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调系统作为公共建筑中的高能耗设备,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基于各种因素影响下存在能源消耗过大的问题,因此公共建筑中空调系统节能改造十分迫切。特别是当前一些大型建筑不断涌现,空调系统的高能耗问题更加突出。分析了现行公共建筑空调系统高能耗原因,提出了改善现代公共建筑空调系统高能耗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当前公共建筑空调能耗大的现状,通过对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设计、空调设备的管理维护等方面进行分析来阐述空调节能的方法,提出公共建筑空调可通过冷热负荷、空调水系统、空调风系统三方面进行节能。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以来,国内公共建筑项目、高层项目不断兴建,它们的特点是高度高、层数多、体量大,楼宇内大量的机电设备成为消耗能源的主体。据统计数据,建筑能耗占我国能源消耗总量的28%以上,建筑能源的节能工作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点,楼宇自控(BA)系统的智能化设计与运行管理是我国楼宇建设项目节能减排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绿色建筑建设的推进和发展需求,BA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建筑内的供配电、公共照明、空调系统、电梯、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等通过BA,实行全时间、全过程的控制、管理,有效监测建筑中能源的使用情况,最终使得建筑的能源管理智能化,达到有效的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4.
郑西斌 《大众标准化》2023,(20):162-164
随着全球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商业建筑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商业建筑的能耗占据了全球总能耗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占比最高。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节能措施,其中基于BIM技术的节能设计和管理成为了一种新兴趋势。BIM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化建模的全过程管理方法,可以在建筑设计、施工和运维等各个阶段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BIM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建筑设计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对建筑能耗进行精确分析和优化。因此,基于BIM技术的商业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旨在探讨基于BIM技术的商业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节能问题,通过对商业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分析和建模,提出一系列节能措施,并利用BIM技术对节能措施进行仿真模拟和评估。研究结果将为商业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推动建筑节能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暖通节能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每年大约有20亿时的建筑总量。接近全球年建筑总量的一半,建筑能耗巨大。建筑节能的职责义不容辞。以介绍两个项目中的暖通节能技术办公楼为例,说明公共建筑能耗的组成。建筑使用能耗中,暖通空调所用能耗占了40%以上。《标准》中提出节能50%的目标,其中由北到南,围护结构分担节能率约25%~13%;照明设备分担节能率约7%-18%;空调采暖系统节能率约20%-16%。暖通空调专业的节能意义重大,但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6.
目前,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社会对能源需求及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问题也投以高度关注,而建筑行业作为能耗的"大户",其能耗水平相对较高,其中暖通系统在建筑结构中又占据着较高的能耗比例,因此,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节能设计就成为了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过度的能耗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甚至对全球气候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长远目标,针对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进行创新和改进势在必行,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节能设计可以提高建筑行业的环保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文章主要围绕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展开论述,分析了暖通空调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的几项关键依据,并根据节能设计与应用2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孟德新 《民营科技》2011,(9):165-165
近几年,随着“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提出,人们对住宅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能耗也随之增高。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国民经济总能耗的25%左右,且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随着建筑能耗的增加和大量空调设备的安装,“城市热岛效应”日益严重,使环境日益恶化。我国建筑节能的重点应为:建筑本体的节能、采暖系统节能、提高照明和其他电器的效率、大型公共建筑节能。  相似文献   

8.
民用建筑能耗统计是开展建筑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报告介绍了深圳市2021年度民用建筑能耗统计情况,分析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中小型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电力、天然气、水资源消耗及碳排放情况,并对不同功能类型的公共建筑能耗强度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基于统计数据,测算深圳市2021年民用建筑能耗总量及碳排放情况,为建筑节能行业提供一定数据参考。统计结果表明,电力仍然是深圳市民用建筑最主要的能源形式;通过数据统计、科学分析,准确获取不同功能类型建筑的能耗水平和用能规律,有助于针对不同建筑类型制定相应的节能计划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6月10日,在由《中国物业管理》杂志社与上海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共同主办"2011物业管理与既有建筑节能(上海)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就物业管理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角色和作为,进行了深入研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主任宋业辉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比较复杂,包括采暖、空调、照明、办公电器设备、  相似文献   

10.
我国建筑用能源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四分之一,而60%以上的建筑物能耗来自采暧、空调、生活用水系统。所以大力推动包括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热泵技术在内的节能空调的应用,成为解决建筑用能最科学、最经济、最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我国建筑用能源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四分之一,而60%以上的建筑物能耗来自采暖、空调、生活用水系统.所以大力推动包括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热泵技术在内的节能空调的应用,成为解决建筑用能最科学、最经济、最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郑丽娟 《价值工程》2023,(33):10-12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析空调能耗高、末端风柜噪音大、中庭区域上热下冷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降低空调能耗、降低末端风柜噪音以及解决中庭等高大空间上热下冷的解决思路,并给出了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行阶段的相关建议。为类似的大型展厅进行空调水系统的节能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范世亮 《企业技术开发》2012,(11):121-123,130
文章通过动态施工管理方法,阐述了节能基础性工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及分项计量系统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几个要点,论证了动态施工管理在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及分项计量系统施工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冰  卢迎华 《价值工程》2010,29(21):94-95
大型公共建筑一般是指单体建筑面积两万平方米以上并采用中央空调的公共建筑。建筑节能是各种节能途径中潜力最大、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是缓解能源紧张最有效措施之一。本文针对中国建筑能耗基本状况,对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过高及建筑节能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过高的对策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燕 《价值工程》2024,(11):125-128
寒冷地区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临复杂挑战,需精准评估技术应用与策略实施的有效性。现有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遭遇局限,特别是缺失对建筑负荷弹性影响因素的综合性分析与评价。通过对外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顶及外窗)节能技术的敏感性分析,识别关键影响因素,优化节能改造方案。同时,涉及内环境控制(人员密度、照明密度)与暖通空调系统(室内设计参数、空调系统节能)的敏感性分析,提出基于精确数据驱动的节能策略,以提升公共建筑在寒冷地区的能效表现。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社会经济和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居民生活质量快速提升,建筑的耗能已成为国家未来能源消费的增长点,而作为建筑能耗占有比重非常大的空调系统等耗能是引起燃气、电力产生季节性不足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分析节能在大型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上海所有的民用建筑中,公共建筑的数量只占25%左右,能源消耗却占到了58%,耗能强度远远高于居住建筑。其中很多"能耗大户"都缺乏节能措施,蕴藏着很大的节能空间。为了改变这些建筑用能"大手大脚"的现象,上海正在建立完善公共建筑和政府办公楼能耗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8.
钢铁企业既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又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消耗。本文分析了我国钢铁企业的能耗现状,结合企业实际,从优化生产流程,降低原料与能源消耗;利用能量流网络技术,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分析了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对企业能耗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建筑和住宅的供热和空调已成为普遍的需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减少常规能源消耗,已成为建筑行业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通过吸收大地的冷热量,再由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冷供热而实现节能。  相似文献   

20.
李祥清  张日明 《企业导报》2014,(17):101-102
为了解决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判的问题,本论文从能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和意义入手,分析了能耗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建立了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一种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判方法,为高校校园节能减排管理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