重建农村基层管理资金保障机制和推进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七个方面;地方政府开展农村管理体制创新探索,逐渐破解传统城乡二元管理结构,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形成了农村对接城市的基层管理新格局,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8.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十一五"以来,甘肃省康乐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项目争取力度逐年加大,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工作制度不断健全,工程作用充分发挥,群众"吃水难"问题有效得到解决。自2005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以来,县上先后组织  相似文献   

9.
2007年以来,广西百色市推行了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农事村办"工作,并不断深化完善。百色市"农事村办"工作的实践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层党政组织由直线职能制转向网络化结构,实现了基层党政组织设置方式的创新;基层党政组织从偏重经济建设转向强化公共服务,实现了基层党政组织职能的转变;基层党建工作从注重党的自我建设转变为强调服务大局,统筹和整合了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工作,实现了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深嵌于农村社会中的经济组织,其成长不仅依赖合作社与成员之间的正式契约,同时也依赖合作社与成员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分析合作社关系治理的重要意义,然后将合作社关系治理分为"信任、互惠、声誉、沟通"四个纬度展开论述,最后提出促进合作社成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发展集体经济既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也是乡村治理的经济基础。尽管共同富裕目标的“终点线”一致,但城市与农村的“起跑线”差距甚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实现其组织成员共同富裕的一种经济形式,以集体经济为主体,以公共产权为基础,构成了要素流动和利益分配模式的农村经济治理秩序。本文基于524个村(社区)调查视角,探讨包括农村集体经济治理领导机制、载体机制、运行机制、制衡机制、经营机制等在内的法人治理结构体系,试图充分挖掘与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组织动员和示范带动方面的巨大潜力,以期对激发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合作社在村庄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社会正面临着"解构-重组"过程. 在传统乡村治理存在较大问题的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农民自发形成的新型组织应运而生.研究表明,合作社在乡村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盘活农村要素,发展农业现代化;增强参与动力,重建村庄治理权威;克服个体局限,推动村庄公共事业等方面. 然而,合作社参与村庄治理中仍面临主体能力不足、传统势力阻扰、非正式身份局限以及制度保障的不完善等困境. 为此,可以从明确合作社功能与定位、增强合作社主体能力、构建合作社与农户间信任机制等方面加强合作社治理能力,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红伟 《宁波通讯》2011,(12):54-55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承担着领导村内党员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职责。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农村社会治理结构持续演进的背景下,如何通过组织活动方式创新有效提升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执政效能,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的一项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不是简单地"建新村",而是要以挖掘村庄潜在的资源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有效地进行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并探索出适应具体实际的农村社区长效治理体制。赣南版石镇积极进行制度创新,打破小组设置,组建农村村落社区,变"乡—村—组"乡村管理体制为"乡—村—村落社区"服务型乡村治理体制,将社会精英吸纳进治理体制;并通过各种渠道让理事会掌握一定量的公共资源,使之能保持长久的动力,村民对其形成较强的依赖。版石的经验不在于它具体的做法,而在于它针对具体实际,通过积极挖掘、培植农村潜在的社会资源进行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将新农村建设与村级治理体制改革的有机衔接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正"金葵花"是北仑区小港街道红联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品牌称谓。其核心内容是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和"大脑",以党员担任负责人或作为骨干的54个社会组织为依托和"手臂",以满足居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从而达到"大脑"指挥"手臂"轻松自如,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奋勇争先,社会组织活力足、社区工作众人做、社区服务覆盖广、社区治理效果好的结果。这种社区党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好比葵花的花蕊和花瓣,故当地将这种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实践形象地简称为"金葵花"。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治理是城市治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农村的民间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农业文化的发掘和利用将成为我们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地处川西平原的郫县在新农村建设时应充分发挥民间文化资源丰富这一资源优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农村文化活力,是建设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集体所有的全部资产由资源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三部分构成。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耕地"三权分置"和宅基地"三权分置"背景下,逐步完善和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耕地保护管理费、宅基地部分事项有偿使用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股等,可以使我国大部分农村形成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提高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福利水平,提高我国农村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促进我国乡村振兴和农村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8.
李曜  段克和 《老区建设》2011,(20):40-42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必须充分认识加强民间文化人才培养和管理的重要意义,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民间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发展和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民间文化人才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繁荣基层文化事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因此,科学分析江西民间文化人才资源的基本状况,提出加强民间文化人才培养和管理的对策建议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易伯春 《改革与开放》2000,(12):18-18,20
<正> 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禁止的、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三乱"现象,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弊病,其产生、发展都是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的,它也绝不会轻易地消亡。最近,我们通过对企业和农村的调查,深感治理"三乱"路漫漫,任重而道远。变异了的"三乱" 现阶段,变化了的"三乱"现象主要表现在: ——乱搞变通瞒天过海教育  相似文献   

20.
沈苏莉 《特区经济》2014,(5):156-158
在传统的农村垃圾"碎片化治理"的模式下,本文认为实现农村的良性发展,除了权力主体积极参与的动力因素外,还要有高效有序、协同互动的运行机制。实际上,各类利益组织也在以积极的参与姿态营造着农村的现在和未来。本文在协同治理的视阈中,探讨农村垃圾协同治理的可能性以及试图构建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政府为主导、市场运作为基础、多中心治理主体(政府、企业、农民、农民自组织、媒体等)互动合作的农村垃圾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