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联合决策为整条供应链增加利润或者降低成本,位于供应链上游的企业可以通过联合决策获得规模优势,位于下游的企业要为此付出代价。通过建立多级供应链库存模型,用数学规划的方法求出模型的最优解,并通过数值例子来证明联合决策为整个供应链系统带来更大收益,同时位于供应链上游的企业在联合决策中受益最多。  相似文献   

2.
多级多周期供应链的行为与决策协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少华 《物流科技》2006,29(6):127-129
本文概括了供应链协调的三个层次,提出了多级多周期供应链系统的反馈控制模型,分析了成员企业的生产与行为特性和基于反馈的决策模式,为多级多周期供应链的协调机制研究提出一种新思路,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梁冬梅 《价值工程》2014,(18):24-25
本论文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并阐述了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模型、供应链运输决策机制的基本概念、目的以及决策参与者,接着从理论分析的角度研究供应链中物流管理的运输决策机制的内容:运输量的预测、第三方物流提供者选择决策、运输工具决策、运输价格决策以及物流运输路线优化决策等,以保证运输决策正确进行,降低运输成本以及有效的进行供应链管理。  相似文献   

4.
结合决策优化理论的相关观点分析和探讨了旅游供应链服务质量决策优化是旅游供应链服务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这个思路介绍了相关的决策优化理论,并结合旅游供应链的情况进行了实践分析,以此推动旅游供应链服务质量决策优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供应链管理和库存管理的分析,引进了供应链管理下的联合库存概念;进一步介绍了供应链下的联合库存管理的两个模型。最后,针对A公司库存管理现状,提出了基于供应链下的联合库存管理。  相似文献   

6.
尚利强  吴戈 《会计之友》2012,(18):71-73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已经成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越来越强调其运作的协调管理,以及作为供应链外部生存环境的市场需求对电子商务的依赖,基于网上销售和传统销售下的双渠道供应链协同优化能力已成为供应链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文章通过基于研发投入的双渠道供应链决策优化研究,分析研发投入对制造商、零售商及整个双渠道供应链决策优化的影响,探讨制造商进行研发的利弊,为供应链的协调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耿庆峰 《价值工程》2006,25(7):67-69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联合库存S.D模型。首先,在联合库存系统边界优化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两阶段联合库存因果关系图;其次,构造出S.D模型的流图,确切描述出反馈系统的动态性能,界定了流图的主要变量,构造合理的模拟方程和函数,阐述流图中各子模块内部运行机理;最后,结合具体公司的库存管理现状,在模型通过检验的前提下,进行了模型行为预测分析及联合库存模式与传统库存模式之对比分析,从中得出一些较有实际意义的模拟分析结果,为优化库存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基于供应链环境下联合库存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伟 《价值工程》2005,24(8):30-33
随着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企业越来越注重对供应链成本,特别是库存成本的管理。本文回顾了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的演变过程,重点介绍了一种新的库存管理方法——联合库存管理。并建立了简单的成本比较模型,同时还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进行了简单的博弈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管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ERP系统在企业中广泛应用,从采购、库存到生产、销售,以及财务、薪酬、人力资源等各方面进行管理,提高了企业业务一体化的管理效率.但ERP更多侧重于企业内部资源的系统管理,而在供应链的跨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着局限性.将在对外资源管理控制效益方面更强的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与ERP优化整合,可以实现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无缝连接,符合企业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竞争的发展趋势,满足企业建立高效、动态、快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敏捷供应链下的多级库存优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的不断演进,现已提出了敏捷供应链的管理理念。本文在对传统多级库存的优化方法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敏捷供应链概念下的基于时间优化的多级库存控制方法,并指出了其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11.
基于Stackelberg主从博弈研究了闭环供应链环境下的双渠道决策问题.结果表明:当顾客对网络直销渠道的接受程度处于较高水平或者服务弹性处于较低水平时,制造商应引入网络直销渠道并自己主动制定网络直销渠道的零售价格;反之,则应完全通过传统零售渠道来销售产品.而在顾客对网络直销渠道的接受程度处于较低水平而服务弹性处于中等水平时,制造商应引入网络直销渠道并跟随零售商的零售价格来制定网络直销渠道的零售价格.同时,制造商应努力提高顾客对网络直销渠道的接受程度,以主动提升在服务弹性较小时的最大利润.同时零售商的回收努力程度与产品批发价格负相关,制造商如果希望零售商提高回收努力程度以提升企业形象,应控制降低产品批发价格.  相似文献   

12.
马凌  许建雷 《物流技术》2012,(21):360-364
基于Stackelberg主从博弈研究了闭环供应链环境下的双渠道决策问题。结果表明:当顾客对网络直销渠道的接受程度处于较高水平或者服务弹性处于较低水平时,制造商应引入网络直销渠道并自己主动制定网络直销渠道的零售价格;反之,则应完全通过传统零售渠道来销售产品。而在顾客对网络直销渠道的接受程度处于较低水平而服务弹性处于中等水平时,制造商应引入网络直销渠道并跟随零售商的零售价格来制定网络直销渠道的零售价格。同时,制造商应努力提高顾客对网络直销渠道的接受程度,以主动提升在服务弹性较小时的最大利润。同时零售商的回收努力程度与产品批发价格负相关,制造商如果希望零售商提高回收努力程度以提升企业形象,应控制降低产品批发价格。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由多个相互竞争制造商以及多个相互竞争零售商组成且零售商面临分布不定的需求的供应链网络均衡.借助变分不等式理论,刻画了制造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的最优行为,建立了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并设计网络均衡的求解算法.数值分析了分布不定和限制性价格上限对网络均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随机需求相比较,需求分布不定情形下的零售商利润将减少,制造商利润将增多且生产量更大;当存在限制性价格上限时,消费市场可能出现商品短缺,且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总利润减少.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供应链“结合部”企业之间信息寻找和信息转移的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说明了供应链“结合部”企业间的信息共享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基于敏捷企业信息基础结构,建立支持动态企业联盟运作的敏捷供需链管理体系信息实现结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由多个相互竞争制造商以及多个相互竞争零售商组成且零售商面临分布不定的需求的供应链网络均衡。借助变分不等式理论,刻画了制造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的最优行为,建立了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并设计网络均衡的求解算法。数值分析了分布不定和限制性价格上限对网络均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随机需求相比较,需求分布不定情形下的零售商利润将减少,制造商利润将增多且生产量更大;当存在限制性价格上限时,消费市场可能出现商品短缺,且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总利润减少。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由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组成的三层供应链系统.研究需求受库存水平影响的供应链协调问题。首先在非合作的情况下确定各个参与者的利润和零售商的最优订购量;然后用收益共享契约来对供应链系统进行协调。得出一个协调策略.研究结果证明该模型不仅能提高零售商的利润.还能提高分销商和制造商的利润。通过研究分析给出各个协调参数的有效值域;最后。给出一个数值算例。  相似文献   

17.
在运输服务供应链中,由于需求的不确定性,不仅托运人的托运承诺时间对运输服务供应链的决策产生影响,而且随着需求信息的不断更新,托运人对需求信息的掌握程度也对运输服务供应链的决策产生影响.基于外部定价和承运人定价,考虑了不同承诺时间内需求信息更新的情况,建立了运输服务供应链优化决策模型.通过模型计算结果发现:无论是外部确定运价还是承运人确定运价,承运人总希望提早承诺,而托运人总是希望延迟承诺;在外部确定运价情形下,提早承诺和延迟承诺对运输服务供应链是否有利,则与运价有关,在运价转低时,延迟承诺对运输服务供应链有利,而运价较高,则提早承诺对其有利,在承运人确定运价情形下,延迟承诺情形下的运输服务供应链收益大于提早承诺时的运输服务供应链的收益.  相似文献   

18.
利用排队理论,构建了一个回复中心、多个回复站组成的复杂再制造多级库存系统模型,并给出了该系统的最优控制策略。数值分析表明,随着回收率的增加,订货成本减少,但是总库存成本并非单调递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同时,回收率对回复中心订货批量的影响要大于对回复站的影响。此外,可回复率和单位缺货成本对系统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市场需求扰动情况下包含一个供应商和两个零售商的供应链价格竞争问题。供应链可以采取集中式或分散式决策模式,并且,两个零售商的市场需求扰动问题会以一定的概率发生。通过分析需求扰动的不确定性对供应商和零售商最优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商、零售商以及供应链的利润都会随着需求扰动概率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