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之我见攀枝花矿务局财务处王毓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营大中型企业在产、供、销、人、财、物诸方面受到国家的保护。重投入、轻产出的产业政策,使企业争投资、争设备;低工资、高就业的就业政策,使国营企业人浮于事;政企不分使企业机构重迭...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党中央于1991年9月召开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搞好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这是头一次.我们认为,党中央国务院对搞好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高度重视,并摆到极其重要的议事日程,是高瞻远瞩的,是抓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牵住了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牛鼻子”.我国国内经济建设正在进入新的阶段.我们要看到经济建设中好的一面,充分肯定成绩,树立信心;也要看到困难和问题的一面,比较突出的是经济效益下降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大中型国营企业构成了国民经济的脊梁和命脉,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把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环节来抓。十二届三中全会、十三届五中、七中全会和最近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都反复强调了要继续增强企业活力。可见,搞好大中型企业的问题首当其冲、刻不容缓。一、僧多粥少局面的形成施工企业是大中型企业中一支庞大的队伍, 相似文献
7.
当前,人们对国营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的原因分析,多注重于外在因素,如:1.大中型企业的自主经营意识不够,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自觉性,2.企业职工队伍庞大,人浮于事,生产效率低下;3.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4.企业的自我改造,自我发展意识差;5.政府对企业行政干预过多;6.企业自主经营权得不到贯彻落实;7.企业的社会负担沉重等等。诚然,这些外在因素是制约大中型企业活力的原因所在。但既然找出了这些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革措施,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不够这个“老大难”问题为什么还是久治难 相似文献
8.
全民所有制大企业是我国工业生产,建设和商品流通的主要承担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骨干作用。进一步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更好地发挥其“国家队”的作用,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公报中再一次强调,“继续增强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进一步增强活力,进一步发展企业,是摆在国营大中型企业 相似文献
9.
10.
(一)我们吉林省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提出,全省要建设30万辆轿车、30万吨乙烯、30万吨合成氨、吉林油田勘探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双辽电厂、百万吨钢铁、前炼石化、交通通信和城市供水等十项重点工程。从实际情况看,这些工程还必须国营大中型施工企业承担。小型国营施工企业和乡镇建筑队只能是大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国营大中型施工企业,是我国进行基本建设的重要支柱,把它搞好搞活,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以铁道部大桥局为例,建局卅多年来,先后为国家修建了200多座大型、特大型桥梁,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但近几年来,虽完成任务量不断增长,但企业效益很差,资金严重不足,无力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职工福利得不到应有的改善,企业的活力受到了遏制。造成国营大中型施工企业缺乏活力的因素很多,如何增加其活力,应从二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施工企业管理》1992,(1)
在举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三届八中全会精神之际,我们迎来了1992年。1992年,既是工程建设任务繁重的一年,也是施工企业深化改革、转换机制,逐步实现高质量、高效益、高素质,任务十分艰巨的一年。我们要把握时机,振奋精神,把搞好国营大中型施工企业作为1992年的中心工作抓紧抓好,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关于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和要求,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加以贯彻落实。搞好国营大中型施工企业,需要外部条件的改善,更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在刚开过不久的全国建设工作会议和全国施工工作会议上,已经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施工企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有10条 相似文献
20.
国营大中型企业物资超市管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资管理是我国企业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实行物资超市管理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物资供应机制改革的一种新思路,本文拟对改革企业物资供应机制,实行物资超市管理方法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