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蕾 《经济论坛》2007,(15):59-62
一、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和当代新贸易理论 1.古典贸易理论主要指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相似文献   

2.
从比较优势理论发展我国利率互换市场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比较优势理论是金融市场互换理论基础 比较优势的概念最早由Torrens·R提出,后经李嘉图(David Ricardo,1821)的强调与推广成为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贸易的基础是产品相对成本的不同。一国即使在任何产品生产方面与他国相比生产成本都很高(即没有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3.
自"里昂惕夫之谜"提出以来,古典贸易分工理论就一直伴随着来自贸易实践的质疑。然而,将李嘉图比较优势原理和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论所确立的基本分工原则相结合,古典理论依然可以对"里昂惕夫之谜"以及当今国际贸易的新特点给以直观的解释。在南北贸易中,落后国家要想跨越"比较优势陷阱",一是靠要素相对生产率的变动实现贸易结构逆转;二是应当缩小国内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4.
比较优势理论及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优势理论作为贸易理论中的基础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动因和流向。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同样适用于国内分工和贸易。本文将这一理论运用于农村产业结构分析,提出地区产业比较优势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了农业产业比较优势分析。一、比较优势理论评述  比较优势理论起源于绝对优势理论。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创始者,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Adam Smith)在论证国际贸易发生基础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应把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与外国生产同种产品的成本相比较,以便决定是自己生产还是从外国进口。每个国家都生…  相似文献   

5.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中国贸易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其鲁  卢宁 《经济论坛》2005,(17):41-42
长期以来,比较优势理论是解释国际贸易利益和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国际交换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存在国际分工,国际分工使得各个国家专业化生产最适合本国生产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可使贸易双方获得更大的福利。从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到俄林的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理论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6.
西方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为代表的西方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在一定时期内,是世界各国开展对外贸易的主要理论依据,为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活动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从全面客观的角度审视西方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不难发现,它们是一定历史时期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理论武器,充满了资本主义色彩,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7.
李嘉图是公认的近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奠基人。比较成本理论(又称比较利益学说或比较生产费用学说)是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它成为李嘉图经济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不少科学的因素。在我国,这一理论长期受到冷遇。它所揭示的国际价值规律的真谛以及这一学说内在的科学因素不为一般人所理解,相反认为这一理论,只会导致后进国家单一经济韵畸形发展,这是很不公平的(限于篇幅,恕不详论)。比较成本原则的科学因素是:(1)它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对国际贸易进行比较分析。李嘉图感觉到了国内与国际的交换虽然都以劳动时间作为价值尺度,但国际不同于  相似文献   

8.
以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为代表的西方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在一定时期内,是世界各国开展对外贸易的主要理论依据,为促进国家之闻的经济交往活动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从全面客观的角度审视西方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不难发现,它们是一定历史时期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理论武器,充满了资本主义色彩,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9.
李创 《经济导刊》2007,(10):93-93
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将其发展成为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比较完满地说明了国际贸易的一般基础,但是比较优势理论并非完美之极,在实际运用中还必须警惕可能存在的诸多陷阱.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自从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罗伯特逊(D.H.Robertson)提出了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命题以来,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国际贸易理论界谈论比较多的热点话题。各国经济学家在他们的专著中比较系统地论证了国际贸易所带来的静态利益,同时还认为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特别是出口的快速增长,会带来间接的动态利益。其主要理论代表是:英国早期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动态生产率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模型;李嘉图创立的比较优势理论与穆勒所发现的贸易动态利益;  相似文献   

11.
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一体化的理论基础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认真  邱凤鸣 《技术经济》2006,25(12):52-55,67
传统的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否定国际直接投资的存在空间,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现实则表明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是相互促进发展的。本文回顾了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融合的历史和现状,着重分析了内在规模经济(内在比较优势)的理论渊源,探讨了贸易投资一体化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内在规模经济的国际分工。  相似文献   

12.
自从凯恩斯的《通论》出版以来,宏观经济学就逐渐成为一个比较系统而相对独立的学科,后人将凯恩斯的短期经济增长模型进一步长期化为外生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纵观主流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构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假设:市场能够自动实现均衡,但是,正是这个假设将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引入了歧途.对于原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新凯恩斯主义、哈罗德-多马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索洛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而言,它都是一个难以回避的硬伤.  相似文献   

13.
贸易理论的历史演进表明,比较优势是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本动因。古典、新古典和新贸易理论分别从劳动生产率、要素禀赋、生产规模等不同视角论证了基于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进而可表达为"相对生产成本不等式"。随着制度、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等要素在国际贸易中日趋重要,使用制度要素所形成的交易成本、使用生态环境要素所形成的环境成本、耗费"可持续性"要素所形成的代际成本也逐步成为比较优势的成本基础。于是,可将使用或耗费广义要素的代价理解为"全成本",它构成了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比较优势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自李嘉图1817年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以来,该理论一直被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此后出现的多种理论和学说大多是在比较优势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和发展。综观之,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原则是比较利益,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分工和贸易规则,各国趋向于基于成本权衡来调整贸易结构以实现贸易互利。然而,在当今世界国际分工日益网络化、虚拟化、信息数字化的电子商务现实背景下,  相似文献   

15.
对贸易理论发展阶段的划分主要有二种。第一种划分将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称为古典理论,将H-O型理论、要素均等化、S-S定理、雷布金斯定理等称为新古典理论,基于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贸易理论称为新贸易理论。第二种划分将基于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贸易理论称为新贸易理论,以前的均称为传统贸易理论。鉴于古典理论、新古典理论在假设前提、分析范式和政策建议上大体相同,本文采用后一种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16.
鄢坚 《当代经济》2006,(19):72-73
一、比较优势的变迁 1、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综述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来源于李嘉图的"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取其轻"的思想,它建立在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上,指出两国在参于国际贸易中,即使一国的产品在劳动生产率上处于绝对的劣势,仍有其比较优势,通过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且在两国之间进行交换,就可以获得贸易利益.而要素禀赋理论则从供给的角度出发,集中在两国供给条件的差异上分析,提出形成比较优势的关键因素在于要素禀赋的差异,一国将生产和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确实解释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中的许多现象,但这种建立在众多假设基础上的传统理论面对产业内贸易,当今国际贸易一体化的现象却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7.
国际分工理论发展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期间经过古典阶段、新古典阶段和新贸易理论阶段,反映了国际贸易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古典、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揭示了贸易互利性的“双赢”理念,并解释了产业间贸易现象;新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解释了产业内贸易现象,并将贸易分工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但是,新理论与传统理论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对传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对贸易分工理论的演变和发展进行评述,对于纠正学术界对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某些“误读”,并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业已融入全球化的中国经济实践,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比较优势的变迁1、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综述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来源于李嘉图的“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取其轻”的思想,它建立在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上,指出两国在参于国际贸易中,即使一国的产品在劳动生产率上处于绝对的劣势,仍有其比较优势,通过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且在两国之间进行交换,就可以获得贸易利益。而要素禀赋理论则从供给的角度出发,集中在两国供给条件的差异上分析,提出形成比较优势的关键因素在于要素禀赋的差异,一国将生产和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确实解释国际贸易与国际…  相似文献   

19.
新兴古典经济学派从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统一出发,构建了贸易产生的内生化新体系。该体系拓展了国际贸易的新理论建构,以专业化与分工为基础,引进外生交易费用、内生交易费用、市场组织与层系等参数,可使得国际贸易在经济中的产生内生化,并由此形式化贸易的发展历程,为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建立统一的基础,克服以新古典经济学为框架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具有不同基础的理论困难,提供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全新思路,对21世纪全球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地区性发展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最初可以追溯到国际贸易经典理论——李嘉图建立的比较优势理论。地区在建立自己独特的比较优势后,从事专业化的生产,通过国际贸易或国内贸易,由此形成的经济引擎来带动国家或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