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策执行是政策主体与政策目标群体的交互过程,其不仅取决于科层体系内公共政策的上下流转,而且仰赖于科层系统外政策目标群体的行为遵循。不同于城市社会,乡村社会中的政策执行往往内嵌于关系网络之中。因此,本文将“社会关系网络”纳入分析框架,对政策目标群体内在关系结构之于诱致性公共政策执行的潜在机理进行理论解析,以解释二者之间的逻辑关联。在乡村社会,关系网络助力诱致性公共政策执行的内在机理主要表现为:熟人关系网络及建构于此的人际信任在意见领袖的作用下不断向政策信任转化,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信任关系所内含的信息扩散机制与信息补偿效应助推政策目标群体的行为遵循,从而推进政策落实与政策变现。该机理始于对诱致性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建立在政策预期效用与乡村社会熟人关系网络的基础之上,并以乡村精英的治理转型为其运作的关键支撑。  相似文献   

2.
郭旸 《水利经济》2008,26(3):47-50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国古代集运式水运制度的管理思维,指出,中国古代的水运制度结构与国家治理结构密切相关,水道运输体系上的公共水权是由国家科层式行政系统实施管理的,科层机制与市场因素的融合引起水运制度结构的变迁;在历史的结构变迁过程中,水运制度的维持和运行产生了管理成本和合作成本的权衡博弈,并形成了最终的制度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3.
集体林权改革中的交易成本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结合组织管理中的科层理论,分析了集体林权改革政策在制定、执行层面以及政策客体对政策的接受程度层面所产生的交易成本及其形成原因,认为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有限理性、委托代理、科层反功能以及政策客体的不信任等原因,集体林权改革政策的实施过程花费了大量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中国集体林治理的基本态势,认为中国在发展社区集体林方面有着好的基础,但也有一些先天的局限;对集体林治理中的产权问题、治理结构、集体行动能力、公平管理的政策手段、社区资源管理模式推广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评述,认为应从集体林治理框架、治理模式、社区能力建设等方面完善集体林治理结构,促进社区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5.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发展实践与政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剖析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政策的形成与演变机制。研究方法:采用公共政策的研究方法和归纳法,从纵向层级和地方多元创新、部门横向协调等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出台的相关政策及经济、社会、政治生态背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及其政策演变经历了6个阶段,不同时期政策驱动力和政策目标有差别。(2)经济利益和社会矛盾打破了原有封闭性政策的平衡,自下而上的多元主义政策创新促使形成新的政策均衡,自上而下的科层治理扩大新政策的均衡效应,两条路径往复循环促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发展完善。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协调与政策执行效果也深刻影响政策进程。研究结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是趋势,该政策体系的形成理性、有序,演变路径科学,在多方主体的多重博弈下,按自身演变的内在逻辑有规律、有节奏地逐步调整,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6.
利用PEST分析模型,系统分析国家政策、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层面的新变化以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面临的机遇是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依法治国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将为保护区战略地位、区地协同、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治理优化、资金投入创造有利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治理结构、管理机制、资源权属不捋顺、规划执行不到位、管理较为粗放、专业水平不高等;面临的挑战包括未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对保护区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可能带来重大改变。基于上述分析,认为中国自然保护区进入创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保护区治理体系建设,加强保护区科学规划、保护管理、科研监测、社区共管和生态经济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和数字化保护区升级建设成为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某些村级组织根据不同场景定义和情境逻辑选择并采取各类具体的、短期的、人格化的策略、技术、手段和方法来执行中央政策指令和完成上级政府下达任务的行为概括为"权宜性执行"。通过构建"主体—场景(情境)—行为"分析框架,以笔者驻村扶贫的L村政策执行为个案,本文对权宜性执行行为生存和发展的逻辑机理从环境空间、社会基础及内生动力方面加以梳理和阐释:政策设计与执行分离的运行机制、组织运行资源与激励强度失衡的科层结构以及虚置的考核监督机制为"权宜性执行"生发提供了必要的环境空间;人情取向的乡土逻辑、村民淡薄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孱弱的参与能力为其生发提供了植根的社会基础;政策执行主体尴尬的角色定位和自利性的利益权衡为其生发提供了充分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8.
无论从有利于农信社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还是从保护存款人利益、提高监管有效性的立场考量,农信社完善公司治理均势在必行——"华丽外衣"固然美丽,内外兼修方为良策农信社公司治理是指通过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简称"三会一层")治理主体之间独立运作、有效制衡并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决策、执行、监督和激励约束机制。近年来通过统一法人改革,农信社建立了以"三会一层"为主体的公司治理结构,但从实际运作来看,农信社公司治理似乎更像是一件披在旧的管理模式之上的"华丽外衣"。  相似文献   

9.
惠农政策组织传播的科层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农政策在组织传播过程中存在政策内容失真、传播渠道单一、反馈环节缺失、监督和处罚不力等困境.我国行政体制结构的“科层制扭曲”特征是惠农政策组织传播困境的重要原因,等级化、人格化和非理性的科层结构阻碍了惠农政策信息传达到农村,惠农政策处于传播失灵、策略性执行以及监督缺位状态,政策实际执行效果远远低于政策预期与规划.应从减少传播层级、增进传播公开、构建政策反馈平台、加强政策传播法制化和规范化等方面着手,走出惠农政策组织传播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正>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不少促进乡村振兴、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政策,但是很多政策表述简明扼要、点到为止,政策与政策、工作与工作、上级与下级、政策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详述,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及相关干部深入学习,创新执行机制,创造性地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增强乡村治理能力,提高治理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救助制度,在现实中由于乡村内外各种力量的渗透和对政策资源的争夺,使村组织对该制度进行了策略性执行。该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村庄治理资源的不足,但同是又导致了乡村治理的异化和村庄公共治理格局的解构等问题。对此主要应从明确农村低保政策细则,促进形成多方参与的治理监督机制,重塑以集体意识为核心的乡村价值认同治理基础等方面对政策及其执行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长江水域生物资源的保护需要有效政策制定和执行,在当代中国的情景下,基层政府执行对于水域生物资源保护政策有效贯彻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方法 文章运用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方法,以四川省富顺县为例,基于史密斯的政策模型的分析视角,从政策框架、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政策环境四个方面来分析长江沿岸县级政府长江流域水生生物禁捕政策执行情况。结果 对四川省富顺县长江禁捕退捕政策执行存在的理想化政策梗阻、政策执行机构缺陷、目标群体政策认同感迷失、政策环境消极等四重困境进行了深度分析。结论 在全面实施长江禁捕政策过程中,如何破解政策执行面临的困境,需要从政策框架的改进、执行机构的执行能力提升、目标群体的认可度以及政策执行环境因素的影响等方面提升长江沿岸县级政府政策执行力,以推进新时代长江大保护政策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13.
再好的政策也需要按照程序和要求来执行,否则只是一纸空文或者被扭曲利用.现在我国许多农业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一刀切"现象比较严重.这种"一刀切"的执行方式严重背离了政策制定的初衷,扭曲了政策预期的公平或者效率目标,影响了国家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这种现象必须彻底杜绝.  相似文献   

14.
政策执行差距是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以退耕还林政策为例,从县林业局在执行该政策过程中所具有的动力、协调权力、问责机制和能力四个方面剖析了产生政策执行差距的诱因。在此基础上,认为建构和谐的中央和地方分权结构,鼓励社区和民众的参与是缓解政策执行差距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强化政策合法性是政策有效落地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学界尚未将政策合法性纳入政策执行研究范畴。基于政策范式变革,本文建构了以输入合法性—过程合法性—输出合法性为内核的分析框架,厘清了政策变革过程和政策合法性扩散过程及其交互效应,拓展了传统的政策执行和合法性建构理论。理论分析显示,在公共治理时代,公共政策有效落地的关键在于全过程合法性建构和维护。个案研究显示,在设施农业政策落地过程中,全过程合法性建构的虚化导致了政策偏差;全过程合法性建构存在输入合法性重心失衡、过程合法性消解、输出合法性利益主导等问题。基于此,要促进公共政策有效落地,需要推动公共政策思维从管理向治理转型,建构贯穿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合法性;需要推动基层政府政策角色转型,赋予利益相关者以更多合法性;需要推动基于利益基础的合法性建构方式向基于规范基础的合法性建构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16.
多元化的补偿政策对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湖南省茶陵县247户农户选择实验和特征数据,比较了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试点村和非试点村农户对补偿方案的偏好,并运用mixed 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选择不同补偿方案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试点村和非试点村农户对补偿方案的偏好存在差异;收入补贴较高、治理投入较低、设置有优先参与权和复耕保险、休耕年限较长的补偿方案,更容易被农户选中;补偿方案属性和农户特征对试点村和非试点村农户选择不同补偿方案的影响也存在差异。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补偿政策需要以稳定农户收益为基本原则,增加优先参与权、复耕保险等新的补偿措施,并重视对农户进行休耕宣传和培训等,从而提升农户休耕参与度。  相似文献   

17.
乡村治理有效性的达成,与基层政权拥有的治理空间密切相关。乡村治理空间的再造,指的是基层政权在履行国家治理职能、形塑国家治理合法性的过程中,建构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政策执行体系。这一体系的合法性源自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供给,有效性则源自于对乡村治理需求的有效回应。基于对W镇乡村治理实践的考察,乡村治理空间再造的路径包括:(1)在政策分类的基础上实现治理任务的多元化和有序性;(2)通过再造政策执行主体,建构独立而完备的、多元一体的乡村治理体系;(3)政策工具多样化,为多管齐下的乡村治理策略提供条件。可见,一个富有弹性的乡村治理空间,并非是对原有治理体系的替代,而是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开放性的制度选择空间。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既要注重加强新制度的供给,更要注重激活原有的行之有效的传统治理制度及策略。当务之急是,发现并激活有效治理策略,使之纳入制度化轨道。  相似文献   

18.
乡村治理有效性的达成,与基层政权拥有的治理空间密切相关。乡村治理空间的再造,指的是基层政权在履行国家治理职能、形塑国家治理合法性的过程中,建构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政策执行体系。这一体系的合法性源自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供给,有效性则源自于对乡村治理需求的有效回应。基于对W镇乡村治理实践的考察,乡村治理空间再造的路径包括:(1)在政策分类的基础上实现治理任务的多元化和有序性;(2)通过再造政策执行主体,建构独立而完备的、多元一体的乡村治理体系;(3)政策工具多样化,为多管齐下的乡村治理策略提供条件。可见,一个富有弹性的乡村治理空间,并非是对原有治理体系的替代,而是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开放性的制度选择空间。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既要注重加强新制度的供给,更要注重激活原有的行之有效的传统治理制度及策略。当务之急是,发现并激活有效治理策略,使之纳入制度化轨道。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工程运行期社会风险及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南水北调工程运行期社会风险的科学管理,对南水北调工程运行期的社会关系进行了分析,并运用政策科学理论分析南水北调工程运行期社会风险管理问题,认为管理模式包括社会风险管理政策制定、执行及评价.阐述基于Agent的南水北调工程社会风险管理政策制定模型的4个组成部分,并设计了运行期社会风险政策执行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背景下探讨农民生态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利于矫正生态恢复及补偿政策中的偏差,提升有关政策的执行效率。本文以陕西省渭河流域为例,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生态价值(包括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认知对农民流域生态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市场价值认知还是流域生态系统服务非市场价值认知,都对农民的流域生态治理参与意愿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影响强度上,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195和0.174)。同时,年龄和家庭农业劳动力占比对农民流域生态治理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民受教育程度对其流域生态治理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女性相比,男性农民具有更强的流域生态治理参与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