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刘渭红 《经济师》2014,(10):160-161
随着近期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快速走高,人民币汇率已进入双向波动的通道,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和单边贬值都不利于我国经济稳定,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双向波动才是化解当前矛盾的最好方法。人民币的波动,对外贸企业产生重大影响,企业亟须采取各种措施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2.
2005年以来伴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我国贸易影响逐步加深.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贸易结构的关系也成为人们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基于汇率弹性分析了汇率影响进口商品结构的机制,通过建立中国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额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等变量的协整模型、分布滞后模型,系统分析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我国进口商品结构在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并提出应充分利用汇率改革的契机,加快我国贸易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论文对有关汇率与贸易关系的文献进行梳理,主要侧重于两方面的内容:汇率波动与汇率失衡分别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总体而言,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条件性与不稳健性,其影响的程度与方向依赖于对冲工具的可获得性、贸易商的风险规避类型、生产结构、调整成本及经济一体化程度等。而汇率失调在短期内对贸易存在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依赖于贸易商的定价策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性等。在长期内,汇率失调对贸易几乎不存在影响,除非市场存在其它紊乱因素。因此,汇率只是影响贸易的因素之一,以贸易平衡为核心的全球经济再平衡不能只依靠汇率的变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中美韩三国的三角贸易模式,对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是否存在汇率波动的第三国效应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利用三角贸易指数刻画了中关韩三国三角贸易的动态演变,并对“韩国出口中国”和“中国出口美国”的贸易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证实了“韩国出口中国中间品-中国出口美国消费品”的贸易模式是中关韩三角贸易关系的实质,并基于此建立了包含美元和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变量的中美出口贸易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长短期内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中都受到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即存在显著的汇率波动的第三国效应;在长期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对美出口有正向的显著的第三国效应,其效应弹性要小于中美汇率双边波动效应弹性并与之方向相反;而短期内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出口的增长有显著的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5.
杨红彦  周申 《财经研究》2012,(1):103-112,123
文章主要分析在汇率冲击下,中国可贸易行业1998—2009年劳动力市场的调整过程。文章利用实际有效汇率指标和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分析影响劳动力市场调整的不同渠道。结果表明,汇率贬值通过出口渠道增加就业和降低工资,通过进口渠道降低就业和提高工资,通过效率渠道促进就业和降低工资。高贸易依存度行业的就业汇率弹性大于低贸易依存度行业,低加成比例行业的就业汇率弹性大于高加成比例行业,劳动力技术结构是影响就业汇率弹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升值是否能够改善美国贸易收支失衡?是否能够带来美国失业率的下降?以此争论为背景,本文采用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的中美相关数据作为分析依据,从马歇尔—勒纳条件及中美贸易产品的相似性两个假设出发,分析了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变动与美国贸易收支失衡及其失业率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中美两国之间贸易产品缺乏汇率—需求弹性,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美国进出口数量的影响微乎其微;(2)中美两国贸易产品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竞争性则较弱,贸易对就业具有促进作用;(3)人民币升值既不能改善美国的贸易收支失衡,也不能带来美国失业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经济研究》2017,(12):119-133
本文从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角度,阐释了一国政府对外宣布的汇率制度,以及该国汇率政策的可置信性对货币危机发生的影响,并基于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1970—2010年的经验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国政府对外宣布的汇率制度弹性越大、容忍本国汇率波幅变动越大,其发生货币危机的几率反而更大;此外,若一国政府的汇率政策的可置信较低,将更容易引发国际投机资本对本国汇率进行投机冲击,增加发生货币危机几率。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不应放纵汇率完全自由过度波动,尤其在应对国际投机冲击时,试图通过扩大汇率弹性消除投机冲击的政策,反而可能将增加货币危机发生几率;加强正确的预期引导与审慎监管、引入"逆周期因子"机制防止非理性情绪放大单边市场预期与自我强化、提高政府维护汇率稳定政策的可置信性,将有助于消除市场恐慌,减少投机冲击,防范货币危机发生。  相似文献   

8.
徐梅 《当代财经》2007,(2):91-95
非市场化商品和劳务、技术进步与人口增长速度差异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准确计算人民币均衡汇率面临诸多困难;只有当两国的技术进步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之和相等且两国的贸易量为零增长速度时,才会出现零波动幅度的贸易均衡汇率;在两国或者多国构成的国际经济体系中,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存在贸易汇率波动均衡,但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应根据我国贸易汇率波动均衡特征制订和实施更具灵活性和弹性的贸易政策和汇率政策.  相似文献   

9.
2003~2013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双边进口额与出口额总量均呈上升趋势,但是进出口额增长率的波动幅度比较大,特别是出口额增长率.本文运用美元对人民币的名义汇率,根据不完全替代理论构建进出口需求模型,测算两国贸易额的汇率弹性,进而探究中哈两国国内收入、名义汇率、世界贸易组织、汇率制度改革等因素对中哈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长期内,在进出口模型中,中哈两国贸易受汇率的影响比较大,人民币升值同时导致进口和出口大幅下降;两国国内收入增加增大了各自的进口需求.相比而言,哈萨克斯坦国内收入对其进口需求的影响大于中国国内收入增加对其进口需求的影响.最后本文综合相关结论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基于VAR的Johansen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实证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长期静态影响及短期动态影响。结果发现,长期进出口贸易的汇率弹性均不显著,进口的汇率弹性较大,出口几乎无汇率弹性;长期进出口贸易的变化主要由国内外收入决定;短期内,进出口的汇率弹性同为负,即汇率贬值,进出口均增加,汇率升值降低出口的同时,进口也会下降且下降幅度大于出口的减少;而且向长期均衡调整的力度较小。因此说明单纯的汇率调整不能有效改善我国的贸易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汇率波动趋势表现出了"U"型特征,推动其升值的主要因素是经常项目盈余导致的净对外资产余额的不断增加、FDI资本的大量流入和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的较快提高。人民币均衡汇率在1985年~1989年表现为高估,在1990年~2009年表现为低估。人民币均衡汇率低估具有逐渐收敛的特征,从而人民币均衡汇率继续升值的空间已经很小了。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完善不仅要考虑到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也要考虑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2.
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主导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边限检验方法,利用1997年1季度至2008年4季度的数据估计了中国进出口贸易需求的收入弹性、价格弹性和汇率弹性,结果发现国外收入变化是影响中国出口的主要因素,产品价格对出口的影响较小,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出口的影响不确定。因此,如果采取低价格促进出口的措施,不仅是低效的,而且是得不偿失的。转向以内需驱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张明 《金融评论》2012,(2):12-25,124
本文回顾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历史进程,剖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动力机制,并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无论从1994年汇率并轨还是从2005年央行重启汇率改革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以及人民币有效汇率均经历了显著的升值过程。从利率平价、购买力平价、贸易余额与劳动生产率增速等短、中、长期维度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依然存在一定的升值动力。下一阶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取决于汇率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博弈。考虑到贸易顺差、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输入性通胀与外部压力等因素的消长,下一阶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幅度有望显著放缓(由之前的年均5%~7%放缓至年均2%~3%),并伴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幅度的明显放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非线性平滑转换模型研究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在样本时期内非线性模型能更好地拟合两者的动态关系,在非线性条件下,当期人民币升值将会使贸易顺差增加,前两期人民币升值将会导致当期贸易顺差减少,人民币升值对贸易顺差的影响表现出很强的非线性门限特征。人民币汇率对贸易差额影响的时间路径像是一个"倒J-曲线"。200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虽然一直在发挥着降低贸易顺差的作用,但是,人民币汇率不是贸易顺差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由于内外部的压力,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开始实行改革,2006年12月初,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超过5%。但是人民币的升值并没有改变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现状,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大,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也较小。总体来说,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长期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改革过程,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任何急躁、冒进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切实际的。  相似文献   

16.
汇率调整对中国就业的影响--基于理论与经验的研究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50  
万解秋  徐涛 《经济研究》2004,39(2):39-46
汇率变动影响出口产品的价格 ,改变出口企业的投资决策 ,从而使出口企业的生产规模发生变化 ,劳动力需求也受到影响。当出口在一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时 ,汇率的调整就会影响就业。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方法 ,分析人民币汇率调整对就业的实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人民币升值将抑制就业的增长 ,并加重就业负担。因此 ,目前人民币汇率不宜大幅上升 ,但有必要对外汇管理和外贸体制进行适时的调整 ,以适应日益开放的竞争性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7.
货币升值的后果--基于中国经济特征事实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张斌  何帆 《经济研究》2006,41(5):20-30
本文在一个贸易品/非贸易品两部门模型中,讨论了真实汇率外生条件下部门之间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对产业结构与贸易余额的影响。我们发现,在保持名义有效汇率固定与国内物价水平稳定的货币政策组合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贸易品部门相对非贸易品部门更快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所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增长,还会造成(1)工业/服务业产业结构扭曲;(2)贸易顺差扩大;(3)工资水平下降,并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4)工资下降与利润率上升,收入分配恶化。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民币汇率水平调整与非贸易品部门市场化改革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1991-2004   总被引:75,自引:7,他引:75  
本文运用行为均衡汇率模型对人民币均衡实质汇率和汇率失调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样本区间为1 991年1季度—2 0 0 4年3季度。本文的主要发现是:( 1 )从1 994年4季度起人民币均衡实质汇率处于不断升值的状态,其背后的主要驱动力量是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快速上升和经常项目盈余导致的净对外资产余额的不断增加;( 2 ) 2 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民币实际实质汇率在大部分时期偏离均衡实质汇率轨迹,表现为人民币汇率的失调。其中,1 992年2季度—1 994年4季度为人民币汇率低估时期,1 995年1季度—1 999年2季度为人民币汇率高估时期,而1 999年3季度往后的时期人民币汇率重新转为低估,并且低估程度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本文对人民币汇率失调的原因分析表明1 997年以来硬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是造成人民币汇率失调的一个主要宏观政策因素。因此,本研究的政策含义是,从应对人民币汇率失调的角度,更为灵活的汇率政策将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三元悖论"理论对我国政策搭配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独立的货币政策、稳定的汇率制度和严格的资本管制。当前在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压力的情况下,这种政策搭配格局是否还合适、是否应该改善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当前我国合理的政策搭配应该是保证货币政策相对独立性的前提下,汇率波动幅度的逐渐增大和资本管制的逐渐放松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