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政策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临全球碳排放量的大幅增长和全球碳减排的压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被认为是有望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化利用的新兴技术。在总结CCUS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关键驱动要素的基础上,结合该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优势和挑战,提出了中国CCUS技术发展的政策体系框架和基本思路,主要包括:发展规划与协调政策体系、大规模及商业化应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及生态风险监测与评估体系、碳金融及碳补偿政策体系、社会效应评估与公共宣传政策体系等。对于中国CCUS技术的未来发展,建议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一方面加强其环境影响和生态风险的监测与评估,另一方面重视技术研发和国际合作,完善中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框架,以引导该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碳足迹     
《农村工作通讯》2008,(18):43-43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它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足迹是一种用来测量某个公司、家庭或个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新指标。“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一个人的碳足迹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3.
“双碳”战略是我国一个重大战略决策,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永续发展。“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各行各业配合协同,不断创新,围绕“能源”进行一场全方位的系统性变革。本文在“双碳”目标解析基础上,从能源生产、能源存储与配置、能源应用的“碳减排”环节和生态碳汇与CCUS应用的“碳移除”环节分析我国以“低峰值”“早中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创新发展路径,为相关行业战略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西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火电基地,该地区火电装机容量最高的为新疆,碳减排压力巨大。基于Leap-Power Generation模型,采用IPCC Tier 2排放清单,并以新疆火电行业为切入点对碳减排路径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根据碳减排效果从高到低对五种情景排序依次为:综合强化情景>电力供给侧改革情景>电力需求侧管理情景>气候政策情景>一切如常情景。且只有在发电端、消费端、固碳端“三端发力”综合强化情景下,2030年新疆方可实现非化石能源占比和碳排放强度两大目标,在该情景下,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可进一步控制在19,639.59万吨标准煤,对应的非化石能源消费份额将达到30.15%,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67.97%,所有终端部门中能源消费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其中火电行业碳排放量为101.02TG。(2)火电行业短期内较有效的减排措施主要为小火电机组提前退役以及机组设施的改造扩容,从中长期看,则更多需要依靠技术进步和能源结构转型。综合强化情景下,2020~2040年新疆发电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2030年清洁能源发电占比在35%以上。  相似文献   

5.
英国地质调查局支撑减碳工作涉及了地热资源调查、碳捕捉与碳封存调查和技术研发、能源储集地质工作、油气与关键金属矿产地质调查、生态环境治理共五大领域,在地质工作支撑减碳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很好的借鉴。对我国地质工作支撑减碳的建议:(1)向进一步开展地热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支撑;(2)强化碳捕捉与碳封存的地质调查和监测;(3)提高能源储集和一次能源发电的地质工作保障;(4)加大天然气、铀矿和关键金属等的调查力度;(5)加强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监测和修复治理。  相似文献   

6.
<正>江苏省东海县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原则,锚定农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加速农村能源绿色转型发展,充分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开发利用沼气能源,努力实现养殖富、能源洁、生态美的和谐统一。东海县智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东海县驼峰乡前蔷薇开发区内,占地面积30亩。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探索出“建链(产业链)”“强链(收集链)”“固链(供应链)”“延链(经济链)”融合发展新模式,破解了养殖粪污收集处理难题。  相似文献   

7.
利用CO2注入和置换进行煤层气清洁开发兼具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一类具备潜在价值的新型能源技术应用方向。发达国家尝试将煤层气清洁开发利用机制纳入原有的能源法规框架下,但存在着不成体系、相关规定冲突等问题;我国当前更多的是指引性的科技规划,缺少操作性强、针对行业发展的具体做法。需要在借鉴国外做法的基础上,设计适应我国能源特点和技术储备的煤层气清洁开发利用政策法规:立足于碳封存机制与煤层气产业的契合点进行顶层设计,从外部效应入手鼓励CO2-ECBM产业发展;对于CO2-ECBM比照新能源项目的金融支持政策,创新成本分担机制;集中优势资源发展领军企业,实现CO2-ECBM规模化技术突破。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的吸收和排放,人们将目光从传统的化石能源转向了林木生物质能源。通过分析当前林木生物质能源的资源与技术水平现状,并结合森林固碳和林木资源的替代减排作用,从生命周期分析角度,阐明了林木生物质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重大作用,林木生物质能源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碳达峰、碳中和”成为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也对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提出更高要求。文章通过研究欧盟、德国、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6个国家(组织)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实践,发现各国或组织均在空间规划层面进行宏观战略部署,并在交通、能源、生态等关键领域落实减排、增汇策略的细节措施。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应强化“碳中和”目标引领,明确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空间布局规划要求,统筹能源利用与排放体系绿色发展规划,深化提升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农业空间合理利用能力,以及多部门协同推进落实规划效能。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能源结构转型是必然。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明确提出“以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为重点率先突破,做好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全面带动一二三产业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相似文献   

11.
<正>农发行作为专业服务“三农”的政策性银行,支持农村能源转型发展,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应尽职责,同时也为业务拓展提供了新机遇。农村能源是我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农村能源绿色转型发展,在健全国家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2021年12月,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了《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将农村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推进农村能源变革,构建清洁低碳、多能融合的现代农村能源体系,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2019—2021年对松嫩平原盐碱地土壤呼吸的监测,探究盐碱土是否存在净碳吸收过程,明确盐碱土碳吸收在区域碳循环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文章基于纯盐碱地原位土壤呼吸的3年连续监测,探究盐碱地土壤CO2通量动态变化及其环境响应。结果 (1)松嫩平原盐碱地除碳释放外存在阶段性碳吸收,不同年份盐碱土发生碳吸收的时间和强度不一致。(2)2019年和2021年土壤碳吸收主要发生在夜间,两次间歇性碳吸收分别发生于生长季初期和末期,其强度与土壤温、湿度显著相关,是由水分参与下的NaCO3转化为NaHCO3的化学性吸碳。(3)松嫩平原盐碱土在水淹期间存在连续性碳吸收,水淹状态下的吸碳来源于温度梯度驱动的大气CO2形成水合二氧化碳的物理性吸碳。结论 (1)生长季的不同时期,松嫩平原盐碱土有着不同的碳吸收模式和强度。(2)土壤水分是影响盐碱土夜间间歇性吸碳的关键因素,温差是影响水淹吸碳的重要驱动力,随着温差加大,土壤碳吸收加强。(3)2019年和2021年夜间土壤碳吸收的最大值分别为-0.31 μmol CO2 m-2 s-1和-0.75 μmol CO2 m-2 s-1;2020年和2021年淹水期间碳吸收最大强度为-1.51 μmol CO2 m-2 s-1和-1.27 μmol CO2 m-2 s-1。(4)松嫩平原盐碱土的规律性固碳可为生态系统年净碳吸收贡献15%。不考虑土壤碳吸收的空间异质性,其每年的碳吸收潜力预计可达0.37 Tg C a-1。  相似文献   

13.
《浙江林业》2009,(4):31-31
无地种树、工作繁忙等种种原因,使得公民不能直接履行植树义务。面对这种情况,现在有了一种新的方式,即网上“购买碳汇”(树木吸收二氧化碳)的形式,实现履行公民义务植树的愿望。公民可以捐资到中国绿色碳基金,专业人员统一组织实施以吸收二氧化碳为目的的植树造林。通过中国绿色碳基金捐资造林的公民,将获得捐资收据,发放购买凭证(标明买到的碳汇量)和碳补偿标识——车贴。表明捐资者不仅履行了义务植树,还“参与碳补偿,消除碳足迹”,  相似文献   

14.
零碳水利风景区建设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积极探索,是服务碳中和国家建设的创新实践。为探索推进零碳水利风景区建设,分析了零碳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了其建设要精准对标碳中和目标,坚持系统设计、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搭建了碳排放达标、碳吸收有效、碳封存合理、碳循环畅通的总体框架。提出零碳水利风景区发展路径:政府主导编制专项规划;景区主体组织落地实施;受众互动响应零碳行动。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阐释耕地系统增产—降污—固碳多效协同的科学内涵与提升机制,系统评估增产—降污—固碳潜力,拓新多效协同的技术路径。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增产—降污—固碳多效协同是新时代耕地系统健康、永续利用的客观要求,增产为主导,降污—增汇共同发挥生态系统多功能协同潜力;(2)耕地系统增产—降污—固碳具有高度的协同性和一致性。土壤碳汇形成中物质与能源转化,既是降污自净过程,也是土壤肥力提升过程;(3)耕地系统增产—降污—固碳多效协同潜力巨大,分别可达1.40亿t/a、720.0万t/a和1.49 亿t/a,但多效协同应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满足适应性管理和永续利用准则;(4)未来应充分利用生产障碍消减技术、农艺管理革新技术和环境材料交互微生物强化技术,稳妥推进多效协同。研究结论:耕地系统增产—降污—固碳多效协同,既夯实自主粮食增产,又促进生态健康与固碳,有力推动耕地保护转型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6.
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肥料缓释载体及碳封存剂备受重视。生物炭的生产及农用是碳减排的过程,废弃生物质生产生物炭及其农用的效益是多赢的。国外在废弃生物质热裂解生产生物炭及农用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今后,中国应以废弃生物质生产生物炭,并将生物炭农用作为生物能源、环境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本文着重介绍了生物炭在农业上的应用模式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我国能源相关统计数据,对我国各省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排放强度和人均排放量进行则算,并将其划分为二氧化碳低排放、中排放、高排放区域.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各省区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东部发达省区总排放量大、排放强度低、人均排放量高,而西部地区则呈现出相反的特征.文章在分析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区域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产业结构、GDP、人口、能源消费结构、对外开放度以及能源资源禀赋和地理位置六个方面对典型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并做出对比分析,提出我国减排工作中应重视省区之间的差异,将各省区功能定位、减排成本、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指标纳入减排评价指标,建立技术与资金合作的联合减排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低碳农业经济略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近年来国际社会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之策,其重点是在工业领域的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低碳农业经济应是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同样可以有所作为,但至今无人提及,本文试对此作一粗略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世界经济的发展对能源需求量的持续增加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温室气体排放所带来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将进一步加剧。倡导发展低碳经济,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改善能源结构和加强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3~2020年时间序列数据,利用GDIM因素分解法、修正STIRPAT模型下的岭估计以及蒙特卡洛模拟技术,对绍兴工业碳排放进行驱动因素经验分解、演变情景预测与达峰路径模拟。结果表明:(1)在GDIM分解后的各种因素中,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费碳强度和能源消费规模对碳排放一直保持促增效应,而工业产出碳强度、能源强度和煤炭消耗效率为促降效应,技术进步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促进碳减排的关键因素;(2)基于岭回归方法估计碳排放预测模型,发现人均GDP与CO2排放量存在倒U型关系,当人均GDP为137,132.1元时可达倒U型曲线的最高点,能源消耗总量和能源消耗效率分别对碳排放量增长具有明显促进和抑制作用;(3)蒙特卡洛模拟下,基本情景和绿色生态情景可以在2030年前达峰,但只有技术升级情景才是达峰的最优路径,碳减排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