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基于生产率与进口多样性的内生关联模型以及Feenstra(1994)的多样性度量思路,本文经验考察发现,我国20002009年期间的初级品和制成品两个进口多样性总体保持增长的态势,但存在由东向西呈现出阶梯型下降的区域不平衡特征。实证估计发现,通过研发的技术进步有利于缓解我国对中间品多样性的进口依赖,并增强对最终新产品的引进程度和吸收能力。贸易壁垒总体上不利于我国进口多样性的提升,中间(要素)品多样性进口的壁垒敏感度低于最终品进口多样性,研究启示在于我国的贸易政策调整需要鼓励紧缺型中间品的多样性进口,而适当控制与国内重复竞争的外部最终品多样性进口。  相似文献   

2.
白积洋 《科学决策》2011,(11):34-64
文章基于Melitz理论模型,通过引入产业集聚变量,分析了贸易开放与贸易封闭条件下产业集聚对均衡生产率的影响,并使用非线性的门槛回归方法对不同贸易开放条件下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以及产业集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具体渠道(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对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与一国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有关。在我国产业集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过程中,有贸易开放的门槛效应的存在,只有在贸易开放水平达到一定阶段之后,产业集聚才会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在不同省际间,不但产业集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效应大小有所差异,其具体作用渠道也有所不同。在贸易开放水平较高的省份,虽然产业集聚在推动技术进步上的作用十分明显,但其却限制了技术效率的提高,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推动技术进步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士举 《北方经济》2008,(20):53-55
近年来江苏省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主要根据江苏省2000—2006年数据,通过对工业制成品及其各个不同产品项目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对产业内贸易的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江苏产业内贸易的总体状况,发现江苏的工业制成品贸易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同时以垂直性产业内贸易模式为主,并且根据分析结果对如何更好地发展江苏工业制成品贸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Falvey(1981)和Fukao(2003)的模型为基础,在区分制成品与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新视角下,对我国产业内贸易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理论分析认为,东亚零散化生产网络下我国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制成品部分可以采用传统的垂直产品差异化模型解释,但是零部件产业内贸易部分需要进一步拓展。同时,计量实证检验发现,尽管FDI对我国制成品和零部件产业内贸易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要素禀赋和人均收入差异在对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具有正向推动作用的同时,对零部件产业内贸易影响却不显著。这都证明了,我国零部件产业内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迂回贸易,采用传统的垂直产品差异化模型解释我国的产业内贸易存在不足,有必要采取新视角或者进一步拓展传统意义上产业内贸易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成品出口比较优势及贸易结构分析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本文在对制成品按技术结构和要素密集度分类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贸易统计数据对1997年以来中国制成品的出口比较优势和贸易结构做了经验分析。分别利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不同技术含量的制成品在世界市场和美国市场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对比,并对中国制成品的比较优势稳定性和成熟性做了检验;对制成品的贸易结构分析包括中国对世界和美国制成品出口结构分析,同时分析了中国不同技术含量制成品占美国市场份额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比了中国和其他国家不同类别的制成品占有美国市场份额的分布状况。最后,利用贸易结构变动指数和结构收益性指数从总体上测度了各类制成品的贸易结构变动及优化幅度。  相似文献   

6.
金融发展影响了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考察了金融发展水平对工业制成品贸易比较优势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通过降低工业制成品生产企业的融资成本,使得工业制成品贸易具有比较优势。经验分析采用了Balassa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净出口率以及Michaely指数3类指标来度量中国区域工业制成品比较优势,同时采用4类金融发展指标分别刻画区域金融发展的规模、效率以及贷款期限结构等不同特征。估计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是影响工业制成品比较优势的重要变量,同时不同的金融发展度量指标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1994-2006年间我国四大地带的人均GDP、制成品出口总额和制成品进口总额三者的变异系数为样本空间进行的VEC模型检验发现,地带间制成品贸易差异与经济差距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制成品出口贸易差异与地区差距互为格兰杰成因,地区差距是制成品进口贸易差异的格兰杰成因.综括来看,要素收益率变化与要素流动制约性、技术溢出与要素收益率非一致性是对外贸易结构差异对地区差距产生影响的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1992~2009年的贸易统计数据对我国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产业内贸易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零部件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主要是我国在组装环节和低端零部件的生产方面拥有优 势.通过实证分析发现,FDI是促进我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和零部件产业内贸易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但是其...  相似文献   

9.
一国贸易政策变动会带来国内市场开放程度的变化,这会引起国内企业做出相应调整.文中以海关八位码进口关税表示贸易政策变动,采用世界银行提供的1999-2002年我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以关税减让为主的贸易政策变动对我国不同类型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进口关税减让显著地降低了企业生产率.但是企业类型不同,影响存在差异.关税减让对不出口、不进口机械设备的企业产生了明显的冲击.并且,关税减让对中小企业产生了明显冲击,大型企业的生产率反而在关税减让的过程中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金绍荣  任赞杰 《改革》2022,(12):102-118
基于2011—2020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探讨乡村数字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分别利用EBM模型和熵值法,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乡村数字化水平,借助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乡村数字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就乡村人力资本水平的门槛效应进行拓展性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态势,乡村数字化对其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主要通过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来实现。拓展性分析发现,随着乡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乡村数字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将逐步增强。因此,应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搭建区域协作机制,培育乡村数字人才,以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MS、TC、CA指数测算了中、哈两国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及双边贸易竞争力,用IIT指数测算了中、哈产业内(产品内)贸易情况。分析得出:中国对哈国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种类具有绝对优势,但贸易额比重不足1/2,而哈方贸易竞争力依赖于少数产品的大量出口;中国对哈国制成品贸易竞争力全面占优,不仅产品种类多,而且贸易额占比也远远高于哈方;中哈产品内贸易品种甚少,贸易比重甚低,且近5年内还有所下降;除"资源型制成品"外,属产品内贸易的工业制成品均为中低技术产品。为此,促进中哈贸易应放松管制和推进贸易便利化,优先解决多边和双边合作机制的协调执行和层次提升,稳步解决深层次的经济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出口相似度指数测算了1999~2008年间中国与德国在欧盟15国市场和在世界市场细分商品上的竞争性,结果表明:虽然从变化趋势来看,中国与德国在欧盟15国市场上的贸易竞争性在逐渐下降,但是从绝对值来看中国与德国的贸易竞争性仍然比较激烈。在世界市场上,中国和德国在燃料、机器和运输设备以及其他制成品三类商品上都是竞争程度上升。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了中国和德国的总体以及细分商品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中国从90年代中期以来出口产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地位已经趋于稳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地位开始上升,德国则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本文还运用贸易互补指数测算了中国和德国的贸易互补性,结果表明,中国和德国的贸易潜力是巨大的。文章最后根据分析提出发展中国与德国贸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uses 4‐digit SITC data to identify groups of manufactured goods exported from China to the USA that have strong or ris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s. We find that most of the trades are inter‐industry, with only a small portion being vertical intra‐industry trades (IIT). Our results confirm that Sino‐US trade is complementary. We construct an imbalanced index of IIT, and identify the goods groups that aggravate and reduce the US trade deficit with China. We suggest an approach for calculating a dynamic IIT index that might mitigate the aggregation bias of the existing methodologies. Our improved index reveals that the dynamic imbalances of US‐Chinese IIT in manufactured goods are worse than their static IIT imbalances, which means that it would be difficult to correct the deficit of US trade with China in the following couple of years. Adjusting and improving the structures of industries and products is China's major task for sustainable trade growth.  相似文献   

14.
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工业就业与工资波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就业与工资波动性的关系这一新的视角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首先在弹性分析框架之下,对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工业工资和就业波动性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然后采用我国细分工业行业的数据,在估算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使用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考察了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工业工资和就业波动性的影响。研究的基本结论是,贸易自由化很可能增强了给定外生劳动需求冲击之下工业劳动者工资和就业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15.
本地市场效应意味着一国的国内市场规模对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具有促进作用。本文利用两个模型对中国和印度工业制成品贸易中的本地市场效应进行了检验,并通过相应的比较分析认为中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存在较为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而印度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并不显著。相比之下,中国更具有本地市场效应带来的贸易持续发展的动力。但是,随着产业转移的推进和国内市场的日益扩张,印度多类工业制成品也具备获得本地市场效应的潜力。对于中国而言,在传统比较优势日益减弱的趋势下,更应充分重视本地市场优势对出口贸易的决定性作用,这样才能保证获得出口贸易上的持续优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中国加入WTO之后的2002~2009年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来检验了价格贸易条件变动动和进口关税削减对产出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我们的检验结果表明,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显著地促进了我国生产率的增长,价格贸易条件对生产率的影响体现为一种结构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的综合。在结构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总体为正的情形下,价格贸易条件的波动才能体现出正的生产率效应。进口关税水平的削减对我国生产率的影响为负,因为削减进口关税税率所推动的进口贸易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带来的负的竞争效应要大于其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战略,尤其是对我国进行区域间的经贸合作或者建立自由贸易区都有着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生产率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企业间所存在的主要异质性,基于生产率构建的新新贸易理论是目前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最新前沿,而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所进行的实证研究却得出了"生产率悖论"的结论。本文将主要分析造成这种违背经典理论经验研究的主要原因,首先,重新设定企业异质性,即在生产率外再引入产品质量异质性来重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可以看出,仅仅利用企业产量而忽视产品质量计算的生产率可能会得出"生产率悖论",从而"生产率悖论"很可能只是一个计算问题;接着利用最新的2005~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检验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存在性,检验认为大部分行业的确存在"生产率悖论"。  相似文献   

18.
Using panel data for 29 provinces in China during 1990-2004, the present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a possible link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China's foreign trade. Three measure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manufactured goods have been applied in our study, including Balassa's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net manufactured export index, and the Michaely index. We also use four indicator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t functions of region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o determine both size and efficiency feature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estim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besides factor endowments, foreign firms and infrastructure, financial development has a quantitatively large and robust effect on China ' s manufactured goods trade. Therefore, further reform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fully exploit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鉴成本函数的研究方法,采用我国1993~2010年19个工业细分行业的相关数据考察了影响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相对工资变化的因素。通过计算行业的VSS和回归估计发现,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才是拉动我国相对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外包对相对工资差距起到微弱的缩小作用。根据行业的要素密集度,本文继续将工业行业划分为3个子样本,进一步考察了这些因素对不同要素密集型部门的相对工资的影响,结论与总体回归基本一致。本文的结论与理论预期的不一致,可能是由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和中国加工贸易的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王兵  王丽 《南方经济》2010,28(11):3-19
本文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曼奎斯特-卢恩伯格指数方法测算了环境约束下中国1998--2007年各地区工业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环境规制成本,并对影响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环境技术效率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并且技术效率越高的地区,环境管制成本越低;考虑环境因素后,中国各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降低,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环境约束下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人均GRP、FDI、工业结构、能源结构、人口密度对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