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北京消息因为不适应现代化办公设备,16开纸有被淘汰的趋势,而代之以国际通用的A4纸。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新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了对公文用纸的这一要求。该标准的起草者之一、中国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房庆研究员对记者说,A4到纸淘汰16开纸已是大势所趋。新闻出版署也已修订了《图书和期刊开本及其幅面尺寸》国家标准,规定200O年开始,图书期刊一律采用A4纸,取消16开纸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还规定不能在公文最后一页标识“此页无正文”。房庆研究员介绍说,这种做法给了许多骗子行骗的机会,他…  相似文献   

2.
公文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门面,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在公文处理中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12000123号)第十一条规定:“公文中各组成部分的标识规则,参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执行。”这就意味着公文中各组成部分所有的标识规则都必须按照该格式办理。但从笔者  相似文献   

3.
公文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门面,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在公文处理中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第十一条规定:“公文中各组成部分的标识规则,参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执行。”这就意味着公文中各组成部分所有的标识规则都必须按照该格式办理。但从笔者多年工作中体会到,该格式自身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张宇慧 《秘书》2006,(2):7-8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 T9704-1999)(以下简称新《标准》)中首次出现“公文的特定格式”这一说法。即: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有一般格式和特定格式之分。公文的一般格式为新《标准》最后列举的单一机关行文和联合行文的格式,公文的特定格式包括信函式格式、命令式格式和会  相似文献   

5.
于月英  楚晨梅 《活力》2005,(12):151-151
一、当前文秘工作和档案工作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用纸不达标,装订不规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以下简称《格式》)规定公文用纸一般使用纸张定量为60g/m^2-80g/m^2的胶版印刷或复印纸,型号为国际通用的A4型。装订要求左侧订,不漏页,不脱落,后背平整,不散页装订。但长期以来,市、县相当一部分机关单位公文用纸很少注意克度要求。常因其纸张质量差,耐折度低,以致保存时间不长便开始变色,不少单位的公文还在继续沿用过去的16开型纸。即使同是16开,有时也大小不一。印制装订中掉页、漏页、压字、钉脚不齐等问题时有发生,造成公文的严肃性、美观性降低,给以后档案的管理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朱欣文  张南平 《秘书》2012,(4):31-35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以下简称"新国标")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以下简称《办法》),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公务文书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新国标"规定公文的特定  相似文献   

7.
王泽坤  韩迎春 《秘书》2014,(2):36-36
公文标题用不用或能不能用标点符号,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都没有涉及这一问题。公文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的规定见于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8.
正确把握格式促进公文规范化⊙立华峰公文格式是公文外在形式的规定和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审计署关于审计机关公文处理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都对公文格式作出了明确要求。公文具有一定的格式,是保证公文质量,提高处理效...  相似文献   

9.
刘伟 《秘书》2013,(6):3-6
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同年6月2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与此相配套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以下简称"新《格式》")。新《条例》和新《格式》均于2012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分别运行了16年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和12年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0.
张松祥 《秘书》2013,(10):6-8
建国至今,我国有关公文格式的国家标准共有三个版本:1988年9月公布的《国家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88,以下简称“1988版”)是第一个版本,1999年该版本经修订被易名为《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以下简称“1999版”),2012年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统一之后,该国家标准又在1999版基础上得到修订,被定名为《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2012,以下简称“2012版”)。  相似文献   

11.
一、当前文秘工作和档案工作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用纸不达标,装订不规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以下简称(格式))规定公文用纸一般使用纸张定量为60异/m2~80g/m2的胶版印刷·或复印纸,型号为国际通用的A4型.装订要求左侧订,不漏页,不脱落,后背平整,不散页装汀.但长期以来,市、县相当一部分机关单位公文用纸很少注意克度要求,常因其纸张质量差,耐折度低,以致保存时间不长便开始变色,不少单位的公文还在继续沿用过去的16开型纸,即使同是16开,有时也大小不一.  相似文献   

12.
200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以下简称《标准》)在我国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全面实施。2001年1月1日,《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各级行政机关施行。但是,在实施力度日趋增加,实施范围日趋扩大的情况下,公文标准化程度却依然不够乐观。下文将联系实际探究当前公文标准化建设的障碍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赵晓光  李秀娟 《活力》2010,(10):113-113
公文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本文仅对执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有关规定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吴铮  孙丹红 《活力》2009,(8):105-105
公文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本文仅对执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有关规定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于月英 《活力》2011,(1):110-110
公文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本文仅对执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有关规定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罗清萍 《秘书》2011,(8):35-36
在目前的公文处理工作中,不理解和不善于使用“函的形式”行文是一个较突出的问题。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以下简称《处理意见》)中指出:“‘函的形式’是指公文格式中区别于‘文件格式’的‘信函格式’。”“函  相似文献   

17.
行政机关公文内容和形式要简洁、规范,整齐划一,必须按照GB/T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行文制作,这是日前在首都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联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发布的。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的重要工具。公文处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是公文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保证,公文格式的标准化是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前提。 GB/T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18.
行政公文是任何一个国家行使行政管理和监督职能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之一,是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一种基本工作手段,即使进入信息化时代,纸介质公文仍将不可替代,仍是人们办事的最终依据和凭证。在新世纪的开端,长期在我国公文格式中处于主导地位的 16开型纸将成为历史,以国际标准 A4型作为公文用纸的新式公文样式将替代 16开型,成为未来我国行政公文采用的基准纸型。这是我国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的一项重大变革,它标志着与我国行政机关公文制作相关的技术装备以及办公自动化水平已经与国际接轨。为适应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同时…  相似文献   

19.
樊枫 《现代质量》2002,(6):26-28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行政机关的公文管理使用、表现形式和制作水平上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对我国行政机关的管理水平和公文制作质量的提高将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来函照登     
杨光国 《秘书》2007,(1):36
《秘书》杂志2006年第9期刊登了周永君同志撰写的《〈秘书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中公文格式方面的几个错误》。文中指出“:抄送机关间用顿号隔开”。对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的相关版式后发现,抄送机关之间应该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