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海农村经济》编辑部 《上海农村经济》2014,(11):1-1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对加强农业法治建设和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本市和全国各地正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准确把握全会各项部署要求,坚持法治思维,积极有序地推进和深化农村改革。一是要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提高依法治农水平。依法治农关键是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要切实解决以言 相似文献
2.
3.
在香港嘉利来案中,我们至少可以发现如下几个方面的关系: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行政与司法之间的关系等。思考嘉利来案中这几个方面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法治政府的基本逻辑。首先来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北京嘉利来房地产有限公司是三家企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文章通过系统梳理中国畜牧业清洁生产政策的发展脉络、归纳畜牧业清洁生产政策的内容、重点以及不足,深度剖析畜牧业清洁生产政策的内在逻辑,以期完善中国畜牧业清洁生产政策体系、推进畜牧业清洁生产进程、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方法 基于“北大法宝”平台汇总的865篇畜牧业清洁生产政策,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 6.0,该文梳理了中国畜牧业清洁生产政策的变迁过程及其内在逻辑。结果 在1996—2005年的政策萌芽期,政策描述笼统且不聚焦,多为方向性、概念性的表述;在2006—2014年的起步探索期,政策开始涉及到核心问题,为系统化政策体系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在2015—2018年的蓬勃发展期,政策侧重于技术支撑和项目支撑,形成了主体明确、分工协作的制度环境;在2019—2021年的政策稳定期,管理政策与技术政策相融合,多元化落实方式的政策集中出台,以保障政策实施效果。结论 纵观中国畜牧业清洁生产政策变迁过程发现,中国畜牧业清洁生产政策逐步由国家主导转为国家引导,地域差异特征明显,政策细致化程度不断提升,政策落实方式日益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法治建设是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融合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新生代农民市民化融合过程中,如何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形成推动市民化融合的有效法治路径,对我国城镇化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融合的法治建设必要性出发,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法治意识与市民化融合法治进程存在的问题,探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融合的法治路径。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是驱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数字经济逐渐向乡村地区渗透,数字技术在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方面均有重要功能。但是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存在投入不足与资源浪费并存、发展不平衡和多元主体协调机制不完善等现实制约。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任务,应通过提升数字乡村新基建水平、推进农村新业态发展、增强村民数字化应用能力和完善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等举措,真正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优势。 相似文献
7.
农业保险助力农业强国建设:内在逻辑、障碍与推进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建设离不开全面、充分的风险保障。作为不可或缺的“压舱石”,农业保险从多维度助力农业强国建设有着深刻、多元的内在逻辑。针对农业保险目前仍存在“大而不强”等不足和短板,应重塑其功能架构和制度设计,多维协同发力,持续优化供给,并通过完善规范农业保险市场环境、扩大农业保险试点实施范围、改进保费补贴管理制度、完善健全农业风险分散机制等举措深化这一内在逻辑,使之成为助力农业强国建设必不可少的稳定器与助动器。 相似文献
8.
乡村特色经济将特色资源与产业振兴相融合,既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乡村产品,也通过构建特色经济体系,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产业动能。现阶段,乡村特色经济获得了数字技术、金融等要素支持,但仍面临特色优势不明显、产业协同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充分认识特色经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多元优势,通过明确主导产业,融合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形态,整合金融、技术等优势资源,助力乡村特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保障粮食供给安全既要做好“加法”也要做好“减法”,实现粮食减损就等同于增产,应立足源头从生产端抓起做好粮食减损工作。减少粮食生产损失能增加粮食供给,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强化抵御粮食危机的能力。但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仍存在明显的潜在损失与直接损失,生产减损空间依然较大。减损工作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以数字化与信息化为特征的智慧农业通过优化生产要素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设施建设、升级服务管理为粮食生产减损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可以从粮食育种、监管、产中、减灾和收获智慧化五大着力点全面突破,并从“规划+”“执行+”“科技+”“人才+”“反馈+”等方面加快构建智慧农业助力粮食生产减损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从法治角度梳理、分析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我国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和基本经验。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法律文本分析、法律规范解释。研究结果: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的“革命型土地法模式”,为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探索的“引导型土地法模式”,为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探索的“改革型土地法模式”,为社会主义焕发青春提供了广阔空间;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构建的“创新型土地法模式”,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保障。研究结论:百年土地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表明,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障,坚持人民至上是基本立场,坚持理论创新是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立足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探索国土空间规划法治化的基本内涵、总体思路与逻辑框架,为国土空间规划现代法治的研究和实施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规划法治化的本质就是国土空间规划的"良法"和"善治",应当遵循"良"的价值理念与"法"的完整体系、"善"的思维意识与"治"的秩序机制的总体思路来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法治化框架;(2)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的"良法"体系包括规划法律法规体系、地方法规规章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规划成果体系,"善治"平台则包括规划编制审批、规划实施监督、规划信息平台和规划工作平台。研究结论: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法治化的逻辑框架,提出完善和健全规划治理体系的具体路径,有助于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现代法治进行顶层设计,以及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法治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14.
新中国70年集体林权制度的变迁历程与内在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经济问题》2019,(6)
基于新中国70年来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文本及历史实践,运用产权和市场交易制度的演进理论作为理论工具对集体林权制度的源起、变迁历程及其内在逻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林权制度的形成和变迁大致经历了林权初始设置、集体林权的形成与发展、集体林权"分与统"的两难抉择、集体林权制度的基本确定与深化改革4个阶段,过程虽然曲折但总体是成功的。由于森林功能多样性及经营长周期性的特点,林权制度变迁选择与农地制度变迁不同的路径。改革的经验启示主要有:信念和认知的力量能够决定制度变迁的方向;政府主导、各界人士广泛参与是改革成功的基因;面临不确定性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式。在生态文明全面深化时期,解决林业问题,制度是重要的,改革是不可间断的事业。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龟鳖市场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直白的形式介绍我国龟鳖养殖的发展经历;介绍了鳖类市场的起伏及成因,揭示龟类养殖与市场规律;同时又提供了极有市场潜力的龟鳖品种的商机,对指导从事龟鳖生产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特别是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是相关部门监管的重点。作为人权之一的食物权得不到保障,对我国校园食品安全形成了挑战。需要探讨校园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以寻求法治化保障对策,通过食品监管法治体系构建,强化学校主体责任,并加大对违法违规经营者的处罚力度,保障校园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梳理和阐释我国湿地保护法治建构的内在逻辑与发展向度。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1)我国湿地保护法治历经了从“抢救性治理”到“全面性治理”再到“整体性治理”的建构历程,湿地保护法治的功能随之不断嬗变,在规范面向上表现为“要素保护—功能保护—系统保护”的递进完善,在实践面向上表现为“利用管理—保护管理—安全管理”的辩证发展。(2)鉴于环境增益、绿色发展与生态安全的战略需求,我国湿地保护法治需要超越“人域法”规范的内生困境、复归法益保障的价值偏离、补强风险防控的规制局限。(3)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旨归,湿地保护法治应以形塑人际同构的秩序性、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和风险防控的调适性为功能指引。研究结论:面向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湿地保护法治向协同性与适应性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理性与生态理性的良性互动,推进湿地保护与湿地利用的规范共进,寻求风险规制与风险适应的制度同构。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规则,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的研究和探索。研究方法:以自治、法治、德治相协调为视角,采用跨学科研究法和规范研究法分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的实践做法,对不同实践做法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内容、不同的实施路径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的协调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规则设计的基本路径,对于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研究结论:针对当前相关实践中存在的自治、法治、德治失调问题,应当将自治、法治、德治协调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规则设计的主线,并将其有效融入到立法体例、认定主体、程序规则、判定标准、丧失资格、司法救济、协同保障等内容中。 相似文献
20.
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立法完善——以经济法的干预方式为进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是一部旨在促进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经济基本法。本文以经济法干预方式为进路对该法进行全面分析和解读,建议从合理界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念、放宽成员资格限制、健全民主表决机制、具体细化扶持措施、完善相关立法等角度完善该法,以期真正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实现立法初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