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的傅高义教授 (EzraF·Vogel)是国际著名的社会学学者。 1989年 ,他以一本《先走一步———改革中的广东》首次向西方世界介绍了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广东而闻名于世。十五年来 ,先走一步的广东和全中国一样 ,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顾十五年中国的发展历史 ,与傅高义教授重谈“先走一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最近 ,笔者在傅高义教授家中访问了他。笔者 :《先走一步———改革中的广东》这本书已经出版十五年了 ,先走一步的广东和全中国一样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顾十五年前 ,您是出于什么原因开始研究广东…  相似文献   

2.
<正>韩国才是世界第一1979年,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Ezra Vogel)著书盛赞日本第一。到了2012年,美国智库经济策略研究院院长普瑞斯托威兹(Clyde Prestowitz)认为,韩国才是世界第一。普瑞斯托威兹经过两星期的实地探访之后,今年6月初在《外交政策》期刊撰文指出:上世纪70到80年代,索尼、夏普、东芝、日立及松下等日商,封杀了RCA与摩托罗拉等美国消费电子业者,并差点打垮英特尔与美国半导体业,让硅谷险些消失。然而,时至今日,日本电子业却被三星、  相似文献   

3.
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六年八月十六日,齐齐哈尔市社联借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在齐召开第五次学术讨论会的机会,邀请了前来参加会议的日本学者和国内专家举办了“日本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学术报告会”,日本德岛大学教养部政治史教授铃木隆史先生作了《最近的日本政治、经济动向》讲演,本刊发表的是其中的一部分。铃木隆史先生在讲演前声称他“本人不是研究日本经济问题的专家,故涉及经济有关内容是不成熟的”;本刊摘发这部分内容,谨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离得越近,可能反而看得不那么清楚;离得越远,离得又有距离,可能看得更清晰和更准确. 不久前,王石先生在美国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预约时间拜访Vogel教授(中文名:傅高义),领教日本德川家康时代课题指导.老先生是学术圈著名汉学家,知道我来自深圳,详述广东80年代改革特征,85岁(实为82岁,编者注)的记忆仍很清晰.出版不久的《邓小平》花费了10年时间,令人佩服感叹.此外,老先生还是日本专家,30年前出版专著《日本第一》在美国引起震动.  相似文献   

5.
傅高义(EZRAF.VOGEL),1930年7月出生。哈佛大学亨利福特二世社会学荣休教授,曾两度担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美国中国问题研究的权威机构之一)主任,被认为是美国惟一的一位对中日两国事务都精通的学者。在哈佛大学,有着"中国先生"的称号。撰有《邓小平时代》、《日本第一》等著作。  相似文献   

6.
自1980年以来,美国在经营管理方面,出版了五本代表性的畅销书。有三本是提倡美国应向日本学习的,有二本认为日本企业管理存在危机,或说日本企业管理的优点,美国早已有之,因此不必向日本学习。现将这五本书的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1)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家伏格尔教授(E.F.Vogel)所著的《日本第一》。伏格尔两次去日本研究该国社会结构,并和美国比较,看有何不同。他在1960年第一次去日本时,还认为美国在各方面都超过日本;但在1975年第二次从日本回来  相似文献   

7.
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此为契机,日本政府对经济进行了结构调整,以求日本经济保持持续的发展。因此,未来日本经济将如何发展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准确预测日本经济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我国在对日经济交往中制定正确的策略和对策。从影响日本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来看,既有有利因素,又有不利因素。有利因素主要有:①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②集团主义思想仍将在今后的日本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③社会机制完善;④经济转换能力强;⑤消费市场具有广阔的发  相似文献   

8.
“日本主义”是日本1890年代初兴起,在1900年前后盛极一时的一种国家主义社会思潮。它的出现和盛行,突出地反映了日本在甲午战争前后社会思想意识的变化。深入分析“日本主义”的实质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地了解近代日本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变化,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形成期的社会思想意识和社会舆论动向,究明近代日本向外扩张侵略政策的社会思想根源。这对于进一步探讨战后日本几十年来社会思想意识的发展变化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和蔼的笑容,西服革履,精神矍铄,一派学者风范.他是傅高义,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热销中国的《邓小平时代》一书的作者.他的著作《邓小平时代》,为世界开启了一扇中国之窗. 4月8日下午,83岁高龄的傅高义出现在解放碑重庆书城《邓小平时代》读者见面会上.挤满现场的读者,将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了这位美国著名学者.傅高义花费10年心血完成了巨著《邓小平时代》.全书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被誉为邓小平研究"纪念碑式"的著作.《邓小平时代》自今年1月18日在中国发行以来,已经热销近50万册.  相似文献   

10.
张天维 《东北之窗》2013,(11):10-10
当下,有的学者一年磨十剑,学术心态非常浮躁,更显得傅高义先生坚持精神的难能可贵 表面看日本经济几十年出现了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一蹶不振。相反,长期看通过调整,日本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聪明的我们,是不是在我们和他们的状态下,抓住机会多向他们学习些我们缺乏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统计     
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工具之一。研究日本问题的学者,要想认识日本社会,不可不利用统计这个工具。而要利用这个工具,又不能不对它有所了解。本文就是基于这样一种想法而对日本统计工作进行的一个简单介绍。一、日本统计的发展日本的统计工作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早在明治维新初期的1870年,就对29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的生产进行了所谓“物产调查”。1871年,太政官正院正式设立了“政表课”(日本内阁统计局的前身)。从此,日本的统计工作有了一个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全面统计的  相似文献   

12.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的战略思想是定位—取舍—建立一致性。波特教授提出日本企业没有战略是从国家竞争优势的高度得出的,然而文化的差异也是重要的原因。无论波特教授观点是否偏激,但他的确指出了日本企业成功背后的缺陷,这是值得想效仿日本企业的中国企业深思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和中国经济史学会近代史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报告会于1997年6月10日在京召开。来自日本信州大学、京都大学、中国社科院经济所、近代史所、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的20多名学者参加了这次报告会。会议邀请日本信州大学的久保亨教授作了题为“中国20世纪经济史研究上的几个问题和日本方面的研究规划”的主题报告。久保事教授在报告中,就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水平和有关长期经济统计、有关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日文调查材料、民国时期经济政策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介绍了日本学者在这几方面的研究规…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日本同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正兴起一场以电子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的高潮。这场革命猛烈地冲击着日本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角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是中小企业最多的国家,新技术革命的爆发,给在日本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新技术革命促进了中小企业的稳步发展自战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日本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一道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中小企业在1963~1972年的10年中增加了120万家;但自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低速发展时期以  相似文献   

15.
日本科学技术联盟(财团法人)是一个科学技术团体,成立于1946年5月1日,它的前身是日本技术会。1962年在科学技术厅统管之下,进行了整顿,健全了组织机构。日本科学技术联盟的宗旨是:加强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相互交流,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同时,从科学技术方面,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给予广泛的支持。这个“联盟”的任务是:(1)调查、宣传科学技术发展的有关方针政策。(2)交流国内的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6.
八月十六日,借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学术讨论会在我市召开的机会,市社联邀请前来参加会议的日本学者和国内专家举办了“日本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学术报告会”。市直机关干部及各学会理事等约100余人听取了报告。 上午,在市委五楼会议室,汕头大学副校长、历史学教授李时岳同志做了题为  相似文献   

17.
王勇 《北方经济》2011,(5):54-56
日本是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石油危机,冲击了日本经济,使他们清醒地意识到能源的重要性,进而开始推动本国节能产业的快速发展。2007年始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冲击了日本,使日本经济雪上加霜。为了谋求发展,并与国际社会接轨,日本政府于2008年正式提出建设低碳社会的战略构想,采取  相似文献   

18.
日本经济腾飞,社会高度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重视国民的素质教育,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这已为日本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所证明,日本60年代开始步入经济发展旺盛时期,从那时起在研究生院的专业教育中,尤其硕士课程受到重视,可以说完成了硕士学业的人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起着顶梁柱的作用,在即将迎来21世纪之际,日本不论经济方面还是社会体制都已成熟,基于新的价值观,建设完整的社会体系问题越来越重要。为此,日本健全了不单纯偏重生产技术的高等教育体系,为使一些在职人员向高层次发展,一些大学招收在职社会学员入研究生院学习,如日本筑波大学为了适应生命工程学,生命科学的长足进步给农学,医学带来的影响,开始了生物生存的研究,确定了生命工程学和生命科学学科,从1993年4月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其中社会学员数额定在20名,占全体学员总数的1/3,目的就是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年人进一步积累科研经验。  相似文献   

19.
论环境教育构筑日本循环型社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2000年,日本颁布《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把建设循环型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作为日本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目标.环境教育对提高日本国民意识、构筑日本循环型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学校、企业、社会领域的环境教育,充实环境保护宣传,日本循环型社会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池上惇 《改革与战略》2011,27(6):1-2,37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向,这一转型的实现需要有完善的科学理论的支撑,建立与此为目的的人的发展经济学学科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经过数十年的研究,特别是2009年以来,中国虽然在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和实践途径等方面达成了基本共识,但对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学理问题,怎样在经济发展中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需要什么条件、这些条件如何积累以及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同步的实践问题等建立人的发展经济学学科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核心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日本对于人的发展的经济学的研究起步较早(日本学者将"人的发展经济学"称为"人的发展的经济学"),已经有一批专家学者研究此问题,并出版了相关著作。通过了解日本人的发展的经济学的研究状况和成果,可以为中国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和更多启示。2011年4月24—25日,在"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聚焦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经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本刊主编巫文强向日本著名学者、人的发展经济学专家、日本京都大学大西广教授了解日本人的发展的经济学的基本情况时,大西广教授特意向本刊推荐了池上惇教授的这篇文章。为让读者更加客观、真实地了解日本"人的发展的经济学"的研究情况,本刊在编辑中除了调整文章的格式外,文章的内容、语言的表述方法甚至标点方法都保持了文章的原样(文中的一些别字也予以保留)。池上惇教授认为,日本"人的发展的经济学"研究起源于保育劳动问题和成人劳动者的公务劳动问题,包括家庭内劳动和社会劳动在内的"对人公共服务"劳动研究是日本"人的发展的经济学"的基础。在人的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化过程中,劳动者的"终身学习"问题即"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问题起着重要作用。在日本严酷的生存竞争中,应通过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劳动条件,完善农业、中小企业政策来缓和及限制竞争,保障人们公正参加劳动和创造的机会;增进相互支持和完善教育制度,恢复劳动者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丧失和被迫放弃的作为人的各种能力"。如果人们能够自由地意识到民主主义的氛围,他们的潜在能力就会获得解放,进而促进人的发展的经济学的发展,并使其成为现代经济学发展的主要动力,开拓日本经济学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