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暖     
我的儿子问爷爷:“您有皮球吗?”爷爷说,“没有”。不料儿子并不满足,而是一口气把这个问题问了4次。爷爷挺纳闷,于是在连续回答了4次后反问一句:“你为什么老是问这个?”孩子说:“我喜欢听您说‘没有’。…为什么?”“因为,您的胡子一翘一翘的特好看。”  相似文献   

2.
<正>笃信无私的供销信仰,已经融入我的血液,成为我生命中永恒的主旋律。我的爷爷是老供销,上世纪70年代在当地供销合作社任职厨师。我记得爷爷告诉我,那时候的供销合作社,条件艰苦,食材缺乏,但是爷爷总是想尽一切办法,烧出美味可口的菜肴。有一次,家里的老母鸡下了鸡蛋,爷爷就把这几个珍贵的鸡蛋打进面条里,制作成“鸡蛋面”,让大家开开心心吃上一顿。爷爷用他那双巧手制作的饭菜,  相似文献   

3.
赵鸿科 《中国西部》2015,(12):74-81
家,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每个孩子栖息的港湾。家是一个多么亲切的字眼啊!我就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记得上学期开学前不久,我得了一场大病,医生诊断后说我患的是恶性淋巴瘤。听到这个消息,全家犹如晴空霹雳。然而,爸爸没有放弃,爸爸和爷爷整日整夜地陪护我。白天,爷爷和爸爸开导我如何正确看待疾病。在化疗过程中,有一项要求必须每两小时滴一次眼药水,爸爸好几夜没有合  相似文献   

4.
<正>2012年10月24日晚,风很大,有点冷。在走访了几个孩子之后,在班上一个叫沈周的孩子热心指引下,七转八拐才走进竹林熊社区中的一个小院落的最里面,找到学生王杰浩的家。眼前的景象令我震惊:这个家只是几块板子搭在两栋高楼之间的简易窝棚。孩子的爷爷、奶奶很客气地让我进去坐坐,可我看来看去不知道该坐在哪里,索性就站着好好地观察了这个"家"一番,外面是个厨房,东西乱七八糟地摆放着,没有看见我想象中的电饭煲、橱柜,映入眼帘的,是墙上、地上各种颜色的袋子和透过板缝望见的远处漆黑的天空。走进旁边的小屋,这是一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女人不当老板是遗憾,其实,当了老板才是真正的遗憾。你想,坐了一夜的火车,才睡了一个晚上,睁开眼,北京到了,满眼都是白皑皑的积雪。下榻到宾馆,顾不上妆一下容、梳一下发,又进入了会议厅。似机械又非机械的生活节奏,把生存的空间像屋檐下的冰凌一样凝固了,你说,我的呼吸能不喘吗? 再说,这个会本来改期了,末了,又来了长途电话,说要如期召开,机票已经退了,一时三刻,上哪儿再去弄呢?北上的那天晚上,说是客户请吃饭,不去吧,怕丢了已经谈了半年的那笔生意;去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位来自革命老区的壮族女孩,我做梦都没想到,我能与小平爷爷联系在一起。12年前,一场火灾使我面临辍学,是小平爷爷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使我得以继续学业,成为一名希望小学的教师……”  相似文献   

7.
从小,我就有很强的国家概念,可能是因为爷爷从小就会跟我说,有关他们年青时候的事情。我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回乡下和爷爷奶奶一起过暑假。有时,在晴天的夜晚,我总是搬着我的小板凳,坐在庭院里,听他们说他们年轻时发生的事。有时,听着听着,就会掉下眼泪,很心疼他们,也很心疼祖国妈妈,经历了那么多苦难。爷爷也喜欢跟我说这些事,他总是说,那段时间,是他的青春,是祖国的过去,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资格说起,这些经历,让我感受到爷爷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是紧紧相连的。而我也喜欢听爷爷说这些事,让我更了解我正在生活的土地,让我更了解这个我深爱的国家,了解它的过去,了解他所经受的一切。  相似文献   

8.
爷爷有一张抗联进山证在我刚记事的时候,就听屯子里的乡亲们说,我的爷爷尹凤阁有一张当年抗联部队郭师长发给的抗联进山证。乡亲们把它说得神乎其神,称那是无价之宝,只要拿到政府一晃,家里有什么困难都会马上得到解决。我曾偷偷地问爷爷,究竟有没有这样一张进山证?爷爷笑了笑说:"瞎扯,哪有什么进山证!"但我从爷爷的眼神里看出,他没有说实话。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我们一家人困难得揭不开  相似文献   

9.
我的女儿     
胡赳赳  刘佩 《走向世界》2007,(18):92-92
我总担心我的女儿会出事。她一不在我身边,我就心里发慌,幻想着她出了车祸,躺在陌生人的怀抱里,淌血。于是我就写了很多小纸条,塞在别人找不到的地方。其中一张小纸条上写着菩萨保佑女儿平安回来。我是个无神论者,但我已顾不上我是个无神论者。女儿一不在身边,我就变成了自我的失踪者。我的祈祷发生了灵验,我无数  相似文献   

10.
10颗黄豆     
新月 《西部人》2004,(12):50-51
我10岁生日礼物是一小碟煮黄豆.那天中午一放学,就看到案板碟子里放了10颗黄亮亮的豆子,好香!   “丫,这豆子是爷爷特意给你过生日煮的,还放了酱油,快吃吧!“说着爷爷便捏起一颗送进我嘴里.……  相似文献   

11.
杨林俊 《魅力中国》2009,(5):121-122
每天清晨,年青的爸爸骑着电动车、年迈的爷爷拎着书包,急匆匆地将孩子送到学校,这一幕幕的景象深深地震撼着我。然而,与此不协调的是,一张张废纸安静地躺在校园门口,很少有人问津,“谢谢爸爸”、“谢谢爷爷”这样的话语,我也很少听到,我不禁问,我们的孩子怎么啦?  相似文献   

12.
幸福的滋味     
吉含笑 《中国西部》2015,(12):82-89
幸福是一杯茶,能使人心旷神怡;幸福是一丝晚风,能吹走夏日的炎热;幸福是一缕火焰,能温暖冰冷的心;幸福是一汪清泉,能滋润幼小的心田;幸福是一种感觉,带给我无限美好的回忆。幸福在妈妈手上。寒冷的冬天清晨,屋外寒风呼啸,妈妈披衣起床,她顾不上自己又冷又饿,用她那温暖的手把一杯浓香的牛奶小心翼翼地递到我的手上。我大口大口地喝,妈妈的脸出现一丝微笑。此时那种幸福从我的  相似文献   

13.
言论     
《环球财经》2009,(10):18-18
我的童年是在战乱中度过的。我读书的那所学校是我爷爷亲手办的,但它毁于战火。我知道这个世界不安宁,而我们的追求就是和平、和谐。——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视察时回忆自己的童年  相似文献   

14.
回忆爷爷     
爷爷离开我们都快二十年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却时时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好多事情仿佛就在昨天。从我记事时起,我就经常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爷爷奶奶也特疼爱我,每到傍晚掌灯时分,奶奶在厨房做饭,我和妹妹就围坐在饭桌旁,要爷爷给我们讲故事,或猜谜语,爷爷总是笑呵呵地边抽他的黄烟,边给我们讲故事,讲的多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之类,教导我们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还讲一些神话故事,我们既怕又想听。时间长了,爷爷的故事讲完了,有时就重复老故事,这时我们就抗议“我们要听新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舞痴张荫松     
高峰 《走向世界》2013,(18):70-73
<正>招远"小金娃"踩着高跷登上了CCTV的《我要上春晚》、老少同乐的《爷爷教我踩高跷》和《舒心的日子扭着过》舞进了今年即将举行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决赛圈……这一切,都来自一个地地道道烟台人的创作——烟台市群众艺术馆原馆长张荫松,一个普通人带给我们的不普通故事。  相似文献   

16.
米苏 《走向世界》2013,(40):72-73
<正>一大早,我坐上公交车,径直走到车尾找了个座位坐定,车开动了。坐公交车在我看来,是一次短暂的旅行,景点便是百态人生。我不喜欢塞上耳机,把自己隔绝在一个角落,而是更喜欢把自己置身于人声之内,做个"看客",好好学一学这人生的课程。视线在车内逡巡,最终定格在车前头坐着的两位老人身上,看看彼此牵着的手,定然是对老夫妻。岁月在两位老人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是二老倒是精神矍铄,奶奶的脸上闪着健康的红润。爷爷手上提着个塑料袋,袋子里装着两根油条,看看爷爷嘴上还沾着的油渍,心里一下了然:二老定是坐车去城里吃早餐来着。65岁以上的老人在烟台坐公交车免费,许  相似文献   

17.
爷爷有故事     
赵莘 《东北之窗》2012,(14):87-87
爷爷走了十年了。爷爷是个有故事的人。幼时因家贫给人打长工,却也因此娶了雇主的女儿(我奶奶)。闯关东赶过马车;参军抗日留下了三处枪伤和刀疤;建国后成了鞍山第一届人大代表,支援湘钢建设又举家南迁到湖南;当过官,接待过陈明仁将军,家里还曾留有手枪和缴获的日本刀(手枪在"文革"时被爷爷扔入了水潭);"文革"挨过整受过批,  相似文献   

18.
山娃圆梦     
8月30日中午,修水县第一中学高三(5)班学生徐祖林接到了江西农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十年苦读,终于梦想成真,兴奋之余又不禁热泪盈眶,现在,他的心愿只有一个,立即写信给毛爷爷、刘阿姨和易叔叔夫妇,告诉他们这一喜讯。毛爷爷,就是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刘阿姨和易叔叔就是南昌市乡镇企业局干部刘丽和江中制药厂副厂长易敏之。敬爱的毛爷爷:告诉您一个特大喜讯,我没有辜负您的期望,终于考上了大学……毛爷爷,请您放心,是您给了我重新上学的机会,我将永远牢记您的教诲,多学本领,做社会有用之材。亲爱的刘阿姨、易叔叔:…  相似文献   

19.
老家的堂叔有一个很稀罕的名字:碗小。 我爷爷辈上有兄弟6人,都是贫苦出身。5个兄弟出来闯荡,去了天南海北的5个地方。老家只留下了堂叔的父亲和老祖宗们。关于老祖宗的故事,堂叔对我讲过一些,那时我年纪小,日子久了也记不得了。 堂叔是民办教师,有一年我回家,他说他双喜临门,一是入党;二是农转非成了正式编制的教师。  相似文献   

20.
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里有这么一个细节:在苏荣落马前夕的那个春节,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档特别节目《家风是什么》,苏荣回忆起当时看到这个节目时的直觉反应竟然是不敢看:"我说我的家风是什么,我都不敢看这个节目.我家'于姐'成了江西权钱交易的代名词,家教上我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不称职的丈夫,我本人出问题,老婆变得贪婪无度,收敛钱财不择手段,儿子利用我的职权影响受贿数额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