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法,比较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升级会抑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链低端环节进行投资存在被"替代"风险;东道国产业结构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诱发作用仅在已承接较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存在,且第二产业的诱发力最强,中国企业进入第二产业具有较强的相对优势和较小的投资风险;"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诱发作用比"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更为显著,但"海上丝绸之路"的区位要素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深化了中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大量的机遇.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步伐加快,知识产权纠纷也日益增多.如何在推进过程中有效保护中国知识产权,提升中国知识产权影响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加快了对东盟投资步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仅要研究其影响因素和区位选择,更要分析其所面临的风险。本文基于政治风险的4个维度(政府稳定性、投资环境、法制水平、政府管理质量)展开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以政治风险偏好型为主;东盟地区政府稳定性越强、投资环境越好以及政府管理质量越高的东道国越难以吸引中国企业投资;中国企业对东道国的法制水平关注度不高。基于此研究结果作者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加开放的经济生态,同时也为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奠定了基础.以2012-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与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备案结果公开名录》中企业的匹配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从企业技术效率视角探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显著提升OFDI企业技术效率;企业竞争地位和数字金融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对OFDI企业技术效率的提升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OFDI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机理,以及企业竞争地位、数字金融发展作用机制的发挥,因企业内在异质性、所处行业及区域异质性而存在差异.从企业技术效率角度深入评估"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效应,一方面有助于理解"一带一路"倡议与OFDI企业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对OFDI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效应的异质性,另一方面也为政府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但投资存量主要分布在发达经济体和亚洲经济体,分布地区相对集中,存在地区差异。本文采用K-M分析方法、COX比例风险模型和Weibull生存分析模型,基于东道国语言相通与否、发达与否,以及是否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三个视角,探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持续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的地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语言相通地区、发达地区和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上市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持续时间较长;东道国中国企业数、地理距离、企业投资广度对投资持续时间促进作用差异,以及东道国外资净流入、市场规模、企业出口额、企业规模负面影响差异,导致了对外直接投资持续时间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不仅影响着国内经济发展,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乃至全球经济格局都会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首先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简要介绍,进而分析其经济金融效应,主要包括"一带一路"倡议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对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推动作用、以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作用等。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造地理距离的空间权重矩阵,应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制度因素如何影响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水平.总体来看,中国偏向对政治制度较差、 治理水平较低的国家进行投资.同时,中国企业偏向投资"一带一路"沿线与中国政治和经济制度差距相对较小的国家.中国对这些国家的直接投资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表现为负值,即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存在相互竞争、 相互挤出的效应,本文认为复合型FDI的存在以及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过度集中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逻辑需要从世界经济理论与发展经济理论融合的角度进行解释,其意义是充分发挥核心贸易国的"国家优势",依次通过以基础设施投资为主的贸易促进型大推进战略,以及以对外直接投资为主的分工重塑型大推进战略,最终实现区域内的经济重塑。"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国的"国家优势"与区域的共同发展紧密结合,现阶段主要发挥"存量优势"、"供给优势"与"大国引导优势",但中国还需努力推进"国家优势"的动态化,才能不断适应"一带一路"地区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9.
按东道国研发资本密集程度划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不同作用和机理,并利用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都能够产生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通过人力资本消化吸收;虽然国内研发资本存量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不显著,但国内研发资本存量对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具有显著的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国内企业运用国际市场优化产能利用提供了重要契机.以2011-2016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内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显著缓解了企业产能过剩问题,并且在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检验和其他稳健性测试以控制内生性问题后,该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在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产能过剩程度较高的行业以及新兴优势产业中,"一带一路"倡议更能发挥其产能优化作用.依据作用渠道分析,国内企业产能效率的改善可依靠跨国经营带来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资源优化配置来实现,但其持续性影响仍需政府的配套性政策保障.结论 不仅丰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更为政府深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及践行供给侧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的建设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带来新的市场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通过对"一带一路"对外投资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整理,将当前对外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分为两大类:外部环境风险与企业内部经营风险。外部环境风险类型主要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与文化风险,企业内部经营风险主要为决策风险、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基于上述的风险类型划分,文章对相关的风险管理理论进行了梳理,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分类风险治理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6~2018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47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结合跨国公司与组织学习理论,系统考察包括地理及制度性因素在内的"新进入者劣势"对中国"一带一路"直接投资的影响作用,验证对外直接投资累积学习效应及其对"新进入者劣势"的调节作用;同时利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五通指数",系统考察互联互通对中国企业"新进入者劣势"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除经济距离外,其他距离因素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累积学习经验及"五通指数"在经济和地理距离方面的调节作用较为明显。企业自身学习经验的累积以及政府在政策、经贸、人文、基础设施方面的互联互通均有助于促进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新进入者劣势"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的成功实践,有效地提升了中国-东盟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东盟合作找到了新的契合点,即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把中国-东盟建设成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的成功实践还向世界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不同的意识形态,同样可以合作,合作则共同发展,合作则共同繁荣,合作则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合作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带一路"倡议是全球化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而推动该倡议的重要方面就是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合作。尽管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发展中国家的深化合作存在着现实障碍,但中国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寻求与其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合作是符合多边利益的共赢之举,不仅能为中国开拓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而且能够增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全球治理机制的变革。因此,需要循序渐进地推动与"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加大对"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资;发挥传统合作优势,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注重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合作需要的跨文化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自2009年我国启动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开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式扬帆起航.通过比较分析2010-2019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六大区域的贸易、投资及金融合作状况,可以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六大区域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影响具有差异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东南亚和西亚北非、南亚和东北亚、中东欧和中亚.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高质量发展应侧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的贸易、投资及货币合作等方面的机遇助推人民币国际化;二是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六大区域差异化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高质量发展;三是拓展"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人民币计价、投资及储备功能,并完善沿线区域中的人民币金融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提升了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持续深化也加快了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培育,加快了经贸合作的一体化发展以及经贸合作空间的重构等.随着"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深入推进,数字化、全方位开放合作、高质量发展成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新趋势.然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合作机制不完善、外部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问题愈加凸显,只有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数字化发展,构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高质量合作机制,提升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层次才能促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基础构建新型南南合作减贫机制,借助援助和投资双重途径、政府和市场双重力量积极分享和推广中国减贫经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促进经济增长,同时结合"能促型"项目提升发展中国家自我减贫能力。然而,中国在推进对外合作减贫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因此需要完善援助和投资相结合的多渠道合作融资模式,平衡基础设施减贫与其他减贫方式之间的关系,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治理和市场制度建设交流,积极协调不同合作减贫机制的关系,构建"弘义融利、开放包容"的对外合作减贫体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285个城市2008-2017年的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提高了城市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且对后者的促进效应具有动态增长趋势,但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不显著;与沿线国家的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提高了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开通中欧班列只提高了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位于"一带一路"的节点和枢纽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都具有促进作用;"一带一路"倡议提高了东部、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在西部地区只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技术提升效应、产业转移效应和第三产业发展效应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结论为我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参与国际分工与获利的重要形式,近些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呈稳步增长趋势,其中重要一部分流向为东盟,而领导人访问在一国直接投资决策中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以东盟为样本,利用2004-2018年中国对其直接投资面板数据,研究双边领导人访问对中国在东盟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双边领导人访...  相似文献   

20.
2013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由理念指导进入到实施发展阶段,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国际经贸规则在协调各方利益、减少冲突、实现合作共赢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始终坚持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以发展为目标导向,以共赢为建设理念,以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终目的和追求.这些以共赢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对国际经贸规则的构建起到了促进和协调作用,具有现实意义,也是中国智慧和中国理念的体现,这同西方发达国家构建国际经贸机制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