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正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绿色发展春潮涌动,现代渔业步履铿锵。新的时代呼唤新的使命,当前渔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提质增效、优化升级已成为渔业转型发展的现实选择。因此,现代渔业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的决策部署,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加强渔业与加工流通、休闲旅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我国经济步入信息化时代的大门,一场互联网革命一时风起云涌,从而掀起了新一轮波澜壮阔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互联网与水产养殖的融合发展也因此迸发出无穷的活力,正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将我国渔业推向现代渔业跨越发展的新征程。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新的时代,新的使命,我国渔业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顺应时代潮流,创新发展方式,迅速乘上"互联网  相似文献   

3.
正"十三五"期间,我国渔业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有效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也取得了实效。资源养护、远洋渔业、渔业设施装备水平、渔业科技支撑能力、渔政执法监管等都向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提出绿色发展战略,重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渔业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加快渔业绿色发展是未来一段时期渔业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在分析我国渔业发展现状和面临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渔业绿色发展的思路和应坚持的原则,论述了推进现代渔业"五大产业"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要内容,提出了大力加强绿色渔业科技创新的建议和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5.
<正>在世纪的列车跨过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千山万水",驶向信息社会的万里征程中,一场互联网革命一时风起云涌,继而在全球掀起了新一轮波澜壮阔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也因此迸发出无穷的活力,正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滚滚向前,奔腾不息。大潮之下,波高浪急,对于高歌猛进的我国现代渔业来说,只有迅  相似文献   

6.
正10月30日,农业农村部在大连召开全国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现场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在会上强调,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减量增收、提质增效、富裕渔民、绿色发展"的要求,促进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争到2020年,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到2035年,形成产业链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稳定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强调要推进有关产业和领域的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已成为各地产业经济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当前,全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我国现代渔业经过多年发展,也无一例外地进入产业发展的转型期,渔业发展要从增量扩能为主的增长方式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之中。那么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渔业的发展一定要进一步创新思路,跳出粗放、单一渔  相似文献   

8.
当前青海沿黄鲑鳟鱼网箱养殖发展迅猛,青海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鲑鳟鱼商品生产基地。同时随着国家生态红线的提出和各类环保政策的日益严厉,也必然对养殖渔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做好生态保护和水产养殖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青海鲑鳟鱼产业发展亟需深入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树立负责任渔业理念统领青海鲑鳟鱼产业可持续发展,努力践行鲑鳟鱼养殖严管"三原则",进一步完善技术和服务体系、提升现代渔业养殖水平,建立健全养殖水域环境监测及生态保护常态化工作机制,以及打造青海三文鱼品牌,提升绿色发展质量等方面探讨了基于生态优先前提下推动鲑鳟鱼养殖绿色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们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长远发展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大计,构建"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水"的现代渔业产业发展模式,推进精养鱼池标准化建设。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推进现代渔业建设,促进现代渔业发展,全面提升渔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渔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水产品买方市场基本形成.流通、科技和社会化服务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渔民进入市场的难度加大,渔业结构调整缺乏有效的信息引导,渔民增收困难。这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呼唤和催生了渔业制度及组织创新。其中渔民合作经济组织以其蓬勃的生机、充盈的活力成为渔业领域产业组织的新生力量,对并渔业产业组织的变革和演化,对渔业经营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在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中,互联网技术与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江苏扬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采取积极措施将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引入传统农业,以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农业经济产业链,形成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强大竞争力。基于上述要求,园区正在积极打造扬州现代农业示范点,努力通过国家园区"信息化、生态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建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推动高  相似文献   

12.
扎实推进科技创新 为现代渔业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渔业科技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渔业科技创新推动了渔业生产的长足发展,拓展了渔业生产水域,提高了渔业水域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开发出新的资源,培育出新的品种,促进渔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我国渔业科技事业飞速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度重视水产科技事业;坚持产业导向,促进水产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坚持立足国情,突出自主创新;坚持科技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促进和谐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渔业科技工作者重任在肩,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渔业科技创新工作,为现代渔业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3月29日,全国渔业渔政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加强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渔业现代化道路。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指出,"十三五"时期,要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目标,以健康养殖、适度捕捞、保护资源、做强产业为方向,加快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进渔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正休闲渔业是休闲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以休闲娱乐和体育运动为目的的渔业活动,国际上,休闲渔业已逐渐成为现代渔业的支柱性产业。当前,我国渔业经济发展受到资源衰退和环境恶化的双重束缚,发展休闲渔业是渔业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解决"三渔"问题,促进渔民转岗增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正>9月10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发起组建的"大水面生态渔业科技创新联盟"在浙江省淳安县召开成立大会。联盟以"生态优先、资源养护、产业升级"的绿色发展为指导,探索大水面渔业资源养护与合理开发有机结合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旨在全面提升大水面生态渔业科技创新能力,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保障生态系统健康,促进渔业资源有效利用,实现大水面生态渔业全面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荆州市是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水产业发展十分迅速,但传统的产业模式、流通系统以及管理服务已无法适应现代渔业的需求。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养殖、加工、流通环节信息技术全覆盖,成为加快荆州市渔业产业升级,推动荆州市现代渔业建设的迫切需求。一、荆州市渔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荆州市的渔业信息化建设起步于"三电合一"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建设,荆  相似文献   

17.
正"十二五"以来,北京渔业按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和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总体部署,着力发展"生态、安全、节水、优质、集约、高效"的现代都市型渔业,促进了北京渔业由经济效益型向生态与社会效益型并重发展、郊区渔业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山东省渔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已经成为海洋经济的龙头产业,但同时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国际国内竞争日趋激烈,水产品出口质检标准越来越高,这对渔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组织化程度、行业组织协调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发展现代渔业是山东渔业发展方式实现第二次转变的客观要求,山东渔业在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中存在诸多障碍.因此,加强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尽早形成合理规范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功能、实现渔业生产和贸易标准化等等,就成为山东渔业转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保护环境资源的重视,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养殖废水对水质的污染,节约水资源,渔业产业发展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新形势下,发展现代渔业、实现渔民持续增收、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对渔业转型升级有着深远的意义。作为基层渔业技术推广站,必须思考如何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围绕产业转型和生态环境保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我国水产业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正在加速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方向转型升级,迫切要求现代渔业要锁定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之目标,沿着健康养殖、适度捕捞、保护资源、做强产业之方向,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走出一条产出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渔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在转型升级大潮之下,水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