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行分税制财政新体制后,我旗已组建国家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建立中央和地方税收体系,对于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维护国家利益,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何建立符合我旗实际的地方税收体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最近,我同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学习、大讨论,就如何建立我旗地方税收体系,更好地利用税收的调节作用,积极帮助地方发展税源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现就调查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明确提出,把现行地方财政包干制改为在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基础上的分税制,建立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是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政运行机制的必由之路。对此,必须要有明确的认识,充足的准备和稳妥的推进。  相似文献   

3.
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之间,在既定的职责、支出责任和税收划分框架下财政资金的无偿转移。财政转移支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用来与分税制体制相配套,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关系,执行收入分配政策,调控经济运行,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国家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央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不断增  相似文献   

4.
我国进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政府扭转了以往财政紧张、受制于地方的困顿局面,宏观调控能力大大增强,在这种此消彼长的分配格局中,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问题就凸显出来,因此分税制还有改革完善的空间,一是通过完善中央的转移支付、税收返还,二是地方政府合法合理地"自力更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收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与改革.分税制就是目前税收改革的一个新的突破.税收可分为国税与地税两种.分税制作为处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财政利益分配的一种体制是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选择.包括:税收分立、税种分开、征收机构分设,形成中央与地方两套相对独立的税收体系和制度.  相似文献   

6.
分税制是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确立的一种分税分级财政管理制度,是处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的一种规范的方式。分税制将国家的全部税种在上下级政府之间进行划分,以此来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收入范围。分税制的实质是根据各级政府的事权确定其相应的财权,通过税种划分形成中央和地方两个收入体系,为各级政府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实行明确划分税种,中央集中增量为主要特征的分税制管理体制。与原财政包干体制相比,分税制是一种较为规范、科学的财政管理体制,实行分税制对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促进企业平等竞争和全国统一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对国家产业政策的贯彻和实施,对企业转换经  相似文献   

7.
对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地方税征管问题的探讨张雪华,方林洲,汪自国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指出:“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并建立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分设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管”。...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地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挑战。本研究系统地分析了在新常态背景下地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面临的困境,包括预算执行的制约问题、地方财政债务管理问题以及分税制下中央与地方权责不匹配的问题。通过深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路径:优化财政管理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模式;建立地方财政债务管理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推动财政权力与支出责任的匹配。旨在为新常态下地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财政改革深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不仅打破了行之多年的财政包干,分灶吃饭的旧财政管理体制,初步理顺了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而且对于促进地方政府发挥生财、理财和聚财的积极性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但是,由于分税制刚刚实施,  相似文献   

10.
分税制财政体制运行一年的实践表明,我国财政体制的这一重大改革,对于强化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充分调动地方园地制宜培植财源的积极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正确把握分税制对旗县财政运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思路对策,对尽快摆眦当前旗县财政围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94年的财税体制改革,确定了我国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对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分配格局进行了重大调整,中央的调控能力有所增强,较好地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正> 当代经济发达国家在税收体制上都实施分税制.本文试图以公共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经济资源的配置方式、公共物品理论等经济元素的分析,探究分税制的经济学本源.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关系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关系,是指中央和地方之间如何划分税收管理权限,体现了中央和地方在行使课税及管理过程中的一种权力分配关系.一个国家的财政体制是和该国的经济资源配置方式、民主政体和文化传统等非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从今年起,我国全面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同时改革税制,这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利于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提高两个比重,有利于地方政府关注企业经济效益。这实质上也是一次国家与企业(个人)、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调整。从经济的角度来考察,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企业税收负担总体上不增加,但企业间变化较大。按照全国税制改革方案,总的测算,企业税负不增加,但由于税收结构的变化,纳税环节的改变,产品之间、企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问题上要逐步实行分税制,这已形成共识,并且要逐步付诸实施。但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拥有巨额国有资产,国家要相应取得一定量的国有资产产权收益或利润。因此,我国在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时并非仅限于划分税收,即理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还必然面临着理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产权收益分配关系问题。尤其是随着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这一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实行分税制以来,中央与地方的财政自给能力发生了变化,中央的自给能力不断加强,但地方财政的自给能力不断减弱.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逐年增大,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不能解决财政转移的效率.本文主要利用HU理论来设计财政转移促进经济的效率和发展的激励机制,并提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奖惩系数设计的探讨,为中央利用财政税收制度更好地配置资源和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体制经历了重大的改革,已经建立起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体制。但是目前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分配、财政支出以及运行情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中央政府为了实现各个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均等化而实行的财政调节制度。我国在1994年完成分税制改革后,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基本建立起财政分权体制,随着近年来我国财政分权制度日益完善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其中地方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均等化进程缓慢是其最显著的表现。这一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公共财政领域的重要问题,不仅在经济意义上制约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又好又快发展,而且在社会意义上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所以,优化中央转移支付结构和体系,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以便在经济建设和社会民生中继续稳定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财政必须要有效地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正>当今世界上,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一般都实行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下简称"分税制")。分税制的实质,即为了有效地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权关系,通过划分税权,将税收按照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进行管理而形成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顺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税制改革潮流,我国于1994年进行了财政体制改革,分税  相似文献   

19.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后,我国中央与地方税权的划分得到了初步规范,但税权的划分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规范、不科学、不稳定的因素。我国地方税发展的严重滞后就是税权划分不合理的一个集中体现。建立规范、科学、稳定的税权划分模式,对于促进地方税发展、完善分税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税权是指国家的税收管辖权,即国家在税收领域所拥有和行使的权力,主要由税收立法权、税收政策制定权和税收征管权所构成。税权的划分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核心内容,也是作为税权划分结果的地方税存在和发展的基石。税权划分包括纵向划分与横向划…  相似文献   

20.
随着营改增的全面铺开,占地方税收收入近一半的营业税消失后,地方税体系原有的运行格局被打破,这使得地方政府财政问题凸显,在现行分税制体制下中央与地方的利益格局以及地方税体系亟待重构.我国地方税体系存在地方税立法层级低、 法律效力低下、 制度建设落后等问题,地方亟待完善税收立法以及构建一系列相配套的制度.本文主要通过必要性、 可行性、 立法级别三方面,探讨赋予省级人大在地方税上的立法权,以改变税权高度集中的局面,重构地方税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