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由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数额确定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的计算。分清“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余额的构成是确定应由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的前提。从严格意义上讲,“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余额由以下两大部分构成:一...  相似文献   

2.
一百二十万元进项税金现形记杨德森我们在某农副产品收购加工企业审计时,发现在“未分配利润——历年亏损”帐户中,有一笔贷记“未分配利润——历年亏损”121.67万元。这是一笔什么钱用来弥补了历年的亏损,数额达百万元之巨?是本年的利润分配?而查本年利润却又...  相似文献   

3.
应准确核算企业的未弥补亏损张凤花财税体制改革后,企业的未弥补亏损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借方核算,由于以后年度的利润需记人本科目的贷方,因而使“亏损”得以自动弥补。同时,允许企业的业务招待费用及公益性赞助支出分别列入“管理费用”及“营业外...  相似文献   

4.
唐来全 《财会月刊》2011,(12):36-37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未分配利润核算方法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利润分配”账户名称与其核算内容不相一致、利润分配核算与未分配利润核算的关系模糊不清、账务处理繁琐等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未分配利润核算方法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目前会计实务中"利润分配"账户及其子账户"未分配利润"在账务处理中出现的账户名称与核算内容不匹配、账户间总分关系矛盾等问题进行解析,通过举例论证、对比分析,论述了"利润分配"和"未分配利润"的实质概念、划分依据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措施,旨在简化利润核算过程,方便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与使用。  相似文献   

6.
新制度对利润分配的核算进行重大改革,改革了原来当年实现的利润当年分配完毕的核算方法,建立了“未分配利润”的概念。改革后的“利润分配”科目的二级科目:“税前利润分配”、“应交所得税”、“减免所得税”、“税后利润调整”、“盈余公积补亏”、“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未分配利润”等明细科目。改革后的利润分配将本年实现的利润分为四个部分。一部分将以税收的方式上交给国家;一部分是提取的盈余公积,形成企业昀积累;一部分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一邵分作为未分配利润,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现举例介绍说明利润分配核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企业利润分配的内容包括提取各项盈余公积和向投资分配股利或利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减去年初未弥补的亏损)和其他转入后的余额,为可供分配利润。可供分配利润应按以下顺序分配:(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提取法定公益金。外商投资企业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按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储备基金、生产发展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等。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应按一定顺序进行分配,但目前许多上市公司对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存在着一定的疑问,本文将根据对财务会计制度的理解,对利润分配的核算谈一点粗浅的认识:第一,年度终了进行利润分配时,首先将当年实现的利润或专损自“本年利润”科目转入“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科目。如果企业当年实现盈利,则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利润分配一本分配利润”科目;如果企业亏损,则作相反的分录。然后将“利润分配”科目下的应付股利、提取盈余公积、盈余公积补亏等其他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未分…  相似文献   

9.
当企业发生会计政策变更、进行会计差错更正及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时,经常会涉及到对前期损益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问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和《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这些前期损益调整事项需在本期编制调整分录,其中对于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直接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对于会计差错更正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损益调整数,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过渡后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在调整分录中,“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核算结果是前期净损益。由于净损益是税后的概念,所以在会计处理时,需要将前期损益调整事项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差额,计算所得税费用并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相似文献   

10.
现行会计制度没有设置专门科目来反映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额,而是通过填报有关表格进行反映,给所得税的正确计算和会计信息的全面反映带来诸多不便。为了使人一打开账就能看出有多少待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笔者建议在不违背现行会计核算方法与程序的前提下,对此增设明细科目,进行详细反映。 一、增设明细科目   在“利润分配”的二级科目“未分配利润”之下增设“待分配利润”、“待弥补亏损”、“待税前弥补的亏损”和“待税后弥补的亏损” 4个三级科目,反映待分配利润和未弥补亏损情况;在“待税前弥补的亏损”科目下按年度设…  相似文献   

11.
唐来全 《财会月刊》2011,(34):36-37
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未分配利润核算方法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利润分配"账户名称与其核算内容不相一致、利润分配核算与未分配利润核算的关系模糊不清、账务处理繁琐等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未分配利润核算方法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畅娟 《财会月刊》2010,(9):30-32
反提(或还原)盈余公积是指在将母公司投资收益等项目与子公司利润分配项目抵销时,已经将子公司个别利润分配表中提取的盈余公积全额抵销,即通过贷记“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和“未分配利润”项目,已将其全部抵销。根据《公司法》的规定,盈余公积由单个企业按照本期实现的税后利润计提的,子公司当期计提的盈余公积作为整个企业集团利润分配的一部分,应当在合并利润分配表中予以反映和揭示。  相似文献   

13.
张俊  张鲲 《西部财会》2004,(2):49-50,44
2002年年报和2003年半年报中,超额亏损成为一些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新型“武器”。如何合理地对超额亏损进行会计处理和恰当地披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应在合并利润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上设置“加:当年未确认投资损失”,反映子公司当年发生的超额亏损或在资不抵债期间报告的净利润但仍未被投资者确认的部分,作为合并净利润的加(或减)项。同时,母公司还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未确认投资损失产生的原因、金额作详细披露。  相似文献   

14.
关于编制利润分配表的问题张路东“两则”与分行业的新财会制度的实施,与原财会制度相比,发生了深刻变化。如改变了原来利润分配的核算办法,简化和规范了利润分配的核算内容,确立了“未分配利润”的概念,设置了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并且规定年终应将企业全年...  相似文献   

15.
一、相关规定的变更及其对抵销分录的影响 财政部财会[1995]11号件印发的《企业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要求企业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以下简称合并报表)时,应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分配表等四种合并报表。《规定》在设定合并报表分录时,都以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损益表、合并利润分配表三种报表合编一套抵销分录为前提展开的,笔统计了《规定》列举的三种报表的抵销分录,多数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损益表的抵销分录涉及到合并利润分配表的项目,比如《规定》列举合并资产负责表的8道抵销分录。其中有四道涉及“年初未分配利润”等合并利润分配表的项目;而且,《规定》还要求所有涉及“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抵销分录,不论是用于抵销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的,还是用于抵销利润分配表未分配利润的,都必须在合并报表工作底稿(以下简称底稿)的合并利润分配表部分的“未分配利润”项目登记(否则无法结出正确合并数),而合并资产负债表“所有权益中未分配利润的数额,根据合并利润分配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的数额列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280000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1997]22号文件规定:为了简化计算,企业发生亏损,对其从被投资方分回的投资收益(包括股息、红利、联营分利等)允许不再还原为税前利润,而直接用于弥补亏损,剩余部份再按有关规定补税。如企业即有按规定需要补税的投资收益,也有不需要补税的投资收益,可先用需要补税的投资收益直接弥补亏损,再用不需要补税的投资收益弥补亏损,弥补亏损后还有盈余的,不再补税。会计处理为:企业取得投资收益时,采用成本法记帐的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相似文献   

17.
弥补亏损的核算和报表的编制肖启才本刊1995年第5期刊登了张路东撰写的《关于编制利润分配表的问题》一文,拜读后提出如下不同看法。首先指出的是原文以实例编制的“利润分配表”填列指标不全.导致表中分配计算的“年末未分配利润”现负方余额50000元是错的,...  相似文献   

18.
国税总局国税发 [1996 ]16 2号文件规定 :税务机关对在申报亏损的企业进行纳税检查时 ,如发现企业虚列扣除项目或少计应纳税所得 ,从而多申报亏损 ,可视同查出同等金额的应纳税所得。对此 ,除调减其亏损外 ,税务机关可根据33%的法定税率 ,计算出相应的应纳所得税额 ,并视情节 ,根据《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例 :某企业 1999年末“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借方余额 12 0万元 ,企业申报亏损也为 12 0万元 ,经税务部门检查发现 :①若企业将 40万元收入存入小金库中 ,税务部门的处理结果是企业调减亏损 ,处以视同所偷税款 13 2…  相似文献   

19.
一是股票期权的性质的确定是成本费用还是利润分析,对于股票期权的性质存有两种观点——费用观和利润分配观。两者的区别在于费用观将股价支付确认为本期费用,计入本期利润,而利润分配观将股份支付计人未分配利润,对本期利润不会产生影响。上述两种方式在授予日的会计处理结果都是减少未分配利润,增加资本公积。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不对,  相似文献   

20.
反提(或还原)盈余公积是指在将母公司投资收益等项目与子公司利润分配项目抵销时,已经将子公司个别利润分配表中提取的盈余公积全额抵销,即通过贷记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和未分配利润项目,已将其全部抵销。根据《公司法》的规定,盈余公积由单个企业按照本期实现的税后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