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年来,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现象非常普遍,这不仅损害了银行债权,使银行增加了大量不良资产,加大金融风险,而且侵蚀着社会信用基础,破坏了金融机制运行,影响经济稳定发展。实行严厉打击,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4.
高翔  李春平 《济南金融》2001,(11):14-15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是当前金融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对企业逃废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企业要共同协作,多措并举,强化社会信用意识,净化社会信用环境,促进金融业的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企业借转制之机大量悬空、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不断发生,甚至成为某些企业的“妙策良方”,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最终导致银行债权流失,信贷风险加大。笔者基于多年的基层银行工作实践,对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若干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7.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是当前金融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对企业逃废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企业要共同协作,多措并举,强化社会信用意识,净化社会信用环境,促进金融业的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企业悬空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有增无减。因此 ,如何防范企业在转制过程中悬空逃废银行债务行为 ,已成为银行实施信贷管理以及在支持企业改革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我区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有相当部分企业总是借着改革转制之机 ,想方设法逃避银行贷款债务 ,对国家银行的金融债权已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由于这些行为往往又涉及到地方和政府部门的利益 ,地方的行政干预行为加上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使得银行在处理企业悬空逃废债务行为的问题时 ,总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难以取得真正有效的进展。对此 ,笔者认为 ,如果不尽快…  相似文献   

9.
对国有企业进行破产、收购、兼并、资产重组,是明晰企业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但是,在企业改革过程中,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屡禁不止,信贷资产损失严重.依法维护银行债权,整顿和规范银行和企业的信用关系是银行部门乃至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0.
改制企业借改制之机悬空、逃废金融债务现象近来较严重的困扰着经济金融生活,为此,我们于日.前对泗洪县县属工业企业改制过程中逃废银行债务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解决和消化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14.
民勤县位于武威市西北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历届政府先后办起了化工厂、泡花碱厂、糖厂、炒货厂、香料厂、地膜厂等一批骨干工业企业,这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安排城镇居民充分就业,起到了推动作用.但近几年来,由于买方市场持续升温,有效需求不足,加之社会同类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从而导致我县部分企业效益下滑,负债过高,部分企业的产品因无市场、无销路,被迫退出市场.  相似文献   

15.
1998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人民银行系统内设立金融债权管理机构,通过内部通报、道义劝告、限期纠正、公开曝光等手段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实施制裁,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业逃废债的扩张。但由于受各方利益驱动,企业拖欠、赖债,甚至利用破产逃废银行债  相似文献   

16.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已经成为当前金融资产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对金融企业改革开放造成了不良影响。企业逃废债屡禁不止和恶性蔓延,扰乱了经济秩序,损害了市场信用,危及到金融资产的安全,导致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这一问题应引起政府和金融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一、企业逃废债的主要形式近几年,企业利用各种手段(主要是利用改制方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相当普遍。据湖南省四家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债权管理机构统计,截至2001年6月底为止,  相似文献   

17.
18.
当前,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屡禁不止并呈恶性蔓延之势,是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截至2000年末,全国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交通银行开户的改制企业62656户,涉及贷款本息5792亿元,经过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的逃废债企业32140户,占改制企业的51.29%,逃废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1.96%,在这些改制企业中,主要是以破产、分立、租赁、兼并等形式逃废债务,破产是其中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20.
企业大量逃废银行债务,不仅造成银行信贷资产的大量流失,而且导致企业改革偏离正确方向,必须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