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浙江省11市522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实证检验确权、确权方式与农地流转的关系。主要的研究结果,确权能显著促进农地流转,且对户主年龄超过55岁或户主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户,确权的农地流转效应更大;确权不确地比确权确地的农地流转效应更大,且对户主年龄低于55岁或户主未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户,确权不确地的农地流转效应更大;农地流转的不同对象影响农地确权方式的选择,较高的农地流转市场化程度会激励农户采取确权不确地的方式。因此,各地不仅应积极推进农地确权政策的落实,而且要从各地实际出发,针对农地流转的不同对象因地制宜地选择确权确地或确权不确地的确权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浙江省11市522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实证检验确权、确权方式与农地流转的关系。主要的研究结果,确权能显著促进农地流转,且对户主年龄超过55岁或户主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户,确权的农地流转效应更大;确权不确地比确权确地的农地流转效应更大,且对户主年龄低于55岁或户主未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户,确权不确地的农地流转效应更大;农地流转的不同对象影响农地确权方式的选择,较高的农地流转市场化程度会激励农户采取确权不确地的方式。因此,各地不仅应积极推进农地确权政策的落实,而且要从各地实际出发,针对农地流转的不同对象因地制宜地选择确权确地或确权不确地的确权方式。  相似文献   

3.
学界关于农地确权是否促进农地流转尚未达成统一共识。本文构建农地确权、农地依赖影响农地转出行为的理论框架,采用Probit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究农地确权对农地转出行为的政策效应,以及农地依赖在农地确权对农地转出行为影响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农户对土地的禀赋效应并非完全存在,农地依赖呈现分化特征;农地确权对农地转出行为具有促进效应;农地依赖在农地确权与农地转出行为的关系中起负向调节效应,农地依赖会抑制农地确权对农地转出行为的促进效应。未来中国应加快运用和拓展农地确权成果,推动农地流转和保障农地产权;依据农户的农地依赖程度,因户制宜、分类治理;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培育农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CRHPS)数据系统分析新一轮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一轮农地确权促进农地流转数量的增加,使农户参与农地转出的概率平均提高6. 36%,同时使农户农地转出面积增加0. 538亩;在农地流转质量上,新一轮农地确权促使农户将农地有偿流转给非本村或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促进农地流转的市场化,但确权并未促进农地流转期限的长期化。因此,应继续推进新一轮农地确权,做好收尾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农地流转相关配套措施,为有效发挥农地确权效果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中国新一轮农地确权为背景,将制度经济学、制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相结合,将市场信念纳入确权对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分析中,阐明"确权—市场信念—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作用机制。认为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影响并非简单的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市场信念的形塑对农地流转契约选择行为产生影响,促使农户作为市场理性决策者行事,农地流转交易从身份交易转向匿名交易。文章构建的"确权、市场信念与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理论框架,有利于明确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行为的中介作用路径,进一步拓展农地流转研究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6.
农地确权与农地流转互动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确权与农地流转具有相互促进的动态机制:一方面,农地确权可推动农地流转健康有序地进行;另一方面,农地流转也可促进农地确权的稚步推进.本文初步探索了农地确权与农地流转的互动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释了金融知识影响农民农地流转行为的机理,并引入农地确权颁证变量,根据陕西90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知识对农民农地流转选择及流转规模的差异化影响以及农地确权颁证对金融知识影响农民农地流转行为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知识对农民是否流转农地及农地流转规模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农民农地转入行为的影响大于对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研究进一步证实,农地确权颁证对金融知识影响农民农地流转行为发挥了调节作用,即通过提升农地产权强度和强化农地禀赋效应等抑制了金融知识对农民农地转出行为的正向影响,但增强了金融知识对农民农地转入行为的促进作用。因此,需从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推进农地确权颁证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系列改革措施等方面促进农民农地流转参与理性决策。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2年202个村庄的数据,文章实证分析了农地确权对土地流转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的产权强度影响着土地的流转价格,与非确权村相比,确权村的流转价格甚至高达1.4倍;在5年内不发生土地调整的村庄,农地确权对流转价格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确权会通过降低土地调整的制度风险推高流转价格。未来要提高农民的流转收益,一方面要固化土地和农户的权属联系,防范土地调整带来的制度风险,另一方面要构建有效的农地流转价格生成机制,注意到过高的流转价格对流转供求关系的反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土地流转发展缓慢而农地确权工作已经完成之际,基于农地确权对土地转出的影响研究中产权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两派观点的分歧,同时引入交易成本和禀赋效应两个中介变量,深入研究农地确权对农户土地转出的影响机理,将有助于推进农地确权成果应用以及农地流转制度的完善。[方法]文章使用CHARLS2018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和一元并行多重中介模型实证分析农地确权对农户土地转出的影响机理。[结果](1)确权促进了土地转出,使土地转出的概率提高了6.60%;(2)确权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交易成本,进而抑制了土地转出;(3)确权有利于增强禀赋效应,但禀赋效应反而促进了土地转出;(4)中介效应上交易成本和禀赋效应为部分中介作用,交易成本中介效应比例为-10.46%,禀赋效应中介效应比例为13.35%,从而禀赋效应的中介作用更强并能强化确权对土地转出的促进作用。[结论]农地确权工作有其正面的成效,但还需完善政策并建立配套制度以克服负面效应,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和交易平台,宣传普及农地确权和相关“三农”政策,提高农户认知,同时还需防范禀赋效应过强和流转租金过高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完善农地产权保护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农地“非粮化”问题日益被学界关注,但较少有研究分析农地确权对农地种植结构的影响。基于中山大学公布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年数据,采用IV-2SLS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地确权对农地种植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农地确权总体上会正向显著影响农户粮食作物种植。(2)农地确权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要素配置,进一步影响农地种植结构,农地流转、家庭劳动力配置在影响机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农业资本投入为遮掩效应。农地流转、家庭劳动力投入正向影响农地粮食作物种植比例,农业资本投入负向影响粮食作物种植比例。(3)农地确权对农地种植结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差异,对未发生过农地调整的村庄农户粮食作物种植行为影响更显著。因此,农地确权会诱导农地种植“趋粮化”,而不会带来“非粮化”问题。完善农地流转市场、适当鼓励外出劳动力返乡,将有助于抑制“非粮化”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持农村土地政策稳定性,避免频繁的耕地调整,可以有效保障农地确权政策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为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从制度、经济与文化三个层面分析农地流转治理结构的转型逻辑与区域差异。研究方法:逻辑演绎法,Biprobit模型。研究结果:(1)促进农地流转从关系治理向契约治理转型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产权的界定与实施、流转租金的上涨和人情往来的减少。(2)农地流转治理结构及其转型逻辑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和西部地区更偏向契约治理,中部地区更偏向关系治理。在驱动因素上,东部地区较高的流转租金和完善的土地流转服务是主要的转型驱动力,中部地区的人情文化传统较深,阻碍了农地流转的市场化转型,西部地区的土地确权颁证率较高,发挥出了明显的确权效应。研究结论:(1)完善的农地产权制度是农地流转市场的基石,不仅要保障产权明晰,还要构建有效的产权实施机制;(2)经济利益是驱动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重要因素,要促进农地价值形成合理的价格参照系;(3)文化观念是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重要支撑,要协调好市场观念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4)需因地制宜地推进农地流转市场转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识别出农业生产激励、交易费用、交易价格以及农村要素市场联动四种中间传导机制,构建了"农地确权—中间传导机制—农地流转"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本文基于2011年和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全国追踪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农地确权影响农户农地流转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农地确权在整体上并不影响农户农地转出,但会抑制农地转入;(2)对于发生过农地调整、有公交车到达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的村庄,农地确权更能促进农户农地流转;(3)农地确权通过农业生产激励和交易费用机制抑制农户农地转出,并通过交易价格机制对其产生促进作用;(4)农地确权通过农业生产激励促进农地转入,并通过交易费用机制对其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地确权政策和农地流转对农户兼业有其内在影响机制,本文探究农户兼业化程度的提升路径,为克服中国农业规模发展局限性、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提高农民收入提供政策依据。从经济学理论出发构建单期影响农户兼业的最优化数理模型,借助华中三省897个农户微观数据,运用IV-Probit模型、PSM模型探究农地确权对农户兼业选择及兼业化程度的影响,检验农地流转在农地确权对兼业化程度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机制,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明晰的农地产权使农户更有可能选择兼业,同时显著提升农户兼业化程度;农地流转具有明显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11.67%,且主要来源于农地转出;农地确权对小规模农户、农地细碎化程度高及农资投入低等农户的兼业化程度提升效果更明显,且进一步发现在兼业类型上农户可能选择务工而非自种或自营;在兼业地区上农户可能选择本县外的区域。因此,要切实做到“确权到户、确权到位、精准确权”,通过结合农地流转更好发挥确权对农户兼业的提升效果,以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广东省阳山县农地整合确权政策实施的准自然实验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农地整合确权政策实施对农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实施农地整合确权政策显著促进了农地地块规模扩张和农户参与农地流转;与此同时,实施农地整合确权政策对农户获取农业外包服务难易程度和外包服务使用程度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由影响不显著转变为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法律、事实及认知维度解读地权安全性概念,验证分析地权安全性三个维度及其交互项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发现,法律、认知维度的地权安全性显著促进农地流转,而事实维度的地权不安全对农地流转表现出不显著的负向影响。三个维度的交互作用表明:事实维度的地权不安全会减弱法律赋权对农地流转的正向影响;法律维度与认知维度的地权安全性在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时互为前提,缺一不可;认知维度的地权安全性可以消除事实维度地权不安全对农户农地流转带来的负向影响。由此指出,"以确权促流转"的政策目标实现,不能仅依赖于农地确权政策的实施,还需要逐渐构建起法定地权制度、实际制度执行及其制度认知之间具有一致稳定性的配套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土地确权登记是充分保护农民权益、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和促进农地经营权市场化交易的重要措施。本文在梳理学术界有关新一轮农地确权研究的主流观点及其理论依据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了确权与农地抛荒的逻辑关系。在确权的不同阶段,确权政策使农地抛荒减少的影响存在差异:在确权实施阶段,确权引致的产权不稳定诱发农户对抛荒农地复耕;而在确权过后,随着产权排他性增强,农地流转交易费用的下降,农户会权衡收益对农地使用方式进行重新调整。基于来自四川、河南和山西3省645个农户的系统抽样问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农地确权显著减少了农户的农地抛荒行为。但是,农户减少农地抛荒主要是通过增加对自有农地的耕作,而非通过农地流转实现,表现出暂时性复耕的特征。必须将农地确权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地市场发育、规范农地使用立法以及提高群众认同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流动、农地确权与农地流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从劳动力流动的角度考察了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地确权不仅使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显著提高,明显增加流转面积,而且有助于保障农户的权益,激励劳动力外出就业,进而推动了农地流转。在劳动力流动与农地三权分置背景下,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效促进农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农地流转的差序格局化特征会怎样影响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本文以农地制度改革为着眼点,利用2015年CHFS微观数据,将农地确权、农地流转差序格局与新型城镇化三者置于同一框架下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发现,农地确权与农地流转的亲缘化特征显著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进一步检验作用机制发现,二者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作用方面并行不悖,农村内部整合型社会资本能够弥补正式制度不足带来的农地产权风险。因此,本文认为应着力提升农地确权政策的执行效果,在构建起高效、合理、规范的农地流转制度的同时,促进农户间相互合作,加大力度培育以农户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项目,平稳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从风险规避的角度研究其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吉林、山东、陕西和湖南4省559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风险规避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出的可能性和农地转出的规模,但并不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入的可能性和农地转入的规模。(2)户主的性别、年龄、非农就业经历及村级流转管制等也是影响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应通过做细做实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强对流转的规范管制、推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来促进农地使用权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江苏、湖北、广西、和黑龙江四省(区)111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地产权安全性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农地产权安全性会形成生产性效应、交易价格效应和交易成本效应,进而影响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农户最终是否流转农地以及流转农地的规模取决于农地产权安全怀所产生的三种效应的叠加影响。经验检验结果表明,土地承包合同提高了转入户转入农地的可能性和农地流转率,但并不显著影响转出户转出农地的可能性和农地流转率;签订农地流转合同提高了转入户和转出户的农地流转率;而农地流转纠纷并不显著影响转入户和转出户的农地流转率。为了促进农地流转,应该加快推进新一轮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强化农民农地流转合同意识,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