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源自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将信用违约互换(CDS)引入人们的视野。危机背景下,中国相对稳定的国内经济形势激发了国内金融工作者研究金融衍生品的热情,推出中国版的CDS已经被有关机构提上议事日程。根据CDS的概念和利弊,从信用风险计量、债券市场容量、社会信用环境、金融监管现状、交易结算制度五个方面分析CDS在当前中国的可行性,可以看出中国版信用违约互换宜谨慎慢行。  相似文献   

2.
运用Probit模型,以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金融不同的稳定状态作为被解释变量,围绕资产价格、通货膨胀率等指标展开分析。认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对中国经济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不利于中国金融的稳定,但是,这一段时期内中国的金融体系是稳定的。而房地产金融市场、外汇储备、国内债务规模和股票市场是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一场由美国房产泡沫引发的次贷危机最终酿成了一波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在这场危机中,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作为全球最大新兴经济体的中国也难独善。面对国内同样高企的房价,许多人对中国是否会发生“房贷危机”产生忧虑、  相似文献   

4.
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的监管不到位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对MBS、CDO与CDS等创新产品风险及监管进行分析基础上创建的金融创新产品风险适应性监管机制框架包括风险的识别、风险的层级报告、风险的预警、风险的监管介入、风险的处理和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预防六个部分。  相似文献   

5.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金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Probit模型,以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金融不同的稳定状态作为被解释变量,围绕资产价格、通货膨胀率等指标展开分析.认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对中国经济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不利于中国金融的稳定,但是,这一段时期内中国的金融体系是稳定的.而房地产金融市场、外汇储备、国内债务规模和股票市场是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金融开放问题”学术研讨会对以下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国际金融危机的再认识和在危机背景下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危机对中国外贸、投资、金融业等方面的影响;危机与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与汇率走势;金融危机、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金融危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多位金融界知名专家、学者就以上问题交流了观点,提出了中国在危机背景下如何避免风险、扩大开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融衍生产品功能与定位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衍生产品从诞生起就具有"双刃剑"的功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金融衍生产品扮演着一个传播风险和放大风险的角色,金融衍生产品规膜的无限膨胀是造成全融危机的真正原因.占衍生产品市场交易总额59%的信用违约掉期(CDS)一半在美国,其资本市场市值达300多万亿美元,是美国GDP的15倍.这告诉我们,保持适度的金融衍生产品规模,对其功能重新进行定位,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发挥其应有作用,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金融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版CDS的CRM业务已正式推出,但至今为止CRM是否因构成信用保险而受保险法监管仍然模糊不清。通过分析ISDA与FSA关于CDS与信用保险的相关观点,以及美国有关CDS监管的新发展,尤其是NCOIL有关CDS监管的示范立法,结合我国当前因未明确CRMA、CRMW与信用保险的界限所产生的问题,提出我国CRM监管制度的法律层级有待提高,并可以在相关部门规章中明确规定CRM业务不属于信用保险业务范畴,同时应当在对卖出保护方规定法定比例的准责任准备金或者履约保证金制度。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延续、中国房地产市场处于深度调整的复杂形势下,关于我国房地产贷款风险的评判和化解,成为当前经济金融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国内房地产贷款与美国的次级贷款有着本质的区别,国内房地产贷款风险的生成与次贷危机的成因也截然不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的风险基本上是可以承受的,有效管理国内房地产贷款风险,不仅需要商业银行自身努力,而且要求我们在外部治理方面,加强房地产贷款市场的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房地产融资体系。  相似文献   

10.
金融自由化是一个国家经济与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经历的过程.俄罗斯与中国都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实行金融自由化改革,可以改善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使利率准确反应资金供求,汇率准确反应外汇供求,进而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但是,金融自由化也会加剧金融脆弱性,可能会导致危机引起经济衰退.因此,我国可以借鉴俄罗斯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的经验,平衡金融自由化的两面性,将其运用于中国金融自由化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美国住房金融体系建立与运营过程的历史考察,从住房金融机构体系构成、住房金融产品的两级市场及后二级市场的结构化、工程化过程,展示了一级市场住房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是如何通过资产抵押支持证券(MBS)、信用债务担保证券(CDO)以及信用违约掉期(CDS)这些金融衍生品,先把住房贷款机构的局部风险放大传递到美国整个金融系统形成系统风险,再传递到全球金融系统形成了世界金融危机。这说明美国经济制度的主体已经从制造业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转化为投机金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我国出口产品遭遇的贸易形势严峻、面临的风险增大,作为WTO允许的国家政府可支持的出口信用方式——出口信用保险受到各界的普遍关注。而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存在保险渗透率低、结构失衡、运作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本文借鉴英法两国的发展经验,浅析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金融诚信问题凸显。分析我国金融诚信问题的现状和生成机理,认为今后应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构建信用文化体系;强化立法和法律监管力度,提高失信成本;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金融诚信制度等,以构建我国的金融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14.
借鉴美国经验 防范我国CRMA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良 《西部金融》2011,(3):39-40
全球性金融危机将信用衍生品推上了风口浪尖,出于防范信用风险而设计的金融产品是危机的导火索。在经历了市场的深刻反省后,全球的信用衍生品规模又创新高,我国也适时推出了CRMA(信用风险缓释合约)系列信用衍生品,但在我国市场机制还不成熟的条件下对其监管是对监管部门的考验。本文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及其风险,指出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应加强对CRMA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15.
分析金融危机前美国评级监管体系、金融危机中关国信用评级及监管存在的问题、金融危机后美国评级监管体系的改革与思路,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加快征信立法以规范促管理、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完善评级机构制度建设、保持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评级机构提供的风险情报对于保护由于信息不足而易蒙受债券倒闭损失的投资者将起到重要作用。由于现代金融体系的全球化,以及参与美国次级债券的投资机构众多,美国次级债危机很快在全球蔓延开来,逐步演变成了一场全球信用危机,而一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信用评级机构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危机中却备受指责。这场全球性的信用危机为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扩大内需条件下的中国社会保障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到中国,使中国出口和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下降。中国迫切需要通过增强国内的消费能力来稳定生产、刺激投资。而理论和实践均证明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人们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增加具有其他制度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文章正是通过分析社会保障影响内需的理论、中国内需不足的现实以及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拉动内需作用发挥不充分的现实,提出了中国在扩大内需条件下实现社会保障制度跨越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金融风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金融资产价格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三个方面,我国股票价格指数波动的特征体现为股票价格的非平稳性和长期记忆性。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分析金融市场风险的表现形式,探讨金融危机的特点和成因。基于不同的视角,利用中国上证指数对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股票市场的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了进一步规避与防范金融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促使人们重新审视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通过引入VECM模型对1998年-2012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具有顺周期性,并从资本监管、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等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顺周期的影响因素。我国监管当局通过对此次金融危机的反思,认为应当实施宏观审慎的逆周期监管政策,针对我国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要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协调、建立前瞻性的资本监管机制、完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式,以促进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防范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