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理者薪酬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2000~2002年A股上市公司为分析对象,利用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相关信息,运用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薪酬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分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上市公司中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管理者薪酬与企业绩效紧密相关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只有按规模分组中的小规模公司和按竞争因素分组中的具有一定竞争性的公司中管理者的薪酬与企业绩效的个别指标存在较显著的相关性。因此,解决我国上市公司激励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经理人的市场选择与评价机制,完善管理者的薪酬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丁辉 《全国商情》2012,(13):15-16
在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后,企业的所有者开始雇佣管理人员对企业进行管理,企业所有者本着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设计出高管的薪酬安排以激励高管努力工作,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本文通过对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高管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得出了房地产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金、持股比例、控制权收益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利用该结论对房地产上市公司高管进行激励,有利于制定更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高管薪酬机制,同时使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能够更有效地吸引和激励高管人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7年~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高管薪酬﹑员工薪酬,以及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综合比较多种激励方式为我国上市公司改革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高管薪酬激励与员工薪酬激励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高管薪酬激励作用效果更为显著,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效果不明确。  相似文献   

4.
薪酬机制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难点问题,如何发挥薪酬作为国有企业经营者提升企业业绩的激励作用更是建立科学、公平的国有企业薪酬机制的焦点问题。文章通过对2005年~2006年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得到企业规模、净资产收益率、所在区域、国家股比例和经营者任期是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水平的决定因素,而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并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对薪酬激励效应实证的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和持股比例的激励效应较强,高管团队的薪酬差距也有助于企业业绩提升。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政府控制下,高管薪酬激励制度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国有企业中,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正向相关,说明高管薪酬激励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反而构成了盈余管理的动因之一;在民营企业中,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正相关并不显著,说明民营企业中高管薪酬激励在一定程度发挥了治理功能并不构成盈余管理的动因。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高管薪酬激励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6.
根据沪、深股市2006-2011年电力、煤炭、纺织业、服装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面板估计方法比较我国垄断行业与竞争行业高管薪酬激励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垄断行业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不相关,而竞争行业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正相关;垄断行业的公司业绩与高管持股比例无显著相关性,而竞争行业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正相关.因此,垄断行业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政治激励高于薪酬激励,企业运行市场化程度依然不高,还需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步伐.此外,研究也证明通过股权制衡可以抑制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和大股东之间的“内耗”,从而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和业绩.  相似文献   

7.
以江苏省2013—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结构、高管薪酬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以及高管薪酬均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正相关,高管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不显著正相关。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提出了优化股权结构、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高管薪酬激励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企业内部薪酬是否公平,极大地影响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员工的去留,是企业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最有效的激励手段。因此薪酬内部公平是管理者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薪酬内部公平的特点来阐述其在现代企业薪酬激励运用中的误区,并就如何走出公平误区、实现薪酬激励效能最大化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报酬制度现状的分析,揭示了我国上市企业管理层激励与报酬机制的历史与现状,并提出了有关改进现有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报酬制度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国有上市公司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经营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问题也备受社会关注。经营者作为企业最重要的人才资源,是企业效率提升的决定性因素。根据企业所处地位和发展战略,选择合适的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及其组合,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其经营管理才能,对国有上市公司的持续稳健发展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报酬契约是企业激励约束机制中的重要一环,但并不能解决激励约束的全部问题,而且报酬契约要发挥作用,必须以存在良好的企业治理结构和其他激励约束机制为前提。文章从报酬计划中的风险控制问题出发,对我国年薪制中的管理者风险超载问题进行探讨,并且提出:当不存在良好配套措施时,让管理者承担过多的报酬风险不能实现预先的激励约束目的;要达到此目的,我们需要一整套相互关联的激励约束措施,从不同的角度实现对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以保证年薪制顺利达到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12.
绿色创新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如何提高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2012-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探究高管薪酬激励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并且引入内部控制和融资约束变量,进一步检验内部控制和融资约束在其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高管薪酬激励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该作用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得以实现;内部控制能够强化高管薪酬激励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融资约束会抑制高管薪酬激励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此外,分样本检验发现,高管薪酬激励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重污染以及东部地区的企业中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两权分离,企业由众多股东拥有,由代理人负责经营,从而会经常产生激励不相容问题。我国上市公司代理人长期激励较弱,利用股票期权对代理人进行长期激励可以克服企业激励机制的缺陷,有效防范道德风险。本文分析了股票期权的产生、发展及其激励作用机制,并结合股票期权在我国的试行情况,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制度安排措施。  相似文献   

14.
股权激励本质上是对管理者勤勉忠实义务的一种督促与制约机制。在我国,上市公司在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时,应当充分注意激励计划的可操作性,包括绩效考核制度设计、市场变化等因素;同时上市公司应当依法对其激励计划的构成要件、决策程序、信息披露等予以规范,以保证激励方案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5.
中美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制度比较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制度作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环节,对其不断调整和改进成为完善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应然之意。美国上市公司拥有较为成熟的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制度,以其对我国相应制度进行对照分析,将有助于找出我国现行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制度的问题。并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的新型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制度。  相似文献   

16.
独立董事的工作动力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企业内部的薪酬激励机制和企业外部的声誉激励机制。但由于薪酬机制与独立董事之间存在"激励悖论",因此,声誉激励机制成为促使独立董事勤勉尽职的重要激励机制。本文通过分析声誉激励机制作用原理,对运用声誉激励机制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2000-2010年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基于完全竞争企业的对比考察垄断企业薪酬制度的有效性.实证结果发现:垄断企业高管人员薪酬激励与公司当期短期业绩显著正相关的证据,与完全竞争行业企业相比较,垄断企业高管人员薪酬激励与公司当期短期业绩相关系数更高;由于垄断企业股权激励受政府严格管制,股权激励的“金手铐”未起作用,垄断企业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不相关,完全竞争行业的股权激励的薪酬激励相对于垄断行业更有效.  相似文献   

18.
薪酬管理对现代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薪酬管理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文章着重从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角度进行研究,旨在完善企业内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加快企业战略管理者队伍建设是适应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和现代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我国企业战略管理者队伍目前存在“官本位”意识较重、企业经营管理者选拔不力、高素质的企业战略管理者短缺、激励和约束机制疲软及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加快企业战略管理者队伍建设,必须健全企业战略管理者的选用机制,提高企业战略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完善企业战略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0.
作为薪酬制度的经理股票期权是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它将期权长期激励与工资、福利、津贴等短期激励相结合,以使经理人员利益与股东、企业利益相一致。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推行经理股票期权是必要而可行的,但同时也面临不少障碍。应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完善法律、政策环境,推进我国上市公司经理股票期权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