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镇失独老人精神养老是我国现阶段在养老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政府目前的主要措施是对失独家庭进行行政给付,但是城镇失独老人的精神养老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城镇中的失独老人不但要继续承受丧子之孤苦,更面临着医疗、养老等一系列现实难题,能否解决好城镇失独家庭的精神养老问题,关系着整个社会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难题以及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1980年开始大量出现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成为一个日渐庞大的社会群体。截至2012年的不完全统计表明,全国范围内的失独家庭已超过了100万,这意味着有近200万老年人因为失去子女而面临巨大的养老、医疗、心理等方面的困难。目前,我国对失独老人的社会养老机制不完善,相关政策存在缺陷且未落到实处,失独老人的权益未得到充分保障。如何在公共政策和组织上为失独老人托起"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明天,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本文对失独老人的生活困境及现有政策进行分析,并提出关于解决失独家庭困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随着失独家庭规模的不断扩大,失独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解决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开始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对镇江市失独老人的养老诉求及养老现状的调研,对现有的关注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方式的阐述及其不足之处的分析,提出对解决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几点建议,并思考如何借助以上主体的合力构建解决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黄泽炀 《魅力中国》2013,(29):54-54,56
失独家庭,简单来说是指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他们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以对无锡市失独老人的调查资料为依托,试从失独家庭的定义及所面临的现状入手,分析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并提出解决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问题凸显,其中"失独"老人作为一批特殊的群体,不仅承受着丧子孤苦,更面临疾患、养老等一系列难题。能否妥善解决"失独"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目标。本文基于对上海地区开展的"失独"养老问卷调查,结合实例走访,由"失独"群体的生活、养老现状与困境入手,提出缓解"失独"养老难的方案,如专建针对"失独"群体的养老公寓,打造满足不同养老模式和层次需求的养老服务链等。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街道对高龄、多病、失独、不能自理老人实施特殊关爱。去年10月23日,滨海新区大港街道与天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签约,政府出资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今后,生活在大港街道的8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75岁以上重病、失独、优抚等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全部由政府购买。据悉,这是天津市普惠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首个街道,  相似文献   

7.
赵圆圆 《黑河学刊》2024,(1):115-1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在此背景下,以贵州省毕节市农村失独家庭为研究对象,调查贵州毕节农村失独家庭的养老情况、经济收入、保障项目等,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分析农村失独家庭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两个维度,构建农村失独家庭养老保障社会支持体系,丰富社会支持理论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农村失独家庭抗逆力,帮助其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8.
<正>海曙区是国内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先行者之一,在2004年便出资向非营利组织——星光敬老协会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以帮扶辖区高龄、独居的困难老人,其实践成果获得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此后,海曙区稳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拓展,在更多领域试行政府购买服务。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呼和浩特市失独家庭的现状,探索呼和浩特市如何有效地解决失独家庭的养老保障问题:政策先行,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建立专业的心理疏导机构,关心失独家庭的日常生活;社会组织亲情出力,从经济方面进行援助,社会工作者介入;失独群体自身相互帮助,在助人的同时实现自助。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当前国内家庭一般构成模式及养老观念,分析了“80后”城镇双独家庭父母养老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国家要执行一些措施进行调控,按照规则逐步提高退休老人的退休金;社会各级部门要做好老人医疗保障工作;独生子女要考虑周全并具有长远养老打算;“80后”要多与自己的父母沟通、交流,让父母在心理上得以慰藉;要对养老院环境进行优化并逐步降低各项费用;在社会上广招志愿者,提供良好服务.  相似文献   

11.
张怡静 《魅力中国》2014,(20):315-315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以来。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数量逐渐壮大,当独生子女因疾病、意外等原因死亡时,失独家庭的数量也与日俱增。近些年来。随着失独家庭社会保障问题的日益凸显,政府和社会对失独家庭社会保障的关注度不断上升。但是,我国法律法规没有具体的规范措施。学术界也缺乏系统性的体系研究。同时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内容。本文在了解失独家庭社会保障现状的基础下,以政府和非政府为视角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改善失独家庭的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12.
家庭养老能力不足和社会养老机制不全,导致失智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面临严重挑战。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看,失智老人社会支持呈现出微观层面资金缺乏、情感交流缺失,中观层面社区照顾非专业化、医院支持难以为继,宏观层面政策缺乏、舆论压迫等问题。在两会大力提倡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背景下,应构建起以家庭微观支持系统为主导,社区照顾养老模式为基础,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政府购买服务,为失智老人构建良好社会舆论环境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3.
营口市70多岁的王大妈想要去儿子家走动,她先拿起"智慧养老"平台支持的老人服务终端,按下天气预报的按键查询天气,又用服务终端跟儿子通了话,儿子很高兴,要给老妈准备几个可口菜。营口联通"智慧养老"平台自2013年10月13日开通以来,已有千余户老人家庭使用了该项服务,已成为营口"智慧城市"建设和信息惠民的重大项目。2012年12月5日,营口市政府与中国联通辽宁省分  相似文献   

14.
独生子女意外亡故,对于失独家庭而言失去的不仅是一条生命,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面对丧子之痛时,失独家庭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有许多父母长时间沉浸在悲痛中无法自拔。本文从心理、养老等方面加以分析,并得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上海经济》2014,(10):50-50
近日上海一项最新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上海市共有失能失智老年人约41万,其中17万失智老人中50%患病程度已达中度和重度,但养老机构收住的失智老人仅4757例,医疗护理机构收治有5215名,两者相加不足1万人,此表明由于护理床位紧张(据统计,上海每12个失智老人,仅拥有1张护理床位)。上海市至少有16万左右失智老人(包括中、重度)缺乏专门机构照料,服务严重短缺。  相似文献   

16.
一、居家养老的概念 随着老龄人口的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了居家养老.据上海市近期的抽样调查显示: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占被调查老人总数的95.8%.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却享受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院式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即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外围、以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养老体系.也被称之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均预期寿命的变化,西藏60岁及以上老人已达23万多人,人口年龄结构已由年轻型进入成年型、进而向老年型转变,并呈现出少儿抚养比下降、老年抚养比稳步上升的局面.尽管西藏还处在老龄化社会的初期,但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动和年轻一代赡养观念的变化,单纯依赖家庭养老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养老必然逐步从家庭走向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一、桂林市人口概况 据《桂林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家庭户人口为451.05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70.13万人,占14.7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8.66万人,占10.25%.近几年,桂林市老年人口进入快速增长期,呈现出发展速度快、长寿化显著等特点.2011年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中指出:"要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符合桂林市实际的体制机制,不断加强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研究,走出一条适合桂林市的养老服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我国人口结构发展趋势预测,2022年我国老龄化率将达到14%,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到2030年前后老龄化率将达到20%,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高龄化不断上升,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规模及其比例将由2020年的4564万人和17.11%上升到2030年的6953万人和17.44%,至2050年进一步上升到12606万人和22%。失能半失能老人规模的快速扩大,将引发老年照护服务需求激增,按照90%失能半失能老人由家庭照护、10%由机构照护估算,照护机构护工需求将由2020年的33.8万人增加到2030年的52.2万人和2050年的101万人。考虑到家庭小型化趋势和“421”家庭普遍化趋势,未来由社区、家政、养老机构和医疗护理机构提供照护服务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将会不断提高,老年照护所需护工的规模还会成倍增加,当前的护理人才教育培训机制远不能满足未来老年照护服务的需求。满足未来规模不断扩大、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多层次照护服务需求,亟须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多元化老年照护服务体系,切实做好护理人才中长期培育发展规划,不断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我国已加速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群在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凸显,而"四二一"家庭结构的多年持续,家庭逐步小型化的发展,使得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日益弱化,独居、空巢、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不断增多,社会化养老已是大势所趋,除却家庭养老、社区养老、互助养老等形式外,机构养老已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转变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对机构养老的需求更为迫切。为了解省会养老机构特别是民营养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