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知道,任何企业家在经营活动中,必然有两个方面的沟通:一是在企业内部通过决策、组织、指挥、协调等等与广大员工进行沟通;二是在企业外部又以企业法人代表或经营者的身份开展经营活动与社会进行沟通.企业家这两个方面的沟通,逐渐使广大企业员工和社会公众获得大量信息,从而形成他们心中的企业家形象,即企业家的信念、个性、能力、素质、气质、经营作风和工作实绩等等给企业员工、企业同行和社会公众的总印象.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3.
企业家,在厂长经理中那些少数出类拔萃的优秀人物,伴随着波涛汹涌的市场经济大潮脱颖而出,正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他们与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以及股份公司的运营相联系,能以其创新的意识、卓越的才能、敏锐的洞察,引导新需求、新市场,敢于承担风险,具有超凡的组合生产要素的能力,能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塑造和培植卓越的企业文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营理论与方法,贡献于社会,为推动行业或整个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企业家的形象是企业形象、品牌形象的缩影,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企业家形象的价值在于… 相似文献
4.
5.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了“造就企业家队伍”的任务。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首次把企业家队伍的建设问题严肃地提则了全党工作的议事日程上。 企业家队伍是一种特殊人才资源。一个国家、民族,一个地区、省市经济的振兴和繁荣,都有赖 相似文献
6.
7.
8.
9.
公众眼里的企业家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企业家》2007,(6):46-50
本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中国企业家在普通民众中的形象和认知度,所以在调查区域和人员选择上尽量让结果接近真实的状况。本调查选择了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等区域的北京、上海、广州、洛阳、绵阳等五个大中城市,受访民众共1615名。从区域和人员构成上来讲,他们应该是中国城市社会中最基层的代表:其中,离退休人员/下岗(350人)、普通办公室职员(260人)、事业单位普通职工(220人),分别占21.7%、16.1%、13.6%;高中学历以下的占72.5%; 相似文献
10.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认为,做一名企业家是既有权又有利,有地位又潇洒,是社会上令人羡慕的职业。然而,企业家同样有甜酸苦辣,也有想不通的时候.更有逼到不可思议的地步。近年来,从一些省市的信息中.屡屡见到一些企业领导(包括国企和民企),在承担资产保值增值、减少流失、改革调整和人员分流中,一方面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劳动,一方面受到种种不符事实的非议和莫须有的罪名。笔因在上海市企业家协会工作过一段时间,有机会接触到一些企业领导。他们中有被打得差点丧命的,有被数次审查的,有弄得妻离子散逃到外地躲避的,有被罗织罪名、造谣诬陷或被以匿名信的形式广为寄发或以小字报在厂区内张贴污蔑而动乱人心的.等等。现举两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宋云 《当代经理人(中旬刊)》1999,(4)
一、对企业家精神的探讨企业家(Entrepreneur)一词最早见于16世纪的法语文献,当时主要指武装探险队的领导。1903年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eanBaptisteSay1767-1832)在其所著《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中提出:“企业家”应用取得的知识去创造供人类消费的产品并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企业家的职能是将劳动、资本、土地等各项生产要素组合起来进行生产。这显然区别于那种依靠贩卖商品从中取利的商人,也区别于凭其所拥有的资本实现价值增值的资本家;它不是企业财产的最终所有者的企业所有者,也不是在企业中从事组织领导工作或经营管理的企… 相似文献
13.
所谓人格,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人的性格、气质及能力;其二是人的道德品质;其三是人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资格。人格是对人的惯常行为的描述,它包含个人的独特性、综合性的心理特征及社会道德品质,是把人与人区分开来的“标准”。因此,不同的人会表现为不同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