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静波 《经济论坛》2007,(7):107-109
一、国债风险的表现 本文中的国债仅仅指我国的内债部分,而且在目前的财政体制下,我国地方政府无发行国债权利,所以本文中的国债指的我国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债部分。从国债的运动过程来看,国债的风险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数量风险、金融风险和使用风险。国债的数量风险直接表现为国债规模过大而给政府还本付息带来的巨大压力。如果国债数量日益增长而政府资金又不充裕,那么对这一风险就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国债的金融风险涉及流通领域,与货币价格有关。  相似文献   

2.
靳俐 《财经科学》2003,(2):79-82
随着我国国债规模的不断增加,控制国债成本问题也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本基于国债结构管理的视角,针对我国国债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收益率、流动性溢价和风险溢价等三个方面,对如何选择不同品种的债券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来,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呈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为了避免过高债务规模的产生及其蕴含的潜在风险,将国债发行规模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至关重要。本文试图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证明对当前国债规模的适度性作出判断,从而对未来我国国债管理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通过对历年国债各相关指标的理论分析,以及时间指数模型、ARMA模式、KMV模型的实证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当前的国债规模已经超出安全范围,并存在较大的偿债风险。为了扭转不良趋势,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势在必行。积极预防未来国债发行和偿还可能引发的风险,不仅可以促使国债市场健康有序运行,更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王铁锋 《经济管理》2004,(24):81-85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建立了国债回购套利模型。研究发现.当国债现券在回购期间的收益大于现券交易手续费、回购手续费以及回购利息费用之和时,就可获得“放大”的投资收益,反之会“放大”投资损失。因此.国债回购放大套利模型通过杠杆效应放大了投入资金.改变了国债投资低风险低收益的特征.同时也增大国债投资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合理国债规模别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经济学——资源配置和经济稳定的角度研究合理国债规模的前提是市场经济制度安排的相对规范;从管理学——财政风险和国家信用、借鉴《马约》指标的角度研究合理国债规模的前提是财政收支调度安排的相对规范。当满足这两个前提时,合理国债规模的确定就是一个技术问题。但我国目前的情况是:这两个前提都不满足,因而目前我国合理国债规模的确定就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制度构建问题。在比较税收和国债功能的基础上,本文从财政收支制度构建出发提出确定合理国债规模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煤炭企业享有的专项经济政策产生了企业财务会计的处理问题,做好财务会计处理对于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及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煤炭生产安全费和煤矿维简费,利用国债、国债贴息扶持国有煤矿治理隐患,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债市场发展中的公共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中国国债市场的发展近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日益增大的风险问题也不容忽视。这种风险最终将表现为财政支付困难所引发的政府职能失效的公共风险。公共风险是一种宏观的、整体的风险,它的爆发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国债市场发展中的公共风险是由制度安排不当造成的。控制和化解国债市场发展中的公共风险,必须对现行的国债制度作出新的安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突破部门限制,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考虑国债市场的发展,增强市场的整体的计划性;(2)发行主体应扩展到省市一级;(3)增加国债品种;(4)加快市场化进程,增强国债市场的政策支撑功能;(5)加强预算管理,完善投资决策体制。  相似文献   

8.
李科  崔丹 《时代经贸》2007,5(2X):130-131
作者对我国国债规模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以后,认为虽然我国国债规模仍处在适度区间内,且由于国债对国民经济起到的积极作用和全社会对国债的强劲需求,应使我国国债规模逐步适度增长。但从整个趋势看,我国国债规模扩张速度过快,又使我国国债规模处于应债能力宽松而财政债务负担沉重的状况。因此应采取措施以适度控制国债规模扩张速度,防范潜在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9.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沈明高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美国这次救市应该又会发行国债,然后中国可能还会去买这个外债。在过去12个月,美国大概新增国债是6000多亿美元,其中72.7%左右是来自外国政府、外国投资者的投资。从中国政府投资的角度来讲,要面临的第一个风险是美元贬值;第二个风险是通货膨胀;第三个风险是流动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孙建 《经济视角》2012,(3):45-46
本文将国债风险划分为宏观经济风险和信用风险两个方面,并在对这两种国债风险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其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认为发行国债不能仅仅考虑国债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还应当考虑国债发行带来的宏观负效应以及政府的承债能力。只有国债的规模处于适度的区间,才可能将国债信用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同时,实现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