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好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盐城市今年把农民增收作为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来抓,通过实施农业国际化、标准化、产业化、非农化“四化”工程,努力实现农民增收目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江苏省溧阳市委市政府通过实施“一免二补”政策、推进农村“五件实事”“、六大工程”“、三清工程”建设、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促进了农民增收。笔者认为,从长远来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必须以产业发展为根本,从产业发展上挖掘农民增收的潜力。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提高农业产业层次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注重劳动者素质提升,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要以实施“三项更新工程”为抓手,着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一是突出抓好主推品种、主推技术、主推农艺、主推农资的推广应用。二是突出抓好“三项培训”。进一步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四川粮食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产业化,全面建小康”的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提出并组织实施了以促进粮油产业化经营为核心内容的“川粮优化工程”,拓展了粮食经济的发展空间,开创了粮食工作的新局面。“川粮优化工程”,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为目标,依托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调整种植结构,引导农民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提高原粮品质;发展精深加工,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不断适应消费需求;发展市场营销,打造知名品牌,通过物流配送,连锁经营,扩大产品销售半径,提高市场…  相似文献   

4.
在农村千方百计地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是从上到下、各行各业、条条块块的一件大事。特别是“涉农”部门更应把“涉农”服务工作与“三农”工作合拍,以关心“三农”、支持“三农”、服务“三农”的热情,真正做到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帮农民之所需,解农民之所难。 江总书记讲:“要真正而不是表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浦北县以打造“中国蕉乡”品牌为契机,全力推进“品牌农业”发展战略,夯实农业基础.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建设“十大农业发展基地”.打造优势农产品,发展龙头企业。逐步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拉长了农民产业链,使品牌农业撑起农民增收一片天:200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35.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47元.实现了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6.
“订单农业”的出现,缓解了农产品的“卖难”问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然而这本利国利民的好经在一些地方却被念歪了,“订单”成了一些政府替农民做主生产经营的“定单”。 诚然,政府无论信息渠道还是决策水平都远远广于或胜于农民,但由  相似文献   

7.
平原县地处鲁西北平原,总人口44.7万,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近年来,从县情出发,平原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小康产业来抓,积极实施“抓千区带万户促增收”工程,畜牧业由传统的家庭副业发展成为农村经济中产业化程度最高、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算账对比,畜牧业成为农民  相似文献   

8.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应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全局,以农民增收为第一指标,力求通过抓好“五个坚持”,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农业项目、品种、技术展示会上,笔者遇到一位村主任,谈到参会的收获,这位村主任直摇头:“没找到中意的,大项目上不了,小项目又解决不了问题,觉得没什么意思……”此种说法乍一听令人惊讶,细一想,倒觉得很有代表性,它反映了部分农村干部存在着好大喜功的“大增收”思想。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农民的增收。实际上,这种“大增收”就是把“增收”的思路局限在“结构大调整”、先进技术“大应用”上,把增收与“办大工程”、“上大项目”机械地联系在一起,直接导致两种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分而治之--从方法论的角度探究可操作性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农”问题难以解决的政策原因在于将三者交织和混淆 ,应分开解决。农业增长和粮食增产均不能解决农民增收 ,应以市场扩张和质量安全为目标重新确立农业发展战略 ,以确保粮食安全。农村问题分解后 ,与农业发展、城市化、行政体制改革等课题结合起来 ,通过制度创新统筹解决。农民问题通过农民转移与土地经营制度改革 ,“以土地换社保” ,按照“先富农民先进城、优质土地先流动”原则渐进式改革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逐步化解。  相似文献   

11.
2004年,我们的“三农”工作“三增一减”——粮食增产了,农民增收了,农业增效了,农民负担减轻了。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去年的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都带有恢复性质.基础还不牢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扭转,农业投入不足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国家经济社会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阶段,解决农民增收问题,通过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固然是一条重要途径。但在新旧体制转轨之际,城市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现阶段促进农民增收很大程度上必须在农业内部挖潜力、寻亮点。结合江西婺源县农业的实际,通过对区域布局和产业发展的理性思考,笔者认为要以特色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理念,指导和推进农民增收工作。  相似文献   

13.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近年来,章丘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个目标。始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以“三化”(农业市场化、农民科技化、农村城镇化)促“三农”,以“三减”(减少农民、减轻农民负担、减除农民发展障碍)促“三增”(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长)。  相似文献   

14.
许多学者指出,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三化”,就是“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农村工业化”。其中,“农业产业化”的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民组织化”的目的则是实现农业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农村工业化”的目的在于 为农业提供技术、就业及服务支撑。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从发展过程来看,“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是一个相对漫长的经济投入和积累过程,而”农民组织化“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实效。为此可以认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促农增收的首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市把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农业部门转变职能、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来抓,特别是在去年石家庄全国农业信息工作会议之后,我们突出重点,多策并举,建设“三电一厅”,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建成了“市有中心、县有平台、乡有信息站、村有信息员”的较为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玉屏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培训工作,切实把普及农民科技知识,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作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搞好统筹协调,并把农民技术培训与粮食高产示范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及商品牛羊基地建设等项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关键是增收问题,这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提出来,更说明了这一点。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为了实现农民增收,可谓是殚精竭虑,千方百计,制订了“增收工程”,确定了“增收途径”。这些措施在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农民增收仍然迟缓,步伐不快。从这些措施中发现,大都忽视了增收主体———农民的作用。我们知道,农民是农业生产最直接的实践者,其一举一动都将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  相似文献   

18.
地处山东省青岛开发区西部的柳花泊街道办事处。是开发区农业重点区域,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0%以上,素有“七山两水一分田”之称。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的劣势一直是当地农民增收的不可逾越的屏障。近年来,该办事处巧打“四张牌”.找到了破解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川粮优化工程”是四川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是占据本省市场,逐步向外省扩张的一项战略目标,是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来源。那么,怎样通过生产与流通的有机融合来促进和推动“川粮优化工程”呢?两年来的实践表明:“川粮优化工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通过“订单”粮食来促进“川粮优化工程”,应该解决好以下问题:一、必须考虑农业生产周期性特点1.品种更新换代具有农业生产周期性特点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特点,任何粮食新品种的出现,除在科研单位存在孵化期外,还有一个从试点到示范到推广的过程,这个过程至少应在…  相似文献   

20.
"农业形势与政策系列报告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 9月 1 8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首场“农业形势与政策系列报告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钱克明博士宣布会议开幕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旭先生致欢迎词。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万宝瑞先生等十一位中外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会议先后由农业部农研中心柯炳生主任、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刘振伟司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陆彪博士主持 ,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围绕着“农民收入”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一、关于农民增收问题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