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人民银行启动了支农再贷款政策,这是一项集政府支农与央行贷款于一体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与时代特点的货币政策创新.7年来我中支积极运用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243700万元,其中2004年为历年之最,累放76200万元,支农再贷款对辖内经济、金融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方正县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规模持续加大,今年新增农业贷款更是史无前例地达到了9361万元,这与支农再贷款的逐年增加是有着紧密联系的。从1999年1500万元到今年的4000万元,支农再贷款的规模逐年加大,截止今年已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11100万元。为了解支农再贷款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笔者近期对我县的支农再贷款进行了全面调查。 一、支农再贷款发挥的积极作用 1、缓解了农民春耕资金紧张的压力。近几年方正县连续遭受春旱,去年又遭到了多年不遇的低温寡照灾害。农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行通城支行积极运用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加强跟踪管理,累放支农再贷款20900万元,以最直接的形式保证了农村资金及时回流到农村,有效地发挥了支农再贷款的政策效益、使用效益和管理效益,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巩固了农信社"三农"市场定位,提升了农信社社会形象,促进了农信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灵活运用支农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投放。1999年至2002年,全辖共发放支农再贷款3.09亿元,到期全部收回。支农再贷款的投入,  相似文献   

5.
(一)支农再贷款的风险分析 1.再贷款限额比重过大.从1999年至今,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发放的支农再贷款限额呈逐年增加趋势,占其资产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以该县为例,1999年至2004年6年间,农村信用联社利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余额分别为2300万元、3000万元、6500万元、10500万元、11400万元、12000万元,支农再贷款占该联社贷款的比例分别为18.01%、14.96%、23.41%、24.01%、22.16%、25.68%,而在某些地区这个比例甚至已经超过三成.  相似文献   

6.
(一)支农再贷款的风险分析 1.再贷款限额比重过大.从1999年至今,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发放的支农再贷款限额呈逐年增加趋势,占其资产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以该县为例,1999年至2004年6年间,农村信用联社利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余额分别为2300万元、3000万元、6500万元、10500万元、11400万元、12000万元,支农再贷款占该联社贷款的比例分别为18.01%、14.96%、23.41%、24.01%、22.16%、25.68%,而在某些地区这个比例甚至已经超过三成.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新货币政策的出台,1999年人民银行柳州市中心支行在辖区内开始实施支农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支农再贷款的发放,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广大农民农业生产和生活的资金需求,进一步密切了农村信用社与农民的关系,也增强了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的实力,改善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促进了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就目前支农再贷款的情况而言,无论是现行制度,还是其使用过程,仍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应加以完善与规范,以更好地发挥支农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199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结合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农村、农业、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实际,决定增加150亿元支农再贷款,专项用于农村信用社的支农信贷投放。那么,这项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是各级各部门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最近,我们对人民银行交城县支行发放给农村信用社的1000万元支农再贷款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支农再贷款不仅在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上产生了一定的效应,更重要的是在维护农村稳定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石楼县地处吕梁地区西南部,是国家级贫困县。人行石楼县支行为支持地方农业经济发展,从1999年开始对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2002年全县支农再贷款余额3100万元,累计发放3337万元。支农再贷款的投放,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实现了社会效益和农村信用社自身效益的同步提高,起到了双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的不断完善,2015年以来,人民银行普洱中支及辖内县支行积极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探索建立再贷款差异化运用模式,以金融助推脱贫攻坚为主线,结合当前辖区重点工作,形成了"安居先行、产业支撑、探索试点、差异运用、精准投放"的再贷款扶持模式,重点支持了农村安居工程、县域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重大民生工程。截至2016年9月末,累计向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支农再贷款7.5亿元、扶贫再贷款2亿元,支  相似文献   

11.
1999年,国家为了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信用社经营环境,适时出台了支农再贷款的货币政策。运城中支按照天津分行安排,结合辖区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新的货币政策,积极向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两年多来,支农再贷款究竟取得哪些成效,在使用和管理上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如何正确运作,  相似文献   

12.
张国柱  谭晓丽 《甘肃金融》2002,(8):57-57,62
<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合作社再贷款管理办法>和<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对农村信用合作社再贷款管理实施细则>自2001年6月份颁布执行以来,对加强支农再贷款管理,提高支农再贷款使用效益,更好地发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应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感觉到,现行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对支农再贷款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果的充分发挥.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黔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边缘斜坡地带,全州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151个,涉及支农再贷款业务的共9个市县、119个农村信用社。2000年,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35470万元,累计收回31410万元,余额9060万元,比1998年末的金额增加7110万元。近年来,我们在人行成都分行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政策导向作用,把管好用好支农再贷款,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户增产增收作为搞好支农金融服务的重中之重,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了黔南州各级党政部门和广大社员群众的高度赞扬。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金融市场传导至企业和居民,对其生产、投资和消费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应分析支农再贷款的政策效应、支农再贷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支农再贷款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叶强 《浙江金融》2004,(9):44-45
为增强农村信用社为农民和农业服务的功能,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人总行决定从2000年下半年起将县及县以下邮政储蓄资金以再贷款方式返还农村信用社使用,全县也于2001年4月份开始使用支农再贷款,至今年3月底已通过农村信用社向农户累放支农再贷款达数亿元.支农再贷款作为央行的一大货币政策工具,能否在全县达到预期的投放效果,带着这一课题,笔者于近日对全县支农再贷款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银行自1999年起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投放支农再贷款以来,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基层农村信用社减亏、扭亏,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支农再贷款额度逐年加大,再贷款已成为信用社增加农业贷款的主要资金来源,人行不断加强再贷款的日常管理,制定了再贷款管理操作办法,严格审批制度,统一对支农再贷款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建立台账,定期对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的投向,台账设置,使用效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支农再贷款合理使用,安全收回,最近,我们对永登县农村信用联社再贷款效益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相似文献   

17.
支农再贷款作为货币政策主要工具之一,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支持力度、增加农业贷款投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支农再贷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本文对渭南市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  相似文献   

18.
支农再贷款作为人民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自启用以来,对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良好的调控效应。但是,近年来支农再贷款政策实施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支农再贷款工具的运用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本文通过对莱芜市辖内支农再贷款的调控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力求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提高支农再贷款调控效应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安宁支行按照上级行要求,积极推进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深受地方政府、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和农民朋友的欢迎,但支农再贷款在具体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支农再贷款基本情况人行安宁支行自2000年-2015年共收到上级行下达限额52,287.98万元,其中,2007年3月5日上级下达再贷款指标为  相似文献   

20.
去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驻马店市中心支行结合辖内实际情况,充分运用支农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把管好、用活支农再贷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作为货币信贷工作的重中之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闯出了一条支农再贷款管理、使用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