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盈余管理是企业在有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自由时,在合法的前提下选择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是企业作为追求市场价值最大化的经济主体。只有对盈余管理理性对待与恰当运用,才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正面效应,实现效益最大化。随着证券市场在我国的发展,盈余管理的方法也在不断升级。本文分析了企业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并提出了解决盈余管理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蒋冰丛 《时代经贸》2013,(20):14-14
盈余管理是企业在有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自由时,在合法的前提下选择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是企业作为追求市场价值最大化的经济主体。只有对盈余管理理性对待与恰当运用,才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正面效应,实现效益最大化。随着证券市场在我国的发展,盈余管理的方法也在不断升级。本文分析了企业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并提出了解决盈余管理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盈余管理的涵义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有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自由时,选择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是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行为。盈余管理是借助于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变更来实现的。盈余管理的目的是得到一种令企业管理当局满意的财务会计结果。而会计盈余是决定财务成果是否满意的重要参数。因此,企业管理当局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来多计或少计收益、少计或多计费用与成本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只要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股价最大化)的会计政策。企业或相关人员可能出于筹资、节税、逃避处罚、获得报酬、减压、蒙蔽社会公众和政府等多种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其影响表现为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美国会计学者W.K.Scott在其《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然会选择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作为财务揭示的热点问题,受到中外会计学者的广泛关注。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和交易规划等方式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有目的的干预行为。企业的最大目标是每股盈余最大化,而会计盈余的衡量基础所遵循的是权责发生制原则。  相似文献   

7.
试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昱良 《经济论坛》2010,(3):190-192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运用一定的会计方法和手段,为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和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而做出的会计选择行为。本文从盈余管理的动机入手,探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提出了规范盈余管理行为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8.
盈余管理普遍存在于现代企业当中。为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帮助财务报告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公司业绩,企业在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正当的盈余管理是合乎情理的行为;但充斥着机会主义的盈余管理使之背离了会计基本准则继而导致恶劣的经济后果;本文以不偏不倚的角度重新认识与论述了盈余管理这一概念,并对规范盈余管理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指为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利用预售制度和会计政策选择等多种手段影响盈余的行为.通过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活动的动因及手段进行分析,指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提出规范房地产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措施,以期达到增强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识别能力,利益相关方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叶敏 《经济师》2004,(12):265-265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层为了获取一定的私人利益 ,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 ,以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 ,实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盈余管理程度的估计模型与经验证据:一个综述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吴联生  王亚平 《经济研究》2007,42(8):143-152
盈余管理是一个与投资者保护和会计准则制定紧密相关的重要问题,它已经成为会计乃至金融、经济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要研究在经济上具有意义的盈余管理,其前提是估计盈余管理的程度。本文对盈余管理程度的估计方法及其相应的经验证据进行评述,文献评述结果表明,非预期应计利润模型能够估计出单个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但它无法估计经济上具有意义的盈余管理程度;盈余分布法是目前估计盈余管理程度的核心方法,它能够估计出整体上的盈余管理程度,但它假设真实盈余分布是光滑的。盈余管理程度估计的未来研究,需要剔除盈余指标选择以及标准化方法选择等因素的影响,解决在同时存在多个阈值情况下不同阈值之间相互关联的影响问题,并放宽模型的假设或者给假设提供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盈余管理的研究已有近30年的历史。近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盈余管理成为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和热点问题。然而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会干扰盈余信息使用者,也会损害投资人等企业外部相关人的利益.甚至扰乱市场秩序,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证券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管理,而且可以通过问题的发现找到原因并提出科学可行的内外部综合防范措施,提高中国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相似文献   

13.
Earnings management is popular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Earnings can be manipulated by discretionary loan loss provisions (DLLP). Analysing the trajectories of banks’ DLLP (i.e. their change in DLLP over tim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in earnings management for the banking industry, but seems not to have been addressed in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In this study, we analyse the trajectories of DLLP with the yearly data from 2007 through 2012 for four types of banks in China. The results have indicated that state-owned banks, policy banks and city commercial banks seem to manage earnings well. Cautionary notes about bank risks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频率与幅度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6  
盈余管理频率和幅度是投资者保护程度在现实经济中的具体体现。然而,已有文献在盈余管理频率或者幅度方面所提供的证据还远远不足以揭示客观事实。本文运用所有研究样本的报告盈余信息,通过假设报告盈余服从混合正态分布,运用参数估计的方法对阈值处的盈余管理频率和幅度进行推断。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上市公司从1995年至2003年间都存在为避免报告亏损而进行的盈余管理。1996年、1997年以及2001年至2003年的盈余管理频率和幅度较高,并且2001年至2003年逐年呈上升趋势。2001年至2003年平均有64·4%的亏损公司在阈值0点上进行盈余管理并达到避免报告亏损的目的,平均盈余管理幅度为提高ROA数据0·065。研究还发现2001年至2003年期间的盈余管理更加具有隐蔽性。  相似文献   

15.
We measure the frequency and magnitud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assuming earnings follow a mixed-normal distribution. We show that the frequency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s the highest when firms try to meet analysts' forecasted earnings and furthermore the trend is magnified in recent years. Additionally, more firms manage earnings to avoid earnings decreases rather than to avoid negative earnings. Furthermore, the magnitud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s the greatest when firms try to avoid earnings decreases. Earnings managements to avoid negative and decreased earnings are lower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magnitud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to meet forecasted earnings became dominant after 2001.  相似文献   

16.
Earnings management is an indicator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quality and investor protection standard. We study the frequencies and magnitude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under two different thresholds, zero earnings and prior earnings, in the Chinese market from 1997 to 2004. We model earnings as a mixed-normal distribution and obtain parameter estimators that measure the frequency and magnitud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We show that the practic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has gone up both in frequency and magnitude during the post-2000 period. We also find that the frequency and magnitud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are higher when firms try to avoid negative earnings than when firms try to report earnings increase. Our findings reflect the current economic environment in China and caution investors on the low-disclosure quality in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相似文献   

17.
盈余管理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以仅仅亏损一年的上市公司(除ST、PT公司之外)1999年度盈余管理的数据为研究基础,对其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为了在来年顺利实现盈利,亏损公司存在明显地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高收益避免亏损的现象,亏损年度的非经常性损益显著表现为负。1999年度的数据支持公司通过调控非经常性损益获取配股资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刘景章  项江红 《经济前沿》2012,3(4):151-160
本文以2009—2011年间在我国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276家以及2002—2011年在港交所创业板上市的108家IPO公司为样本,对风险投资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揭示我国深圳创业板和香港创业板两个市场上,风险投资是否可以约束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两个市场上风投的影响程度是否相同。研究发现,在两个创业板市场上,都显著存在正向盈余管理行为,但是风险投资并没有起到认证监督作用,即没有显著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风险投资功效在中国市场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我国资本市场“微利现象”,以1998-2009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微利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研究表明:微利上市公司同时存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种方式,并且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微利公司调增利润的主要手段,微利公司的总体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比非微利公司平均高3%或4.6%,而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平均只高1.5%,为我国资本市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存在性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