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传统压榨油茶籽油中苯并芘含量超出国家标准限量要求的情况,分析了苯并芘产生的原因和关键步骤,提出降低压榨油茶籽油中苯并芘含量的解决方案.研究表明,通过部分脱壳和控制油茶籽的干燥温度不超过45℃、炒籽不焦糊,压榨后辅以0.1%~0.2%活性炭低温吸附是有效降低压榨油茶籽油中苯并芘含量的关键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2.
油茶籽及其副产品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油茶籽炼制油茶籽油的加工工艺、油茶籽油营养功能活性成分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对副产物茶饼粕和油茶籽壳的综合开发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油茶籽属木本油料,油茶籽油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橄榄油相似,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主要阐述了油茶籽油提取及精炼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比相关加工技术的优劣性及简述了油茶籽的综合利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4.
发展油料生产,特别是发展油茶生产是提高中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的重要举措,是确保食用油市场安全,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油茶种植历史悠久、范围广、不与粮食争地,且油茶籽油是消费者喜爱的优质健康食用油。发展油茶产业具有多方面优势,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  相似文献   

5.
一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它的种子可榨油,是我国五大主要食用植物油料之一,现有种植300万亩。20世纪50年代,我国油茶籽产量呈上升趋势,六七十年代产量下降。1975—1978年,中央有关部门先后召开三全国油茶生产现场会,着重研究加速恢复发展油...  相似文献   

6.
薛勇 《农家之友》2003,(19):27-27
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时,将少量植物油(棉籽油、菜油、大豆油等)同农药混合使用,可提高药效,增强防治效果。将植物油按8%的比例与农药混合后,植物油不但可以起到油基表面活化剂的作用,而且也是良好的抗挥发剂,能使喷出的药液均匀地覆盖于植物的表面,且  相似文献   

7.
在电饭煲内放一点水或植物油.然后放入猪板油或肥肉,接通电源后.能自动将油炼好,不溅油,不糊油渣,油质清纯。电饭煲熬猪油好@品安~~  相似文献   

8.
用豆渣基炭磺酸催化合成乳酸丁酯,从催化剂用量、酸醇比、油浴温度和酯化时间等因素考察合成乳酸丁酯的最优条件,通过红外光谱对豆渣基固体酸进行表征,并采用直接滴定法检测其表面酸量.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为乳酸质量的6%、醇酸比1.0:1.5、油浴温度148℃下酯化5.0 h时,乳酸丁酯的酯化率可达到94.2%.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油茶籽油中10种甾醇的含量。方法:油茶籽油经过皂化、净化、硅烷化等前处理,以胆甾烷醇为内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10种甾醇的含量。结果:方法检出限为0.22~2.31 mg/100 g,定量限为0.73~7.69 mg/100 g,加标回收率为89.1%~106.8%,精密度为0.19%~2.33%(n=6)。结论:该方法测定油茶籽油中甾醇含量能有效减少干扰,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油茶籽仁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优势及其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茶籽油号称东方橄榄油,但是传统的高温压榨和溶剂浸出法制取的茶籽油达不到原生态橄榄油的品质水平。为了保证油茶籽油的原生态品质,研究了油茶籽仁油的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及其最佳工艺条件,在此最佳条件下的萃取得率为39.6%、萃取效率达86.5%;该技术具有压榨法和溶剂浸出法难以比拟的工艺优势:可适应脱壳茶籽仁的加工,产品无需精炼,产品具有较好的原生态品质(天然浅色、天然风味、高VE含量)和抗冻能力,从而使副产物茶籽饼粕的利用向食用和饲用方向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