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商》2010,(10):18-18
迄今为止最严厉的调控政策,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至少目前还难以定论。仅以温州炒房团而言,就有两种观点:有人认为他们买房都付现金,所以影响不大;有人不以为然,认为温州人炒房还是靠银行贷款的。  相似文献   

2.
《浙商》2011,(21):66-67
温州当下的困境,引发了诸多争论。其中一种观点认为,“温州模式”已死,拯救温州将赔上中国。而挺温派则认为,温州无需救助,“温州模式”已经被历史无数次地证明,是最市场化的模式。救温州会否让地下钱庄解套,却无法泽被中小企业?救温州会不会重新激活衰退的楼市而让实业空心化进一步加重?救温州是“救中国”还是“赔上中国”?本刊特此摘录相关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吴明华 《浙商》2010,(21):18-18
我非常关注《浙商》杂志,几乎期期都看,从中获益良多。《浙商》8月上《温州人笨吗》封面报道让我深入认识了温州人,了解了温州人的成功经验。当然也让我有所反思。报道中提到很多温州人由于在外地为生意、为事业而忙碌,无法享受到家庭生活,我认为这不值得提倡,应该加以改变,做企业也要有退出的决心。企业如果成长遇到一定的瓶颈,企业家就应该“退出”,让更专业的人去替你做事业。  相似文献   

4.
李晓钟 《商业研究》2002,(5):106-107
剖析“温州模式”的形成原因和模式的特征,阐明产权明晰的企业制度可带来外部规模经济的企业集群及持续的制度创新。温州模式及温州人开拓创新的精神,值得我国其它地区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温州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晓钟 《商业研究》2002,(9):106-107
剖析“温州模式” 的形成原因和模式的特征,阐明产权明晰的企业制度可带来外部规模经济的小企业集群及持续的制度创新。温州模式及温州人开拓创新的精神,值得我国其它地区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羊年刚到,一贯以独闯禁区而闻名的温州民营企业家王均瑶又一次引起中国商界同行的嫉妒,他“上天入地”的第三步战略———入主湖北宜昌三峡机场的构想不久就要实现。王均瑶成了中国商界敢“吃螃蟹”的专业户,“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孙大圣”,他屡闯禁区均得手。一包航线震天响1991年7月28日,是中国航空史上值得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一名不起眼的温州小子承包了当时长沙———温州的航线。他叫王均瑶,时年25岁。1992年4月,王均瑶又创办了中国首家私营航空包机公司,并开辟了温州———上海的航线。经过几年的努力,到目前为止,王均瑶已承包了…  相似文献   

7.
温州文化双重品格对温州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往分析温州文化对温州模式的影响,人们较多认为是永嘉学派的学说决定了温州模式的精髓。自然,温州模式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关系密切的永嘉学派的观点,但是将温州模式的文化内涵与底蕴以及根源归结为永嘉学派学说思想是一种简单化的做法。笔者认为,影响温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的晨光里,踏上国际经济红地毯的新上海正赢得越来越多的喝彩和掌声.海纳百川的上海,吸引着无数上海以外的人们,而对于温州商人来说.他们在黄浦滩头留下的属于财富的光荣和梦想,已经给曾经长时期生活在超稳定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上海人带来不小的震撼。如果让我们为温州人的形象作一种描述,那就是他们是背负着传统人格大步奔向现代市场经济的匆匆身影,在传统与现代。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温州人也常常会很矛盾。然而.市场是温州人永远的呼唤.是他们永远的梦中情人。今天,在上海这个越来越国际化的大码头,在温州商人庞大的团队里,我们不仅能看到前辈“温商”那一张张黝黑的写满艰辛与沧桑的脸,更看到从他们身后走上前来的一个又一个陌生而年轻的新人.整整一代新温州商人,而后在上海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温州文化双重品格对温州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苗荧 《商业时代》2003,(248):10-10,12
以往分析温州文化对温州模式的影响,人们较多认为是永嘉学派的学说决定了温州模式的精髓。自然,温州模式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关系密切的永嘉学派的观点,但是将温州模式的文化内涵与底蕴以及根源归结为永嘉学派学说思想是一种简单化的做法。笔者认为,影响温州模式的产生与发展的温州文化是复杂的,它是产生于独特地域的一种复合文化,正是这种文化的复合性与双重性,才导致了温州模式的独特性与先进性,同时,也造成温州模式的某些缺陷。  相似文献   

10.
正2012,又一个失望之年?几乎没有哪个经济学家敢斩钉截铁地断言,2012年不会再出现一场全球经济的衰退。主流观点认为,当前世界经济的前景明显比初秋时黯淡了许多。欧元区危机进一步恶化,目前已席卷意大利和西班牙,并来到了法国门前。其他发达经济体复苏疲弱依旧,而新兴市场也开始感受到经济放缓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错位的时空下,计划经济背景下走来的温州人,率先挣脱意识形态的枷锁,摆地摊、搞个体,靠着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的草根精神,走到了致富潮流的前列。被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刮目相看的“温州模式”从风靡一时,到风靡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  相似文献   

12.
向开明 《商》2014,(49):131-131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一书中,卢梭认为处在自然状态下的人,其天性是善良的,是私有制的产生使得人的道德变坏。而这一观点是直接针对霍布斯的“人性恶”的所提出来的。霍布斯认为在原始人当中普遍存在竞争、猜忌以及追求荣誉,从而人对人都是处在战争当中。而卢梭认为自然人并没有这些文明社会的特征,自然状态下的人是和平的状态。但是,就“人性本善”的观点来看,卢梭并没有对人性有过高的评价。而是卢梭相信人性甚至更低于霍布斯对人性的评价。自然状态是和平的,并不是受自然法,理性,良知的支配,而是自然人过于简单以至于只有基本的欲望。这些欲望又是如此的容易得到满足。因此,应该在这样的意义上来理解卢梭关于自然使人幸福和善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4月9日,温州人在中美洲哥斯达黎加创建的”哥斯达黎加中国产品工贸园”在温州正式启动金融、产品出口、出口信用担保等多边战略合作配套工程。这是敢闯敢干的温州人大兴“海外开发区”的一大创新之举,它为温州人从“办市场”到“建园区”转型升级“走出去”又添上一抹重彩。  相似文献   

14.
温州,一片四季温暖的大地,一座活跃创新的城市。这里的经济被称为“温州人经济”,这里的“温州模式”、“温州速度”和“温州商人’享誉海内外。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温州人引领着时代潮流,在改革的大潮中起起落落,并最终赢得了中国和世界肯定的目光。  相似文献   

15.
又到一年绩效考评时,公司展开了一场热烈讨论:周总监个人能力突出,却因团队中一些人表现不好拖了后腿,使团队业绩受到影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管理层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改善绩效必须果断地淘汰那些表现不佳的人,让更有能力的人取而代之;另一种观点却认为,不能简单地放弃现有团队的任何一个人,应努力使下属在现有基础上改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韩书艳 《现代商业》2011,(7):162-163
温州地区在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资源相对匮乏,不利于经济发展,然而温州却走出一条通过市场化促进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新路子,形成著名的"温州模式"。本文尝试用企业家才能配置的观点解读温州模式,总结出企业家才能有效配置的经验,希望该经验对我国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部开发是温州人再创辉 煌的亮点之一,善抓机遇的温州人早已行动,而西部地区也很希望温州人不开发。心有灵犀一点通,温州和西部似乎早已有缘,如今更是相互联动,齐头并进。 今年4月中旬,甘肃省经贸代表团一行几十人到温州进行考察,随团而来的团员中有一位温州人,他就是因创办中美合资兰州中良西服有限公司而闻名甘肃的季中良。考察结束后,季中良为家乡人对开发西部表现出来的极大热情所感染,当场表示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开发大西部的号召,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投资,5年内将中良公司建成集纺织、服装、皮鞋、商贸为一体的年产值达1…  相似文献   

18.
郑宇民 《浙商》2011,(23):52-53
温州要不要救?温州是中国的温州,我们对温州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经济发展,陌生的是它的文化传承。其实温州人是很有文化内涵的。今年的“7·23”追尾事件,温州人全民动员、紧急救援,他们根本没有想过要不要救?救急天经地义,责无旁贷。小伊伊就是在近乎无望的情况下面被温州救出来的。这就是温州文化的彰显。  相似文献   

19.
温州人的实体店开遍了中国,也渗透到了世界。温州人又在虚拟的网络领域开始了他们的淘金计划。目前,淘宝网上的"温州店"有12474家,全省排名第三。2007年,淘宝网浙江省的网购成交额为39.4亿元,这个数字离不开温州淘友们的努力。当然,很多温州人也在淘宝网上实现了当老板的梦想,他们甚至创造出同类商品的全国销售冠军。  相似文献   

20.
面对近年来严峻的纸媒广告市场,温州报业开展的"报纸直销"活动值得关注。 所谓"报纸直销",就是以报社名义直接销售商品。直销活动始于2013年8月下旬,之后在温州报业形成一股"直销热":有珠宝直销节、海参直销节、虫草直销节等等。温州4家市级报纸和2家县级报纸都参与了直销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