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经济圈竞争优势有赖于其金融一体化发展所形成的竞争优势。本文以广佛肇经济圈金融一体化为例,应用SWOT分析法进行因素分析和矩阵分析,形成四种提升其竞争优势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金融一体化研究最新进展与我国实际情况,从跨境资本流动视角建立起衡量我国金融一体化程度的流量和存量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实证分析了以存量指标衡量的金融一体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效应,认为金融一体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进一步脉冲响应分析表明,金融一体化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体现出投资拉动型的粗放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验数据,将金融科技纳入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框架,并运用面板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开展研究。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发现金融科技对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推动作用;金融科技通过资本积累、技术创新和收入差距三个效应影响产业结构升级;金融科技的不同维度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差异性影响。因此,文章建议通过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金融科技人才培育体系、提高金融监管强度、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推进金融科技的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4.
FDI促进经济增长的能力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规模、效率)联系紧密。我国现有研究较多关注的是全国状况或者一个省区状况,本文则将研究视角定位于"经济圈",选择我国FDI集中流入的长三角经济圈作为研究对象,将金融发展分解为"量"和"质"两个维度,对长三角经济圈的金融规模、效率对FDI溢出效应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论文实证分析和检验的结果发现:长三角经济圈金融信贷规模的扩大反而抑制了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而金融市场效率的改进所产生的效果则刚好相反,即能够显著放大FDI对区域经济的正贡献率。  相似文献   

5.
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省会,位于我国三大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之内,是环渤海经济圈内唯一的省会城市。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培育金融产业总部及后台服务基地经济具有区位、人力、成本等多处竞争优势,同时能够以金融产业引领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全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文通过对金融产业总部经济效应分析,对加快河北省"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抓住机遇,提前布局金融产业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从世界经济格局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态势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成功打造的珠三角、长三角两大经济圈,而当前我国又把环渤海作为新的经济增长重点培育,以求充分挖掘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河北省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位于渤海经济圈腹地,各种资源丰富,环渤海经济的崛起,将给秦唐沧三市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002~2015年舟山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舟山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度一直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勉强协调发展阶段,表明舟山市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强。最后得出启示,舟山市致力打造港口经济圈,必须大力加强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8.
环鄱阳湖经济圈是带动江西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然而,这一"引擎"至今仍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是该区域金融对区域经济支持力度不够.为了使环鄱阳湖经济圈更好地发挥强力发动机的作用,迫切要求构建环鄱阳湖区域金融服务体系,以支撑环鄱阳湖经济圈产业发展.本文针对环鄱阳湖区域金融主体及地位的认定,以及区域金融与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构建环鄱阳湖区域金融服务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关于推进京津冀区域金融一体化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以京津冀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圈迅速崛起,逐渐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三极"。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环渤海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入手,分析出目前垂直的金融管理体制、扭曲的信贷管理机制和区域金融业发展不平衡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提出实施京津冀区域金融一体化,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构想,并对实施这一构想的背景、可行性、原则、思路及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基于2011—2018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究数字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实证结果发现:我国的经济增长在空间上存在正向的溢出效应,而且具有积极的动态化正向连续性特征.在直接效应的结果上,本地区的数字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呈现正向影响,而周边地区的数字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呈现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抑制了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型能够缓解周边地区数字金融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在间接效应方面,产业结构转型在数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起到了正向的中介效应,本地区数字金融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大于产业结构转型的间接效应,周边地区数字金融发展直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大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间接效应,周边地区数字金融发展直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效应小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1.
运用多元测算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获取我国31个地区2008-2014年“互联网+”、普惠金融和经济增长相关变量数据,借助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研究三类变量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研究发现:“互联网+”和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相当,经济增长对“互联网+”的影响较大,而对普惠金融影响相对较小.微观上看,三者之间正向作用已经存在,普惠金融对城镇化率和贸易开放度驱动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互联网+”对普惠金融发展、城镇化率和贸易开放度驱动的经济增长也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各经济主体加强基础性投入、注重精准化投入并做到长期坚持以促进三者协同发展.但从长期看,普惠金融对“互联网+”和经济增长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驱动的经济增长存在负面冲击,“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驱动的经济增长也具有微弱的负面冲击,因此,需要政府层面加强统一监管并积极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消除其中的摩擦因素.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85—2010年时间序列,实证分析吉林省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规模、金融效率的关系,以及吉林省与全国经济增长差距、金融发展规模差距、金融效率差距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吉林省金融发展规模是促进经济增长与提高金融效率的重要原因;而吉林省与全国经济增长差距、金融发展规模差距及金融效率差距虽然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金融规模差距对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为负。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过程中,金融集聚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推动实体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水平较高,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亦较为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的金融集聚水平则相对不高,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强.此外,以技术创新作为门限变量可以发现,金融集...  相似文献   

14.
保险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依据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运用两部门模型,揭示了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传导机制,证明了保险业发展不仅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而且对非保险部门还存在溢出效应。结论表明,保险业增速每提高1%,将带动实际GDP增长率提高1.2154%;同时,模型回归结果也证实了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其他部门存在溢出效应的假设:保险业每增长1%,非保险部门增长0.0472%;初级阶段的保险业边际生产力低于其它部门的边际生产力。随着保险业的发展,边际生产力的提高,其外溢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保险业必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1979~200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将我国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考察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把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占GDP的比例作为金融发展的衡量指标对三大地区人均GDP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在我国同样成立;但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部门之间均不存在良性互动的关系,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仅停留在增加资本积累上,对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作用不大;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对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需要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和政府体制改革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中进行。  相似文献   

16.
在Uzawa(1965)、Lucas(1988)和Jones(1995)内生增长的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金融创新部门,研究了金融创新、R&D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金融创新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率,还会通过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间接地影响到经济的增长。同时,三部门人力资本分配的变动受到生产函数中参数的影响。不同的金融创新产品对R&D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1983-2008年48个国家的相关统计资料,通过构建动态门槛面板模型(DPTM),尝试探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我们以估计出的门槛值,将样本国家区分为低度银行发展区间和高度银行发展区间国家。在低度银行发展区间,银行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股市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负向影响;而在高度银行发展区间,银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负向影响,股市发展对经济增长却存在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经济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在分析经济结构调整内涵基础上,整理分析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基本逻辑关系,选取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金融结构以及所有制结构作为分析指标,构建VAR分析模型,得出结论: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增长与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以及金融结构调整呈正方向变化,与所有制结构呈反向变化;从短期来看,在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以及金融结构的冲击下,经济增长呈现波动式变化,所有制结构的不平衡对经济增长呈负反应。  相似文献   

19.
李剑 《济南金融》2013,(9):20-25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历来是金融领域研究的重点,但却鲜有文献将金融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为此,本文基于我国东部10省市1998—2012年的数据,运用面板VAR分析了金融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出资本市场发展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而信贷资金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因此,我国应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同时,合理引导信贷资金流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mu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roadband penetrati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22 Arab League countries for the period between 2001 and 2013. Financial development (represented by broad money supply, claims on the private sector, domestic credit to the private sector, domestic credit provided by the banking sector, market capitalization, turnover ratio, and traded stocks) is assessed both individually, and by a composite index. Our results reveal that there is a long-run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broadband penetrati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Additionally, we use a panel vector autoregression model to reveal the nature of Granger causality between the covariates. The most important insight of this study is the presence of bidirectional causality from economic growth to broadband penetration in the long run.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financial development together with broadband penetration Granger-cause economic growth in the long ru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