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社会发展进入万物互联、智能数据化生存的时代,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成为舆论宣传的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新媒体呈现移动化、可视化、智能化、互动化、平台化和开放化特点。5G、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技术迅速应用于智能传播平台,"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自媒体"成为现实,新闻媒体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相似文献   

2.
《IT经理世界》2013,(20):52-53
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他认为,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而未来企业的竞争优势就来自数据——企业收集、分析和使用数据的能力。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云计算及IT产品经营部总经理朱进云认为,实现大数据的最佳技术载体则是云计算:云计算是基于IT的基础设施,大数据是构建在云计算上的应用,两者是自然派生关系。云计算偏技术,而大数据更能衡量商业价值,有了大数据之后能更好地发挥云计算的技术优势。云计算与大数据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构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具技术前景的两翼,这也给中兴通讯打开了新的市场机会窗口,成为公司不断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3.
正"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各个部门的扩散,本质在于实现传统行业的在线化和数据化。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正式将"互联网+"纳入国家顶层设计,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相似文献   

4.
网赢天下,企业触网是必然选择。未来十年是中国传统运营、生产模式大变革的时代,包装承载的不仅仅是商品,而是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供应链;本文以大量数据和实例,从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发展的特征与现状分析,揭示了现代包装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创新态势;通过现代运输包装技术与电商组合集成创新,提出了包装物流电子商务服务新模式与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对互联网时代物流包装电子商务案例的分析。展望未来,包装物流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将成为全球最热门、最前沿、发展最迅速的新兴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5.
移动互联网对中国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打破PC互联网时代“中国公司的中国市场,美国公司的全球市场”的旧有格局,中国将真正成为引领全球互联网发展的中心。  相似文献   

6.
网赢天下,企业触网是必然选择。未来十年是中国传统运营、生产模式大规模变革的时代,包装承载的不仅仅是商品,而是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供应链;本文以大量数据和实例,从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发展的特征与现状分析,揭示了现代包装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创新态势;通过现代运输包装技术与电商组合集成创新,提出了包装物流电子商务服务新模式与整体解决方案;及对互联网时代物流包装电子商务案例的分析,展望未来,包装物流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成为全球最热门、最前沿、发展最迅速的新兴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7.
王海蛟 《董事会》2013,(3):98-99
三大体系的发展,对移动互联网和O2O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但必须清醒看到,移动互联领域发展最大的挑战是,迄今为止没有很好的盈利模式2012年是实体经济的寒冬,却是移动互联和O2O起飞的前夜。随着通讯网络、云计算、支付网络建设的陆续齐备,2013年起,人们或将看见这一领域的爆发性增长。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进入移动时代,谁会是下一个5年的大赢家?"全球的互联网是以美国为中心的,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将是中国引导世界。"这是摩根士丹利2005年的一个判断。5年过去了,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距离世界的中心非但没有拉近,似乎更远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参与者们必须加快脚步,因为互联网正在不可阻挡地进入移动时代,  相似文献   

9.
《IT经理世界》2014,(23):20-27
正《IT经理世界》总编辑黎争当下这个时代无疑已经逐渐显露出一个非常明显的印记,那就是被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人士争相谈论的互联网思维。2008年,新一波IT和互联网技术与应用浪潮来袭,主要包括移动、社交、物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这是IT和互联网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盛况:如此大范围的创新浪潮;如此多的激情与争论。同时也给传统商业领域的管理者带来了恐惧,当面对用所谓互联网思维武装起来的新一代进攻者的时候。商业发展史上好像也从未产生过如此泾渭分明的  相似文献   

10.
3G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仅2凭借手机就可以实现网络生活,手机媒体融合了传统媒体的所有内容样式,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于一体,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移动网络化与网络移动化。3G移动通讯和互联网的融合,使得3G手机无线上网、视频电话、手机电视、手机报等成为现实,形成了特有的移动互联网的文化。移动互联网由于其移动性、互动性、广泛性,在网络文化建设中更应加强其内容的导向、技术的支持、法规的制定和政府的监管。  相似文献   

11.
过去那种在某一时段内往往只有某一种计算技术能成为超级巨星的单一热点时代已经终结。当新世纪的头十年宣告结束,人们看上去对计算的每个环节都不再想"迁就"下去了。如果把现今的计算环境粗略分为后台数据中心、网络传输管道和计算终端三个环节,那么,云计算、3G/4G、智能终端这三个技术热点话题基本能与之一一对应。这种局面也表明,过去那种在某一时段内往往只有某一环节能成为超级巨星的单一热点时代已经终结。  相似文献   

12.
刘文杰 《中国纺织》2012,(10):96-99
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演进,我国互联网已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据统计,截止2012年7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累计达10.62亿户,3G用户超过1.83亿户,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经过近些年的飞跃发展,互联网已对经济、技术乃至每个人的生活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微博、团购、即时通讯、电子商务等无一不是基于互联网应运而生,电商企业更是借助互联网赚得盆满钵满。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结合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向金融领域渗透融合,释放出裂变式的创新活力和应用潜能,为金融行业包括财务公司带来巨大的机遇。近年来,我国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在多个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大大推动了我国金融业转型升级,助力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有效促进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物流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推动,跨境电子购物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并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运用了竞争情报理论中的PEST分析工具,从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现阶段跨境电子商务行业所处的宏观竞争环境,以期对我国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应抓住市场契机,拓展能源服务新业态发展,实现数据中心综合能源服务的提质增效,同时提升用户效益和电网效益。当前,随着我国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5G等数字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呈现指数级增长,作为数据的承载体数据中心也与日俱增,建设体量和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能耗也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16.
翁晟 《工业会计》2014,(1):50-54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网络社交等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风起云涌,余额宝、P2P、网络金融社区等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型机构正在迅速崛起,互联网和金融业强强联合对传统运营模式造成了颠覆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世界科技正在酝酿新一轮技术革命。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正在开辟新前沿、新方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生物、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广泛渗透到所有领域带来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人类进入智能化时代。全球化蓬勃发展,老牌资本主义和新兴第三世界国家竞逐,同时带来的是新概念武器快速发展,精确制导武器、卫  相似文献   

18.
矿用5G是煤矿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智能化是煤矿发展的重要方向。5G技术兴起,传输速率高、时延低、连接数多、容量大、可靠性高,为煤矿的智能化建设提供了的技术支撑。为加快推进5G技术在煤矿智能化建设中的应用,本文对煤矿井下5G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战略已上升至国家层面,未来",互联网+"模式将不断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渗透。近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很多行业纷纷拥抱互联网,借助互联网带动行业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正迎来以"互联网+可再生能源"为焦点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我国将"节约、清洁、安全"作为今后能源发展的战略方针,并强调继续加快构建以"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为指导的现代能源体系,由此标志着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电网企业正加快向高质量能源互联网企业迈进,积极探索互联网与新经济业态相结合的新模式,将传统电力供应方式向智能化、协同化、网络化以及服务化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