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西安市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也处于调整期。结合对西安市城市化发展的分析,通过引入“城市化下的边际城镇用地扩张量”指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西安市城市化进程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得出结论:西安市城市化下的边际城镇用地扩张量总体是一个增大的过程。这说明西安市城镇居民点、工矿用地及交通用地面积扩张的过程比城市化率增大的过程要快,土地资源的缺乏已严重阻碍并将继续制约西安市未来的城市化进程。据此,就协调城市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进城市化的国家,经历过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所有现象,因此总结英国城乡统筹推进城市化的经验对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英国的发展得出以下主要经验:推进城市化必须首先制定正确的计划;农业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基础;政府必须制定相关法律来保证城乡统筹发展;采取大城市和小城镇相结合的战略;广泛宣传,争取公众参与和政府决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西安作为西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之一,对区域内整体城市化发展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基于城乡统筹视角客观评价西安市目前的城市化发展水平,是制定西安市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文章基于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截面数据,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对比、分析西安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明确制约西安市城市化水平和质量提升的因素,为推进西安市城市化、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新思路和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城市化进程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包括城乡二元制度、城乡居民贫困、教育差距明显和资源短缺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统一城乡制度和政策、统一规划城乡经济发展、统一城乡教育体系和统一城乡保障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建设面临既要保持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又要保证耕地和粮食安全的两难选择.从这一现实背景出发,我国城市土地供给的有限性决定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客观性,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决定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必要性,城市土地利用的不合理决定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必然性,而城市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决定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6.
以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配置问题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教育、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共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道路、交通、公交站点)以及社会保障四个方面选取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并采集1978~2011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配置由以往城乡分割逐步转变为城乡统筹,同时,在今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配置应重点考虑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治理与改善,以及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我们过去的经验教训是,将农村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作为相互割裂的两个独立的系统,片面地通过城市导向和沿海地区导向的战略政策来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对城乡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重视不够。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乡差距反而越来越大。"三农"问题日益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实现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这就要求在无法很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旧格局下,走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讨论成都市地方财政支持城乡统筹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问题。论文分析了成都市地方财政支持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和主要矛盾及其原因。认为成都市地方财政支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选择和路径: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财政框架和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二是提高农业自我发展能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三是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四是建立新型的城乡财税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目前,如何统筹城乡和谐发展,顺利转变社会经济二元结构,提升我国城市化水平,消除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贫穷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为了探究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问题,就要考查失地农民的数量,多角度分析失地农民致贫的原因,必须要重视就业培训,完善相关保障,扶持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强用地审批和管理,严格土地交易等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环境系统的功能,以及土地利用中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根据逐渐发展起来的预警理论,以及前人在预警方法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结合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环境的性质和特点,尝试建立一套对其起预警作用的指标体系和预警模型,以便为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及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31个省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省区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表现出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高于中西部地区的规律,而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2)中国省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对应性;(3)按照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将31个省区分为八类,分别体现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和政策因素等对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动态空间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建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模型,分析了动态城市化对不同行为主体的影响,提出低成本、集约型城市化模式概念,认为紧凑是低成本、集约型城市化模型的外在空间表现形式,城市和谐发展与社会福利最大化分别是这一模式的基本目标和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3.
根据福建省1995年至2010年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数据,选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作为稳态因子,建立一项包含15个指标的衡量福建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SPSS统计分析方法和特尔斐法,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福建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各种机制和因素的权重即重要程度不同,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产生的影响效果也相应地存在差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在时间上有的显著相关性,也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 ,阐明了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与任务 ,探讨了土地利用规划的类型与方法 ,论述了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剖析了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耕地数量变化与城市化进程相互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湖南省1997~2007年的耕地面积数据,分析湖南省耕地资源变化及城市化发展过程,并借鉴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模型,计算了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的协调度。结果表明,湖南省耕地资源数量随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呈现出类似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形变动关系;城市化水平与耕地资源数量协调度呈阶段性分布,总体呈现出"基本协调—不协调—较协调"的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两大战略自提出以来,在实践上各自面临很多问题,因此需要把二者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总结新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探索新型城镇化的实现路径,需要在认清二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机制,明确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实施框架。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障碍因素:如制度性障碍要素、涉及现行的土地流转制度、人口流动制度、财政制度等;城市劳动力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制约;高成本城镇化的制约;政府机会主义的不利影响。实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要以进行制度性变革作为首要前提,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关键路径,以城乡一体化作为最终目标,走包容性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新农村建设与西部城镇化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用地的扩展将进入加速阶段.在新形势下,新农村的建设将会对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会广泛涉及到农村土地的开发利用.这势必对农村土地的综合开发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统筹城乡土地规划,是统筹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内容要求.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先缩小后拉大,再在个别年份有所缩小的阶段性变动特征,这与我国经济体制变迁过程是一致的。以历史的视角从我国经济体制变迁过程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进行解读,并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城市偏向"的户籍管理制度及城乡居民承担改革成本的不平衡性等方面探索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各种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