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薛韬 《经济论坛》1999,(7):23-23
良好的消费环境使农村消费潜力得以进一步释放。新一轮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已经落实,中央和各级政府在今后几年里将加大对农村水利、能源、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特别是国家已决定投资改造电网,这些都将使农村消费条件进一步改善,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3.
4.
5.
6.
7.
史锦梅 《经济论坛》2002,(21):19-19
法定假日的增加只是为假日经济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客观外界条件,但并不是真正的动因,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增加法定假日并不一定就能形成假日经济。不管怎样的消费,首先,人们必须有钱用于消费,而且有可供选择的消费市场。虽然我国居民储蓄量今年已突破8万亿元,但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只拥有储蓄总数20%的大多数人都是工薪阶层和农民。随着许多改革政策的出台,住房货币化、教育产业化、医疗社会化,哪一样都需要居民支付。据调查,许多居民存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孩子上学、住房和看病,所以在扣除…  相似文献   

8.
9.
扩大内需,启动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农村是一个蕴含极其巨大潜力的市场,如何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实现这一战略的重中之重。在这一过程中,农业银行又如何发挥自身独特作用,本文试对此进行探讨。一、启动农村市场必须采取的几项举措扩大内需启动农村市场,既是确保近期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战略措施。地方政府各级部门必须充分地认识这一点,才能够从战略的高度制定相关政策,采取一些重大举措,启动农村市场,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从而拉动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需求不足,市场疲软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生产、消费、流通、分配诸环节改革不配套、结构不合理、运行不协调的集中反映.扩大内需,启动市场,特别是开拓农村市场,要把实施积极的财政信贷政策与消除体制和结构性障碍结合起来,与加快农村市场化进程和经济转型的进程结合起来,与调整收入结构和提高农民收入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 ,需求不足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为此 ,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 ,力求扩大内需 ,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投资需求和扩大消费需求两个方面。从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特点来看 ,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而从社会再生产看 ,只有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因此 ,在当前形势下必须认真研究居民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调整消费政策 ,积极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第一 ,合理引导预期 ,刺激消费。既然影响居民心理预期变化的是诸如住房、医疗、养老、子女…  相似文献   

12.
13.
14.
河南省农村城市化与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关于1999年继续扩大内需的观点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17.
18.
去年以来,我国在继续扩大投资需求的同时,开始启动消费需求,也更加重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那么,要进一步启动消费需求,拓宽消费领域,必须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其中,应着力启动住房及教育领域的消费。 一、加快住房建设,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促进住房消费 加快住房建设的关键是扩大住房有效需求,培育住房市场,而住房的建设规模最终取决于市场需求。全面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是加快住房建设,扩大住房有效需求,培育住房交易市场的根本保证。因此,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加快住房分配货币化进程。当前的关键问题是把住房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的、有效的需求。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尽快研究制定鼓励住房消费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扩大内需与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在于三类消费品群的转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尝试从不同收入阶层出发,把最终消费品划分为三大类产品群,并且以三大类消费品群的转化与替代规律为主线,提出扩大内需与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在于三类消费品群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发展旅游业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积极扩大内需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当前,发展旅游业是扩大内需、促进稳定增长的重要举措。因此,要考虑适时制定旅游业促进法,强力推行带薪休假制度,发展个人旅游消费信贷,加大旅游业的投入,健全旅游业管理体制,促进旅游行业有序健康发展,进而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