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唐寅写李白     
徐海宾 《财会月刊》2007,(11):I0005-I0005
被称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的唐寅写过一首《把酒对月歌》: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令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相似文献   

2.
送你一轮月亮,月亮多姿。李白诗曰:“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苏轼咏赞“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月亮如玉盘;杜甫吟道:“满月飞明镜”,月亮似明镜;戴叔伦则说“凉月如眉挂山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月亮被比喻成了美人的弯眉;而在李贺笔下,月亮忽而成了白玉制成的车轮:“玉轮轧露湿团光”;忽而被比作一把白玉制成的弯弓:“晓月当帘挂玉弓”。更有趣的还有把月亮呼作“玉钩”、“桂宫”、“素娥”、“玉兔”的,“玉钩斜傍画檐生,云匣初开一寸明”,“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相似文献   

3.
张龙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0):197-197
在诗歌表达爱情的不忠和信仰的背叛中,邓恩表达着对"和谐"之美的诉求。同时邓恩对完满和谐意象的偏爱表达了诗人不仅对外在形式和谐的追求,也是对内心情感和谐的一种诉求。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坛,相对于其他诗人的作品,李、杜诗篇一直是被后人笼罩着的光环.但义山诗这颗耀眼的璀璨之星,出现较晚又常常被人们遗忘,所以总是给人一种深邃、神秘之感.由于李商隐独特的性格,身上氤氲着一种忧郁“气质”,时时刻刻遭受着情感的折磨,但却不知疲倦地奉献着情愫.作为生命的一部分,诗歌已然成为他的“贴身侍女”,在他的诗歌创作里,最突出之一要数意象思维的运用,直觉的心灵化表达、创造性的升华和内在的逻辑性.通过探究义山诗的意象思维特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意象的丰富和鲜活,进一步开启了中国古代意象思维研究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5.
“书画琴棋诗酒花”是人生的七件雅事。好诗是慢慢吟诵的,好酒是细细品味的。吟好诗、品好酒是一种美的享受。好诗与好酒在大唐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李白的诗歌古今中外无人能与之叫板,何故!酒是上苍赐给李白的最好的投入与解脱的方式,陶醉其中,把最深不可测的忧伤惶惑和最漫无边际的喜悦豪情毫无保留地交出。有了酒,才有了李白的诗歌。李白的诗歌把对生命万物的参悟和人生的况味写到了极致的境地。“茶类隐,酒类侠”,李白一生以诗酒相伴。李白生于中亚的碎叶,后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者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伟大的诗人是属…  相似文献   

6.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以绮丽的文风见多,但是同时在文艺复兴后期的英国诗人约翰·邓恩却走出了自己不寻常的诗歌道路。在他的诗歌作品中,意象的使用,尤其他的意象是在奇思妙喻中的运用尤为独特,不同于同时代,也不同于其他很多常见的意象。本文着重分析和对比了几个邓恩诗歌中比较经典的意象的与众不同之处,从而进一步说明邓恩的诗歌意象的思维深刻和机智锐利。  相似文献   

7.
宋代诗人陈与义-生钟情于雨,写下过许多优秀的雨诗.对"雨"这一意象的独到运用是诗人陈与义诗歌创作中的一大特色."雨"这个意象折射出诗人一生的心路历程,形象丰富,蕴含深刻.一般人们只是笼统地将古诗中出现的雨的意象分为喜雨、忧雨等,本文欲在对雨意象的常规划定的基础上,结合陈与义不同时期的经历和创作对其诗中雨的意象的内蕴作出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色彩能直接而强烈地触发读者的情感经验,是构成诗歌的视觉感觉诸多要素中最重要的元素,通过对诗歌中色彩运用的分析,抓住作者的色彩意识,可以揭示作者诗歌创作的审美理念。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日本俳句大师松尾芭蕉与中国诗人王维的用色进行比较说明,探讨松尾芭蕉在色彩上的审美取向,及中日两位诗人在色彩审美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余世存 《中国企业家》2011,(13):128-128
在我眼里刘刚一直是个诗人,他的思维方式更接近于诗歌,把这本书当成一个历史散文来读比较好。它对读者的要求也挺高的,读者需要对中国近代史有基本的了解,再读这本书,相当于跟作者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10.
严绘 《中外企业家》2009,(16):157-158
谢灵运诗歌取资于《楚辞》典故极多,从内容上看,其诗歌中《楚辞》的用典分为四个方面:神话传说,景物描写,意象的运用和思想情感的抒发。  相似文献   

11.
芦俊 《价值工程》2011,30(11):324-324
意境,是诗人内在思想感情内涵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统一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是诗歌的灵魂。因此,诗歌翻译时必须忠实再现诗歌的意境。本文从情感、形象及韵律等方面入手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意境再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窦曼娟 《价值工程》2010,29(18):23-23
诗歌是诗人情感的渲泄,我们除了要感受诗歌的情感外,还要品味诗歌形象凝练的语言,体会诗歌和谐的韵律,体会它鲜明的节奏。音乐与诗歌在内涵上有着本质的联系,在欣赏过程中配以音乐,会增加诗歌的感染力,本文主要论述音乐在诗歌欣赏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卫强 《价值工程》2011,30(16):230-232
许多英文诗歌中也有意象的创造性使用,在翻译成汉语时亦应考虑对其中的意向的辨识和阐释,挖掘诗歌的意境,在了解中英诗歌意象使用方式差异的基础上,对意象做到恰到好处的处理。在译诗中的意象构建既要注重原诗形式和内涵,反映原诗的美学创造性,又要根据译入语读者的审美体验和心理需求做出变通和调整,使译诗也能和原诗一样具有和谐的美感。  相似文献   

14.
李实刚 《上海企业》2011,(9):107-107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似乎没有几个节日能像中秋节这样,牵动着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对团圆的盼望。在中国人的情感中,中秋总是离不开明月,而诗人更是喜欢借月抒情。 说到明月,首先想到的是李白《静夜思》中的那轮思乡之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说来这首诗的意境并不算高,应该说极为通俗。  相似文献   

15.
谜语故事两则诗迹评菜一日,李白与友人共赴一家酒楼饮酒。酒楼新开张不过半月,酒虽香醇可口,但菜肴却不敢恭维。酒楼老板从二人谈话中得知眼前狂饮者,就是闻名天下的大诗人李白.不由大喜过望,连忙命手下送上笔墨纸砚,请李白留下墨迹,欲借其文名,以扬酒楼声誉。李...  相似文献   

16.
王祺 《活力》2009,(10)
中国是诗酒文化的故乡.诗与酒的关系源远流长,水乳交融,正是融合使诗酒文化绽放出异彩.到了唐代,诗酒的融合更是发展到了极盛,著名的诗人大都是有海量、善品味的酒人.其中最负盛名的还是被尊为诗仙兼酒仙的狂客李白.诗与酒在他的笔下得到了完美的结合,饮酒诗成了李白诗歌交响乐中最华美的篇章.  相似文献   

17.
含有柳意象的古代文学作品浩如烟海,而柳之柔弱的特征与宋词阴柔美的特色颇为相似,故将柳意象置于宋词中加以观照和审视,进而浅析柳意象在宋词中具有审美主体的普遍性、审美对象的广泛性、审美形式的优美性、审美情感的悲哀性、审美内涵的丰富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正>"诗言志"最早出现于《左传》的"诗以言志",着重抒发诗人的思想、抱负和志向等。诚然,后世的传承会有一些形式和内涵上的变化,但是核心内容基本上还是用诗词的形式来明志、来抒情。史上有许多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和文学家等著名人物常以诗歌辞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脍炙人口的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等。李白无疑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行路难》让多少人吟颂和传唱,让多少人自勉  相似文献   

19.
在唐代诗歌中,有很多诗跟“长安”有关。本文试从唐诗中关于长安的诗入手,分析了长安诗语意象产生的原因,一是长安城的壮美给诗人提供了丰富的诗材,在诗人心中它成为“理想国”式的符号,二是对于自汉赋以来,在歌咏都城中表达自己的见解的传统的继承,三是科举制度的施行使进入长安城成为了诗人的一种理性目标和追求。最后简要分析了跟“长安”有关的两个诗语。  相似文献   

20.
青鸟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其形成和完善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它初见于先秦典籍,在汉魏小说和魏晋南北朝诗歌中有了进一步发展,到了唐代,描写青鸟意象的作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艺术成就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青鸟意象的基本内涵也由此臻于完备。本文主要分析唐诗中的青鸟意象及其丰富的文化蕴涵,包括情感蕴涵和境界蕴涵。究其根本便是唐代人对美好与自由的向往,人们用飘逸的仙鸟承载起自己追求美好情感或是自由境界的愿望。通过对其深入探讨感悟青鸟这一意象的极强生命力和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