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出现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这一概念之后,转变了传统的粗放开发方式,充分体现出了土地的综合效益,实现了土地管理技术的改进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提升了土地效益。同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需要和区域经济发展和谐共存,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首先对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进行阐述,同时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最后对于...  相似文献   

2.
城镇土地的优化配置是实现我国城市化目标的重要保证。针对我国城镇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深层次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改革并完善我国的土地征用、土地交易等制度,以及合理利用城镇土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典型煤炭资源型城市山东省济宁市为例,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权重,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济宁市用地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济宁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差异明显,中部地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高或较高;西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中等;西部和南部地区土地利用集约水平低或较低,应通过改善投入、提升产出或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等,提升整体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区位熵相对差异指数和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分别测算2005~2017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 的产业协同集聚度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纳入空间因素实证探讨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研究表明:2005~2017年, 中国二三产业协同集聚“西高东低”, 主要与各城市两个产业各自集聚水平有关; 土地集约利用“东高西低”, 相邻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 二三产业协同集聚表现出双重效应, 对土地集约利用具有倒U 型影响。最后,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镇土地资产经营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城镇土地资产经营的概念、“流转”与“开发”的统一,土地资产经营的市场化,“开发式”土地资产经营价值提高的技术途径,城镇土地资产经营中的政府行为和城镇土地资产经营中的几项制度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煤炭城镇的现状和问题煤炭城镇因煤而兴、因煤而立。全国现有重点煤炭城市38座。随着改革开放和煤炭工业的发展,煤炭城镇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新建煤炭城镇,如四川的攀枝花煤炭生产基地、山西中美合作经营的平朔露天煤矿和古交炼焦煤生产基地、山东的究州煤炭生产基地等,郁已建成布局合理、生产和生活配套、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镇。同时,也应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经济增速回落、大力推动煤炭消费革命、宏观调控摒弃大规模的非常规刺激措施,坚持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节能优先,形成集约高效的能源消费方式,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的经济新常态下,从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和煤炭市场变化角度,对山西省煤矿、乡村和城镇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资源型城市系统中的煤炭企业、周边村镇和煤炭城市间的内在联系,为煤炭企业、周边村镇、煤炭城市和谐发展的新路子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开发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等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各地为片面追求地方经济发展,盲目设立各类开发区(园区),导致耕地大量圈占、土地低效利用等问题突出.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桐乡市濮院毛衫城开发园区的实证研究,认为开发区可持续发展应具备四方面条件:①应具有客观的市场需求,单纯强调政府招商引资的作用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②应具备集聚效应的产业基础;③尽可能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④制定科学的土地供应计划,建立供给引导需求的土地供应新机制,对于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4年的煤炭市场一直在偏重于卖方市场格局的状态下运行,煤炭价格创下历史新高。由于煤炭供求关系紧张,煤炭生产、运输、经营、消费各环节热点和问题不断,总书记、总理都曾为此做过批示,还几次摆上国务院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国家发改委、铁道部、交通部等相关部门更是不敢怠慢,对煤炭产运销的调控、衔接工作从未间断。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土地利用及城市发展系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特征,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应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城市土地可集约利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充分考虑城市化过程中涉及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因素,建立了中国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城市容积率高低两种政策下进行模型的对比模拟运行,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解释。根据模拟的结果,结合我国目前城市化及土地利用的现状,提出了积极发展大城市、提高城市容积率和加强土地管理工作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利用当前煤炭形势困难的时机,进一步深层次调整产业结构,对煤炭板块进行装备升级和品种调整,对非煤板块进行布局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充分利用省、市"退城进园"政策,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煤炭生产消费所带来的生态环保问题同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大量矸石外排,占用土地;矿井瓦斯当作废气排空,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矿井水大量抽采,造成了地下水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煤炭开采引起土地塌陷,严重破坏地表生态。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治是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手段,对土地利用进行改造、综合整治,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保障编制的土地整治规划顺利实施,真正发挥其作用,合理配置、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为子孙后代整理出健康、高效、多样化的土地,是土地整治事业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4.
回顾和总结了当前我国煤炭供应链发展状况,分析煤炭供应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包括煤炭市场交易体系建设提速、煤炭战略平台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煤炭物流与供应链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等5方面煤炭供应链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中央确定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五大重点。其中重点之一,是强化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节约集约用地,一方面,要从宏观上突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控作用。目前,中央已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各项前期工作作了总体部署,对规划修编的指导方针作了明确,即: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重点控制建设用地,大力推进节约和集约用地,充分挖掘用地潜力,统筹规划各类用地,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大手大脚用地向厉行节约用地转变,由宽松优惠供地向从紧从严供地转变,由约束性不强的管理向依法依规严格管理转变。另一方面,完善土…  相似文献   

16.
煤炭产业辐射研究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炭产业发展、煤炭产业多元化战略实施需以煤炭产业辐射为依据;煤炭企业所在城镇或地区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要以煤炭产生辐射为依据;煤炭产业研究、煤炭循环经济研究需以煤炭产业辐射为依据。煤炭产业辐射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煤炭产业辐射主要研究哪些内容?结合煤炭特点、相关理论及实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分析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通过山东能源集团改革创新、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为例分析,认为煤炭产业只有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顺应新旧动能转换要求,完成三大任务:优化产能结构,发展先进产能;集约高效生产,变革作业方式;清洁利用煤炭,提升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通过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按照。政府组织、协同推进、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群众自愿、权益保障”的原则,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对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项目区零散分布的农村居民点进行复垦整理,对分散地块进行合并,推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对原有旧村住户进行拆迁安置,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在保证建设用地不增加、耕地不减少的前提下,合理调节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项目区土地利用率,这样既能达到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又能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对当前煤炭企业集团管控方面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简要研究与分析,从组织结构、产权股权结构、产业化管控、专业化集约管理等层面,具体阐述了潞安集团构建实施集团管控一体化体系的发展经验和实践路径,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关的意见及建议,以期为煤炭企业管控提供借鉴参考,助力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20.
煤炭是我国的支撑能源之一,长期以来对我国经济、人民生活的发展和运行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随着煤炭资源的大量使用,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现,而同时,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大量伴生矿产资源和伴生废弃物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本文通过对生态产业链概念和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推动生态产业链形成和发展的三个主要驱动因子.之后,结合煤炭产业的特点,重点研究煤系伴生资源、煤矸石和矿井水的生态产业链构建方式,并以煤电利用为主线,设计了煤电生产的生态产业链网络,从而实现了煤炭开采过程中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煤炭产业开展循环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