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在结合现实情况和历史数据梳理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进一步明朗的基础上,侧重分析制约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结构性因素,强调美国日益逼仄的经济政策空间和结构性困境。在美国未来政策选择上,本文分析了美国朝野对中国经贸和战略方针进行的重新评估和反思,并简略评论了中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作者尝试从美国公众与精英间的认知分歧影响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视角来探讨奥巴马政府第一任期对华政策摇摆的动因。作者发现,在奥巴马政府第一任期期间,美国公众与精英在有关对华政策观的政治、经济与安全等诸层面存在认知分歧。价值取向、期待鸿沟与媒体导向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美国公众与精英间认知分歧的产生。同时,美国自身的国内经济状况已经成为影响美国公众对华政策观的重要因素。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奥巴马政府推进其既定中国政策的耐力与空间,也就是在奥巴马政府寻求精英决策与公众诉求间的微妙平衡过程中,其第一任期内的中美关系才呈现出了大致稳定基础上的摇摆性。总体而言,美国公众舆论对未来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约束作用主要受到中国崛起进程及美国经济复苏前景这两大因素的影响,这一发现有利于增进我们对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认知,对于我们如何更好地经营中美关系也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到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期间,在中国问题上英国对日一直采取绥靖政策,即从九一八事变后的讨好日本到卢沟桥事变后的对日妥协以及一战爆发后的政策性对日退让。当时英国之所以推行这一政策,是因为一战后其自身实力下降,且在此期间,欧洲形势严峻,德意步步紧逼;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英国得不到具有强大实力的美国来与自己合作,不敢单独对日采取抵制政策或有效的打击。  相似文献   

4.
【美国世界公共舆论研究机构11月16日】中国人相信自己的国家已经成为世界上一支影响力极大的国家,并强烈支持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发展。在被问到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时,中国人给自己的评分是7.8(满分是10分),仅次于美国的8.6。在问到10年之后中国将在世界事务上的影响力时,中国人给自己打了8.3分,这与美国的得分相同,俄罗斯和欧盟分别以7.5和7.3的得分排名第三和第四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我国大众媒体发展现状,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大众媒体对政府行为的影响作用,提出了政府应对大众媒体的积极应策。要了解新闻传媒层次结构,挖掘事实;尊重媒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虚心接受媒体监督;掌握舆论导向的主动权,重视媒体协调工作;广开言路,汇集民智,建立和谐民主机制。  相似文献   

6.
肖河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8):4-30+154-155
分析美国当前对华政策需要在战略逻辑上回答两个日益凸显的问题:一是为什么拜登政府一边反复表示“无意改变中国”,一边加强对华打压;二是为什么拜登政府高度重视中美经济竞争,但又以台湾问题为杠杆急速强化针对中国的安全联盟。针对第一个问题,如果将遏制定义为对直接塑造对手意图和行为的预期较低、更重视削弱对手行为能力的一套战略逻辑,则可以看出美国对华政策已由以强制为主转为以遏制为主,种种“无意改变中国”的表述正是这一转变的表现。针对第二个问题,拜登政府的对华经济和安全遏制并非彼此孤立,它们分别是美对华战略竞争中的长期优势策略和短期保障策略,并且正因为抱有在经济竞争中的优势认知,才更需要加强威慑。拜登政府还在同时推动对华遏制与战略收缩,在规划安全遏制时更重视动员盟友和维护信誉,这促使其大踏步地将台湾问题多边化。从较为系统的遏制理论视角分析美国对华政策,能更好地认识到其转变和遏制政策本身的多样性,也有利于对遏制概念“去魅”:遏制仅是一种战略逻辑,并不必然意味着不可逆转的持续冲突和关系危机。  相似文献   

7.
"话语权"是近年来文化与传媒研究和政治研究中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词。简言之,"话语权"指的是影响和控制舆论的权力与能力。话语权决定公众舆论的走向,还进一步影响社会的发展方向。《媒体话语权》剖析了美国媒体话语权的四个来源,即"赢得信任感,增  相似文献   

8.
利用WTO-PTA和OECD-TiVA数据库分别构建了度量区域贸易协定(RTA)深度与美国亚太价值链影响力的指标体系,并全方位考察了RTA深化对美国亚太价值链影响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RTA深化显著增强了美国亚太价值链影响力,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此外,RTA深化对美国亚太价值链影响力的强化作用存在显著的条款内容、条款领域、经济体对、地理区域、协定类型及创新能力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RTA深化主要通过扩大亚太价值链地位差异和降低贸易成本来增强美国亚太价值链影响力。基于中国样本的回归结果发现,RTA深化显著增强了美国对中国与其他亚太经济体价值链合作的影响力;“WTO+”条款、关税条款和经济性领域条款深化的强化作用更为强劲。  相似文献   

9.
美国媒体是政府和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它在经济上是独立的,是不隶属于政府的;在政治上,它是认同美国现存的政治制度的,是支持政府的.在日常生活中,大众传媒通过影响政府决策、监督政府和影响总统等方式发挥着它的政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作者从讨论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逻辑与奥巴马政府的全球战略入手,揭示出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的逻辑依据,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利益交汇错综复杂,虽然美国此次全球战略调整针对中国的意味十分明显,但美国并没有足够的战略资源实施对华遏制;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在本质上仍属"接触"的范畴,但在新的全球战略格局、亚太区域形势和中美双边关系的条件下,特别是在美国自身战略资源发生萎缩的情况下,它不是对克林顿政府时期对华接触政策的简单延续,而是对其既有继承又有超越的"超越接触"。继承方面主要体现在:奥巴马政府和克林顿政府一样,都面临着一个快速崛起的中国,都希望从中国崛起的过程中获益;都对中国崛起保持防范心理和威慑姿态;都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展开全方位接触。超越方面主要体现在:与克林顿政府相比,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在其亚太战略和全球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对从中国崛起过程中获益的期望值明显增大;对华接触手段有所创新;军事威慑在对华接触中的作用大幅增强。  相似文献   

12.
从“和平演变”到“武力强制”-美国调整对华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极不平静,一波多折。不断被问题、摩擦、危机甚至冲突所左右。其中1993年8月发生的"银河号"事件、1996年3月两国军事力量在台湾海域对峙、1999年5月美国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和2001年4月中美两国军机相撞事件,最能反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受挫折的程度。当今世界没有无摩擦、无危机的双边关系,但当事国政府处理危机的立场、态度最能反映一个当事国对于保持和发展与另一个当事国关系的真实愿望、目的和政策。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的最严重危机(之所以称它们是最严重的危机,是因为它们同美国对华实施武力强制相关)以及美国政府和社会对这些危机的不同处理方式和态度的研究与分析中,我们深切感到美国对我国国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为世界强国,在世界上的巨大影响不仅只有经济与军事,其文化影响力指数也位居世界第一位,并且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强大的文化持续影响力。文章旨在研究和梳理美国能够保持文化持续影响力的成功经验,并以此提供对我国保持和提升文化持续影响力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从确保其权力优势地位的整体国家利益出发 ,如何应对中国潜在的挑战是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中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 ,世界格局的变动是影响美国对华政策演变的根本性因素。在美苏争霸时期 ,中国是制约苏联霸权的重要因素 ,冷战结束之后 ,中国处在了与美国霸权正面相对的位置 ,这就是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动给中美关系带来的新的实质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岳圣淞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4):26-61+157-158
针对当前美国对华价值观外交实践,认知理论指出,美国决策者认知倾向的转变促使其在对抗的二元模式下重塑了对华政策框架,导致对华各领域交往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意识形态化”特征,中美价值观矛盾迅速激化。在后冷战时期,秉持一贯价值理念的美国历任决策者将价值观因素纳入对华决策过程,并对双边关系走向和互动模式产生差异化影响,这依赖于“图式演绎”机制在决策者认知层面发挥的导向作用:基于对既往相关政策图式的借鉴,决策者得以在有限的决策空间内完成对当前情势应对方案的选择、在话语层面形成相应的政策叙事,并将其确立为指导具体政策行动的原则。作者借鉴图式理论和公共政策学叙事分析方法论,搭建起图式—叙事—政策分析框架检视冷战后的美国对华政策过程,尝试为价值观外交政策趋向的演化提供一以贯之的解释。研究发现,基于对“冷战图式”的演绎,不同美国决策者的主观认知决定了价值观因素对中美关系作用的方式、时机、场景及限度,其差异通过政策叙事的不断重构得以连贯呈现,并持续塑造着美国对华政策和中美互动模式。在双边关系复杂变化的当下,强化认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中美认知域博弈态势的把握,并为应对美国对华竞争、管控竞争风险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6.
“话语权”是近年来文化与传媒研究和政治研究中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词。简言之,“话语权”指的是影响和控制舆论的权力与能力。话语权决定公众舆论的走向,还进一步影响社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美国政府一贯认为人权体现了美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人权外交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一部分,越来越以一种“正式”的形式提上了美国外交决策的议事日程。然而,对人权外交的重视和使用程度,各届政府有不同。在卡特政府时期,美国人权外交的运用在范围上达到了顶点。到里根政府时期,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里根执政初期,试图摆脱上届政府“极端人权外交”政策为本届政府带来的束缚和影响,在外交政策方面,对苏联采取“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对华政策面临两难选择。美苏冷战时期,在国防问题上,美国相当容易地在安全问题上采取了强硬的对苏政策。苏联是美国最大的战略对手,因此决策者的首要目标是牵制苏联势力和影响力的扩大。虽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会有不同的观点,但美国在西欧和东亚的主要盟国都欢迎美国的军事部署并追随美国。在冷战的大部分时期,经济因素并没有使得该战略变得复杂。美国和苏联的贸易往来极少,峰值出现在1979年两国关系改善时期,为45亿美元。该值在  相似文献   

19.
对美国汇率政策制定权力归属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汇率政策决定权由谁掌握,在探索与预测美元汇率变动方面至关重要。本文从历史与政治的角度,分析了美国汇率政策制定权的演变,美国国会、联储、财政部相继掌握汇率制定权。今天的财政部在美国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中,有巨大的影响力。但国会依据宪法权力保持对财政部的监督,并最终控制着美国的汇率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20.
戴惠 《理论观察》2012,(1):100-101
公众舆论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备受关注,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有其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公众舆论能不能发挥作用,公众舆论通过哪些途径发挥作用,公众舆论又能对外交决策发挥何种程度的作用?这一问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文章梳理了3组关系,希望能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