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上市的第二轮新股遭遇爆炒,有人归咎于证监会对此轮新股发行进行了“窗口指导”,并由此呼吁将新股发行定价权还给市场。笔者认为,证监会窗口指导或许是炒新的一个原因,但绝非主因,打击炒新应该另辟蹊径。回顾今年早些时候的新股表现,证监会并没有进行窗口指导,但新股在二级市场同样遭到爆炒,同样有秒停现象。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上市的第二轮新股遭遇爆炒,有人归咎于证监会对此轮新股发行进行了"窗口指导",并由此呼吁将新股发行定价权还给市场。笔者认为,证监会窗口指导或许是炒新的一个原因,但绝非主因,打击炒新应该另辟蹊径。回顾今年早些时候的新股表现,证监会并没有进行窗口指导,但新股在二级市场同样遭到爆炒,同样有秒停现象。而且,以"新股发行价不得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为由进行爆炒  相似文献   

3.
辽宁用好美国存托凭证融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用好美国存托凭证融资的思考●赵晓东美国存托凭证(ADR)是指非美国公司把本国市场发行的股票拿到美国股票市场二级上市的变通形式。由发行公司委托美国某银行作为存券银行,负责ADR在美国的发行、注册、支付股息等有关事宜。ADR是以美元定价、报价及清算交...  相似文献   

4.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最发近出通知 ,为进一步完善股票发行方式 ,促进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今年将在新股发行中试行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的办法。通知指出 ,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 ,是指在新股发行时 ,将一定比例的新股由上网公开发行改为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 ,投资者根据其持有上市流通证券的市值和折算的申购限量 ,自愿申购新股。投资者持有上市流通证券的市值 ,是按招股说明书概要刊登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计算的上市流通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和可转换债券市值的总和(不含其他品种的流通证券及未挂牌的流通证券) ,其中包含已…  相似文献   

5.
郁晨 《湖北经济管理》2013,(20):116-117
本文分析了我国新股发行"三高"现状,并从制度设计的缺陷和外部市场环境两方面深刻剖析了"三高"现象形成原因,最后提出新股发行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引入做市商制度、对发行市盈率必要行政限制、发行定价方式多元化、证监会审批权力下放、优化配置超募资金、建立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和严格的市场退市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IPO抑价是指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时新股或者存量股票在一级市场的发行价格明显低于股票在二级市场上市首日收盘价,投资者可以通过认购新股而获得超额报酬率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7.
中国股市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对上市公司的管制过多。其中发行市场的准入管制导致上市资格成为一种垄断性的权利,使上市公司问题丛生,并引发了更加繁琐的管制。管制不仅破坏了市场竞争的自净机制,而且管制本身成本巨大。管制之所以盛行无阻。既与我们的文化传统及管制的内生膨胀机制有关。我国证券市场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放松管制、强化竞争。并加强对违法的制裁。以及建立和完善民事索赔制度。  相似文献   

8.
在对国内外IPO定价有效性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基础上,确定IPO抑价程度作为衡量新股定价有效性评价标准,并将其设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另外,选取新股IPO中的募集资金净额、首发市盈率、上市市盈率、上市换手率、发行至上市期间市场回报率等作为解释变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模型,样本数据来自于2005年-2016年A股市场IPO企业。实证检验结果表明,IPO抑价率与募集资金净额、发行市盈率和发行至上市期间市场回报率呈负相关关系,与上市市盈率、上市换手率呈正相关关系,揭示出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现象是由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综合影响所致的。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快讯》2013,(25):16-16
6月18日召开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培训会,期间部分业内人士预计7月份就会有过会的企业按照新规定发行上市。但是很快在6月22日的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相关发言人否定了市场上各种IPO开闸具体时间的传言,明确指出,目前并没有重启时间表。  相似文献   

10.
资讯     
《新财经》2005,(7)
政策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证监会6月16日发布《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从即日起允许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办法》规定对上市公司的回购申请实行备案制,证监会将不作实质性判断,10个工作日内未提出异议的,上市公司即可实施回购。《办法》没有对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条件作出硬性规定,完全由董事会根据股东大会的授权,根据二级市场的情况择机回购,在操作上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权。证监会称,通过回购股份减少发行在外的股份总量,可以优化公司的股本结构,达到提高公司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提升公司股价,维护公司市场形象。  相似文献   

11.
围观     
#IPO到底应当何时重启#6月18日召开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培训会,期间部分业内人士预计7月份就会有过会的企业按照新规定发行上市。但是很快在6月22日的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相关发言人否定了市场上各种IPO开闸具体时间的传言,明确指出,目前并没有重启时间表。  相似文献   

12.
一、证券市场对企业兼并的一般作用 (一)有利于国有企业进行壳式重组.所谓"壳"或"壳资源",就是上市公司.在我国,股票发行要遵守"总量规定、额度分割"的制度,企业上市门槛多,上市的额度又相对较少,同时配股又受到证监会的严格限制,所以,很多国有企业利用"壳"资源来规避额度管制,壳式重组成为我国企业兼并的热点.完善的证券市场,将极大地推动企业借壳上市、买壳上市、受壳上市,从而推进企业在股市上的兼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产业》2009,(11):45-45
针对多家证券公司提出IPO申请,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直接发行上市,使更多证券公司在发展进步中获得IPO上市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宋健 《湖北经济管理》2014,(23):138-140
本文用2009-2013年A股上市的887只股票,研究了承销商声誉、需求、政府管制和其他发行特征等因素对IPO抑价的影响,发现需求对IPO抑价的影响最大,需求越大,IPO抑价率也越高,承销商声誉几乎不显著,政府管制显著,且有正向的影响.其他的发行特征表明:发行价格越低,IPO抑价率越高,承销商选择认购也会提升IPO抑价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目前新股发行中存在的各种弊端进行分析并探索相应的解决措施,力争证明只有加强信息披露,强化市场约束,放松行政管制,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归位尽责,才能推动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保证新股发行平稳、有序。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企业债务融资是决定向银行贷款还是发行企业债券?其选择到底受何种因素影响,是企业自身特性决定、还是适应债务契约治理机制的需要,抑或是受制于我国现实的法律等外部制度和金融管制?本文从企业特征、债务契约属性、外部制度环境和金融管制四个层面实证分析了企业债务工具的选择,解释了我国企业债务融资选择的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环境.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企业债券和银行贷款的管制强弱造成地方政府对企业债务选择的干预程度高低,最终导致了各地企业在面临不同的债务融资环境的理性选择.金融管制和行政干预成为法律等正式外部制度的替代机制.  相似文献   

17.
张榆 《上海国资》2015,(1):48-49
相比企业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在重启后监管层的推行力度更为强劲2014年年末,银监会和证监会先后发布消息,信贷资产证券化及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均由审批制正式改为备案制,标志着中国资产证券化将进入常态。历经多年谨慎前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很快爆发。2014年11月末,A股首个券商资管发行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上市,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亦正式破冰。Wind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全市场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ABS)已达237只,发行总规模2003.95亿元。去年同  相似文献   

18.
市场分割下中国双重上市公司资产定价效率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双重上市公司在不同市场首次公开发行定价、上市首日抑价和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差异三个层次对资产定价效率进行了经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内资股相对外资股具有发行定价高、首目抑价高的“双高”现象;在定价效率方面,对于“A+H”公司,A股的发行定价受到发行时H股二级市场价格的显著影响,而与H股的发行价格之间没有显著关系,但“A+B”公司A股和B股的发行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同时在二级市场上,“A+H”公司的市场价差波动相对于“A+B”公司小。这意味着“A+H”公司的资产定价效率要高于“A+B”公司,H股的价格较能反映公司的真实估值,对A股的定价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越新 《中国西部》2014,(1):94-99
今年以来,IPO重启之路可用"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来形容。在市场的期待声中,证监会于11月30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预计到2014年1月底约有50家企业能够完成程序并陆续上市。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石化增发28亿 A 股的开始,国内的境外上市公司回国筹资已成为现实。于是有关专家建议,内地可以参照 ADR(美国预托证券)的形式,尽早推出中国预托证券(CDR)这一新型的证券品种,让外资公司发行CDR。证监会也公开表示可以以 CDR的形式向外资开放中国的证券市场,这意味着外资企业国内上市的大门即将打开。面对呼之欲出的 CDR,市场各方是否准备就绪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