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前的人民内部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内部矛盾复杂且难解决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我国社会阶层的逐渐分化,过去那种简单划一的利益群体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与特定的经济关系相联系的不同利益主体。利益主体的多元并存,导致利益矛盾冲突增多。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实质问题主要是经济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2.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源头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要严格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3.
农业弱质性若干表现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德锋 《农村经济》2004,(11):77-78
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也是弱质性产业,并表现出了许多弱质性的特征。因此,遵循经济规律,探讨农业弱质性形成的根源,追溯农业弱质性形成的依据,对于更有力地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粮食是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粮食商品价格是市场物价的中心,粮食销售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广西的粮食销售价格,贯彻执行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定市场、稳定物价”的方针,广西粮食  相似文献   

5.
"地者,政之本也,是故地可以正政也."古代春秋时的政治家、思想家管子对土地问题的论述,反映了自古土地问题就是我国的根本问题,而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也是依靠土地革命取得国家政权,并通过土地改革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相似文献   

6.
正确处理工农城乡关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农城乡关系,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要处理好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工农城乡关系是向着科学发展的方向演进的,但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工农城乡关系不协调仍然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最大经济和社会结构矛盾。而且,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滞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7.
一、建国初期的棉粮之战使新中国控制住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耕地相对不足的国家。粮食问题是历代政府都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伊始,粮食产需矛盾十分尖锐。建国初期的几次剧烈的物价波动都与粮食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江西和全国一样,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将土地从地主手中收回,分给尢地的广大贫苦农民,实行耕者有其出.此后,根据不同生产发展阶段需要,农村土地制度又经过了几次大的演变.回顾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应当说,江西的农村土地制度足在中央政策推动下发生演变的,且与全国基本保持同步,大体经历了以下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广西水利条件差,干旱面积大,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新中国成立后40多年来,几乎每年都不同程度地遭受旱灾、水灾、台风和虫灾、寒露风的危害,造成粮食生产的损失。为了减轻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困难,各级党委、人民政府领导都非常重视灾年的粮食工作,经常亲!临灾区调查研究,组织抗灾救灾活动,安排粮食供应,保证安全渡荒。广西对因灾缺粮的农户通常采取统销、退库、借销粮食的办法处理。属历史缺粮的农户或自足户,因灾缺粮增加的按统销标准安排统销补足。属余粮户因灾也成缺粮的,退回已交售的粮食,仍不足的统销补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两淮煤矿区地面塌陷及治理现状的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分析了煤炭增长与矿城失地的矛盾根源,讨论了如何用整体的观点来考察煤炭增长与矿城失地的博弈关系,并提出了煤炭增长与矿城失地的应对之策:(1)煤炭开发必须科学规划;(2)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和土地资源;(3)煤炭开发中要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4)警惕过度开发危及城市地质安全;(5)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解析中国共产党从建立至今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政策和理论演进,提出中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政策深化改革的逻辑框架和实践路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先后历经建党到建国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建国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征地补偿制度、改革开放到十八大时期的土地出让收益管理,以及十八大以来的土地增值收益全民共享制度建设等阶段;(2)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每个阶段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政策改革都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结论:(1)土地增值收益全民共享的改革框架应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按照增值形成机理及理论归属进行初次分配,也要以二次分配保障代内与代际公平;(2)应引入市场机制和谈判机制构建初次分配格局、通过调控区域和城乡收益分配关系构建代内分配格局、建立代际补偿基金和土地发展基金形成代际分配格局,从而真正实现土地增值收益的全民共享。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农民合作社70年:政策、功能及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民合作社在政策、功能与机制上不断与时俱进,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农业农村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时期,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型经营主体之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在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合作社实践及政策演进基础上,分析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农民合作社的功能与作用,剖析了我国当前松散型、半松散型、紧密型合作社的特点和一般功能,揭示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合作社的演进趋势及功能转变。研究发现:农民合作社是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有效组织形式;松散型、半松散型和紧密型合作社适应于我国不同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民合作社在组织形态和功能上需要不断变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演进历程、发展趋势与政策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历史沿革、发展趋势与政策创新。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即土地用途管制阶段、生态要素用途管制阶段、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阶段、国土空间用途管制阶段;(2)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与行政体制改革的相契合、与国土空间规划相契合、与各类空间政策相契合、与信息融合相契合;(3)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实施机制要综合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技术手段,考虑不同层级政府的分工、不同部门的分工,建立指标+空间+清单的管理模式;创新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政策,探索建立可交易发展权的政策设计;(4)高度重视法律法规在空间用途管制中的作用,强化依法管制、依法治国、高效治理等要求,并做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技术支撑。研究结论:从提高制度协同配合效率角度审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把握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中的机构改革、技术调整、空间规划和政策延续等关键内容;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技术等手段,共同提高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水平。  相似文献   

14.
GB 1353《玉米》属重大基础性标准,也是强制性标准,其在促进我国粮食生产,保护农民利益、保障消费安全、规范我国粮食市场、促进粮食流通,制订和实施收购政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GB 1353《玉米》修订的原因,修订原则,修订的主要指标,不完善粒指标的修订和沿革,容重指标的修订,生霉粒检验解读进行了探讨,对粮油检验人员理解运用玉米国家标准起到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演变趋势及法治化解决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各种社会矛盾频发,给和谐社会构建带来严峻挑战。正确认识和处理转型发展阶段的社会矛盾,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课题。法治是解决中国社会现实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的有效手段。良法善治是现代法治的本质,为解决社会矛盾提供规则体系和制度保障。据此,建立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法治机制,是对现阶段正确处理社会矛盾作出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70年集体林权制度的变迁历程与内在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新中国70年来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文本及历史实践,运用产权和市场交易制度的演进理论作为理论工具对集体林权制度的源起、变迁历程及其内在逻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林权制度的形成和变迁大致经历了林权初始设置、集体林权的形成与发展、集体林权"分与统"的两难抉择、集体林权制度的基本确定与深化改革4个阶段,过程虽然曲折但总体是成功的。由于森林功能多样性及经营长周期性的特点,林权制度变迁选择与农地制度变迁不同的路径。改革的经验启示主要有:信念和认知的力量能够决定制度变迁的方向;政府主导、各界人士广泛参与是改革成功的基因;面临不确定性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式。在生态文明全面深化时期,解决林业问题,制度是重要的,改革是不可间断的事业。  相似文献   

17.
矿业权市场矛盾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矿业权市场中,存在着十大矛盾关系,包括:矿业权出让者和受让者之间的矛盾,矿业权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的矛盾,矿业权市场管理者与矿业权人及中介机构之间的矛盾,矿业权国家投资人与社会投资人之间的矛盾,矿业权人与中介机构之间的矛盾,探矿权人与采矿权人之间的矛盾,探矿权出资人与地勘人之间的矛盾,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的矛盾,矿业权人与勘查区域和矿区之间的矛盾,矿产勘查开发与保护和治理当地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在这些矛盾关系中,政府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这个主要方面,必须规范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以促进矿业权市场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乡村治理70年:历史演进与逻辑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乡村治理已经走过70年历程。系统梳理中国乡村治理70年的历史演进,深入剖析中国乡村治理的逻辑理路,有助于理解乡村现代化的历史与逻辑。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政策文本和目标导向为依据,将乡村治理的历史分为六个时期:土地改革时期、农业合作化时期、人民公社时期、改革探索时期、新农村建设时期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时期。运用治理理论框架剖析,70年乡村治理的内在逻辑体现在四个方面:实现乡村现代化的目标、多组织共同参与、克服乡村现代化的主要矛盾、制度法律政策的变革与创新。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治理需要坚持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观点和方法,指导乡村治理更加理性和自觉地行动。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系统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土地制度百年演变中影响历史进程的十大标志性事件,深入剖析标志性事件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界定了影响土地制度历史进程标志性事件的内涵特征,构建了基于“重大性—变革性—积极性”的标志性事件识别路径,识别提炼了“一大党纲”“土地革命”“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六十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土地基本国策法制化”“物权立法”“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十大标志性事件。研究结论:十大标志性事件源自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制度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归结于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中国道路、坚持开拓创新的历史经验,体现了百年土地制度变革始终坚持不断自我革新的动态演化逻辑,坚定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制度的历史自信,并为未来改革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论延长土地承包期的矛盾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第一轮土地承包到期后 ,土地承包期再延长 30年不变 ,是当前党在农村的一项重大政策。然而 ,不少地方在实施这项政策的过程中 ,产生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例如 ,由土地承包合同期限延长带来的土地调整空间缩小 ,将使今后30年新出生人口面对着分不到土地的压力 ,一旦矛盾激化 ,会成为引发农村社会不稳定的一大隐患。又例如 ,土地的重新分包 ,危及到近几年一些地方已经形成的连片、高效农业商品基地的建设 ,对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造成一定损害。如何认识土地承包制的稳定性要求 ,如何处理由延长承包期所引发的矛盾 ,是正确推行土地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