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地级及以上城市设立行政审批中心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城市间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并讨论其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研究发现,行政审批中心的设立,显著降低了城市间的市场分割,并且非城市群、低行政等级、中西部的城市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获益更大;行政审批中心的设立,通过降低地方保护主义、促进要素的流动和地区专业化分工,促进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监管局的设立并未促进城市间市场一体化,并且在统一市场建设方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并未产生“放管结合”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
当代国际竞争突出表现为全球价值链竞争。创新发展的关键是推动产业迈上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突破口就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科技创新落到产业发展上。我国产业迈上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建立以我国拥有的核心高端技术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二是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环节向中高端环节攀升。这两个方向实际上指明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方向。在产业链上部署创新链,关键是在相应的产业链环节上创新处于国际前沿的核心技术。产业创新链的基本功能是有效衔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大体系。产学研协同创新更适合产业创新链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以企业为主体的全球产业链创新链整体呈现系统性、耦合性、全面性的融合趋势,多元化、本土化、区域化的发展趋势,以及重投入与高产出的同步增强趋势。面对原始创新不足、技术“卡脖子”突出、长效机制亟待完善等现实问题,我国应以促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基本要求,以推动迈向价值链高端为目标选择,以重塑国际竞争优势为重点方向,以积蓄长远发展动力为核心关键。应改革体制机制,构筑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生态;完善基础条件,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跨越发展;坚持以企业为核心,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融通效果;聚焦固链强链,强化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韧性。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攻关解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技术自主可控;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相似文献   

4.
从价值创新链与协同创新关系的角度,对基于价值创新链的协同创新阶段演化模型进行了分析,即节点协同创新能帮助企业实现技术换代时的“弯道超车”,取得产业价值链控制权;价值创新链协同创新能提升整条产业链的价值;网络协同创新能形成“高速列车效应”,有力地推动创新发展,推升国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常州市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坚持系统创新和经科教联动战略,开放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以产业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为进一步增强创新实力,提出在培育创新企业、高端产业、创新园区、知识产权强市、开放创新和创新创业机制6个方面寻求新突破。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多种空间计量模型识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仅可以显著提升本地区的经济绩效,而且还会对邻近地区的经济绩效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这种溢出效应方向主要源于大城市对中小城市、大城市对大城市以及中小城市之间。采用考虑空间效应的机制检验表明,提高生产率和降低交易成本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经济绩效的中介机制。因此,新一轮“放管服”改革要充分认识城市间的制度创新溢出效应,以中心城市制度创新供给来降低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  相似文献   

7.
行政审批改革是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优化市场主体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本文以200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供应链稳定的视角,分析行政审批改革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行政审批改革中心的设立显著增加了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说明行政审批改革有助于发挥稳定供应链的功能,优化了供应链层面的资源配置。机制分析表明,降低供需波动偏离度是行政审批改革影响商业信用融资的现实路径。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行政审批改革的治理红利下,企业获得了超额商业信用;进驻部门、进驻事项与窗口数量的增加则是审批中心发挥治理效能、提高商业信用融资水平的关键举措。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需求不确定性较高、数字化转型程度较低或者行业竞争更为激烈的企业而言,行政审批改革的治理红利会更为明显。经济后果分析显示,行政审批改革通过增加商业信用融资促进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能优化双链协同性和开放性,增强比较优势和创新链韧性,使得创新更容易发生,产业链分工更加紧密。双链融合内在驱动力主要得益于创新基础能力的强化、产业内创新与产业间创新的广泛开展。从创新基础能力、产业内创新网络、产业间创新网络3个维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产业数据和技术专利数据对中国及部分OECD国家的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我国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指数水平近30年来实现大幅提升,目前与日本相当,高于韩国及OECD平均水平,但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与全球领先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双链融合发展存在不容忽视的风险。为此,需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重点领域,不断完善高端要素体系,夯实双链融合基础能力,促进产业间融合创新和地区间互补创新。  相似文献   

9.
采用2009—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构建半参数二机制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协同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动态空间效应及其城市异质性。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升级具有显著动态性和空间相关性,邻近城市协同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动态空间效应不可忽视;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产学合作专利均能在短期和长期推动邻近城市产业升级,但中心城市对协同创新的政府资助在长期内不利于外围城市产业升级;协同创新对本地城市产业升级的当期作用呈现边际递减趋势,维持中心城市产业升级优势更多需要来自邻近城市协同创新对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而不是中心城市自身协同创新优势。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认识协同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动态空间效应,对推动圈层结构下的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创新一体化发展,进而实现城市群整体产业升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施路径,现阶段我国亟须从产业链“拉动”创新链转变为创新链“推动”产业链的融合模式,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其提供了新的思路。选取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构建衡量数字经济发展和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并建立相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数字经济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有效手段,并且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增强创新链“推力”,从而推动我国“双链”融合模式转变;分区域来看,数字经济增强东部地区创新链“推力”和中部地区产业链“拉力”,展现出良好的促进“双链”融合作用,但是在西部地区由于资源挤占问题会产生负面影响。研究有助于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厘清产业演进发展规律,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集成电路产业是数字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构筑我国经济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基础力量来源之一。本文在阐释创新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创新要素投入—创新成果生产—创新成果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创新链逻辑出发,深入分析21世纪初以来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链的全球演化特征以及当前竞争格局,利用量化评价方法对代表国家和地区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力予以评价,并从创新链赶超视角提出相关建议。从演化过程来看,美国在全球产业大转移过程中始终维持着对创新链的绝对控制力,欧盟创新力相对稳定且有强化的趋势,日本创新力快速下降且正在被韩国赶超,中国是创新链的后发者,表现出相对稳定的上升态势。当前,集成电路产业的全球创新链竞争表现出“一超多强”特征,美国依然稳居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链的领军地位,欧洲次之,日本位居第三,韩国位居第四,中国位居第五。围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链的现实问题和赶超目标,要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和创新链协同为产业发展注入内生动力,以产业链创新和整体突破提升全球竞争力,以深化对外开放和强化自主创新来激发产业发展的全球生态活力,以科学布局提升协同发展能力,并把握数字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先机实现产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协同发展九年,产业协同发展在承接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和创新平台建设、产业合作、产业集群建设、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后奥运经济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从更高层面审视,京津冀在推进产业链合作的深度、产业链联盟、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等方面进展还比较缓慢,因此,要梳理京津冀重点产业,精准实施优势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战略;谋划京津冀重点产业链,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立足战略全局谋划产业布局,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构建产业链联盟和创新联合体,深入推进产业链共同体建设;建设高效协同创新平台,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3.
黄瑶  李佳 《经济纵横》2022,(10):89-95
农业产业创新链的构建需要扩展到产业生态系统各个链条与环节之中,依托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技术结构、经济管理结构、经济生态结构的动态调整,对产业全流程、全要素、多主体、多循环的结构式关系进行深层次变革,形成不同结构中不同流程、不同要素、不同层次的循环共生。基于“n螺旋”创新链主体结构,可围绕产业链主体形成政府主导模式、农户主导模式、公司主导模式、合作社主导模式和教科研机构主导模式,或围绕资金、政策、人力、信息、生态这五个关键要素展开。要根据产业利益相关者原则,落实创新链“链长制”,加强创新导向评价;建链延链强链,实现各方联动;构建农业经济技术—管理—生态结构,增强各主体科研能力;加强农业信息平台建设,构建产业链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创新,促进产业发展,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的结构特征和协同作用,从协同效应出发,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的结构及其关键节点,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度2013-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协同度,结果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协同度较低,具有较大提升空间,最后,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创新,促进产业发展,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的结构特征和协同作用,从协同效应出发,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的结构及其关键节点,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度2013-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协同度,结果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协同度较低,具有较大提升空间,最后,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逐渐迈入跨域联动、共享资源、产业协同发展的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阶段,我国也开始了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探索。本文首先对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进行了理论探讨,阐释了区域创新共同体的重要内涵;其次,对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未来重点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索研究了其逻辑框架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行动实践进行对比研究,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的行动实践进行剖析,对我国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成渝四大城市群的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行动实践进行分析,科学研判了我国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实践的不足与差距,绘制了我国典型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要素矩阵。结果表明,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强化区域战略科技力量支撑、优化创新创造生态环境促进创新资源要素自由流通、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构建高质量产业协同生态圈,是我国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的重要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海洋制造业是制造强国的重要内容、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支撑海洋强国的重要力量。应坚持战略引领、企业主体、分类施策、国际化发展,增强链式思维、强化创新引领、推动陆海统筹、促进要素汇聚、加速绿色智能,加快打造世界级海洋船舶制造业集群、提升海工装备制造业全产业链能力、加大海洋新材料产品开发、推动海洋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深度应用、提升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业创新能力,使我国海洋制造业总量规模持续稳定增长、创新驱动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程度加深、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集聚效应更加突出、国际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理论基础,并依据生命周期理论指出行政服务中心各发展阶段应运用不同的运行机制.以设立服务中心之后如何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的改革目的为切入点,阐述行政服务中心发展阶段与所适用运行机制之间的关系,探索如何通过有效地运行机制实现一站式服务的目的.本文创新地提出行政服务中心负责有效的运行机制的组合与设计和促进职能部门协调办理的并联审批机制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9.
赵晨  王戈菲 《技术经济》2023,42(9):1-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和“人才是第一资源”。如何充分发挥人才效能,使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是我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议题。新型研发机构是科研机构的创新模式,是打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重要尝试。以新型研发机构作为研究对象,以北京的七所新型研发机构为例,从价值链视角对新型研发机构内部人才链支撑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过程进行分析,归纳出新型研发机构实践人才链支撑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动态协同模式。为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给出具体指导建议,为人才链支撑双链融合的过程提供理论支撑,为我国实践三链融合给出了具体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郭小年  邵宜航 《财经研究》2021,47(8):19-33,108
行政审批改革对市场效率改进的作用吸引了众多关注,文章主要关注行政审批改革对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及其对就业和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文章揭示了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中更偏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考察了产业结构变动所引起的地区就业和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分析发现:行政审批改革使地区资本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而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这一结论具有稳健性,其影响机制主要是行政审批改革降低了不同类型企业交易成本;而行政审批改革使产业的变动更符合地区比较优势,促进了地区就业和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文章的研究在提升就业与劳动收入份额,让增长的收益更多地惠及劳动阶层、实现包容性增长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