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上市公司IPO后的业绩变脸现象在我国二级市场上时有发生。以2014年1月IPO的牧原股份作为案例,对其IPO后业绩变脸现象进行剖析。我们发现,牧原股份IPO业绩变脸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价格波动、夸大盈利前景、虚报毛利率等,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新股发行披露制度,健全公司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强化对中介机构独立性的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其鉴证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A股IPO抑价原因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PO即首次公开发行,是指公司在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的帮助下,第一次公开在股票市场上向潜在的广大投资者发售股份,为项目投资募集权益资本的行为。IPO发行抑价现象是指新股发行定价存在偏低现象,也就是说新股定价低于新股的市场价值,表现为发行价明显低于新股上市首日收盘价,上市首日即能获得显著的超额回报。  相似文献   

3.
IPO抑价是指新股一级市场的发行价低于二级市场的上市价,表现为新股发行上市首日的收盘价明显高于发行价,上市首日能够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IPO抑价使得IPO的投资者获得了超过正常的股票收益率。该现象一直都是金融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在一个完全有效的市场中,信息是完全公开的,股票的价格反映了其内在价值,而发行价格也是按市场的需求情况确定,新股上市的首日价格不应该显著高于发行价格。然而,国内外大量实证研究表明,IPO抑价在各国普遍存在,但抑价程度和产生原因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IPO即首次公开发行,指公司在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的帮助下,第一次公开在股票市场上向潜在的广大投资者发售股份,为项目投资募集权益资本的行为。所谓IPO发行抑价,是指在IPO发行中,新股上市后的二级市场价格相对其一级市场的发行价格存在显著为正的平均超额收益现象。按照市场有效性假说,IPO不应该存在超额报酬率,因为众多的逐利行为会使超额利润消失,但实证研究大多支持“IPO具有超额报酬率”的说法。而在中国,IPO高抑价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5.
作为股票发行市场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环节,新股发行定价的研究一直都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对IPO定价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指出制度因素是影响IPO定价的根本因素,国内股票发行制度的优化过程也是消除行政管制的过程,旨在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间在上交所挂牌的1,176只A股新股的IPO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展开实证研究,选取市场气氛、地理位置和产业分类作为自变量,结果发现:市场气氛和IPO抑价程度呈正相关,而不同的产业分类和地理位置对IPO抑价程度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并且市场氛围和产业分类对IPO抑价程度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风险投资机构作为我国创业公司的重要融资渠道,在被投资企业的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2020—2022年在中国创业板IPO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风险投资能否有效降低IPO抑价率。结果表明:风险投资能够吸引高质量的承销商,但无法降低IPO抑价率,也无法降低公司的发行费用;风险投资在调整抑价率和发行费用上“认证失败”,在我国创业板市场未能起到明显的认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股发行首日(IPO)获得超额收益率称为发行抑价,抑价程度高说明定价机制不合理,损害发行人的利益,也间接对股市长远发展不利。本文通过对2009~2012年期间发行的820家新股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我国近三年新股发行抑价程度为30%,较往年有很大的降低,但同世界发达资本市场的水平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时,对新股发行中的市场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新股发行抑价主要和网下申购中签率、发行价格等呈现负相关关系,普通投资者的投机因素很大程度推高了抑价程度。为此,必须加强对炒作新股的现象进行监管,从而引导价值投资的理念,使我国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股票市场上IPO抑价和新股破发现状为切入点,通过相关理论研究新股定价方法,并结合我国股票市场实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考虑我国现行新股定价机制中的问题,并对IPO定价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1970年以来,IPO抑价现象成为西方金融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关于这方面的文献观点纷呈,却始终没有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流派.本文从非对称信息、新股发行的相关制度和市场主体的非理性行为等三个方面入手,对西方金融学界在IPO抑价研究领域的主要文献进行梳理,对不同流派的解说观点进行比较和评述.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来,我国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在增加筹资额度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的发展,多只股票跌到发行价甚至跌破发行价等现象的出现,使现行新股发行制度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因此,改革现行新股发行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关于媒体对于新股IPO的影响,国内外很多学者做了相关的研究,虽然媒体关注度是怎样作用于IPO的微观影响机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但是大部分学者还是认为媒体新闻会对新股上市产生影响。具体的影响方式有以下三种:一部分学者认为媒体关注度对新股收益的解释并不显著,这种不显著主要发生在泡沫经济时期,代表学者为Galpin Ray和Yu(2007);另一部分学者基于传统金融学视角认为媒体报道会对新股产生长期的影响,原因在于媒体报道降低了投资者的获取信息成本,代表学者有Liu,Sherman和Zhang(2008);还有一部分学者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认为媒体新闻会对投资者情绪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股价,代表学者为Derrienia(2005)。本文首先对IPO首日超额收益现象及其理论解释做一个综合阐述,再进行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13.
IPO的折价发行现象是新股问题中研究得最早,且研究得最广泛的问题。IPO高折价率问题被称为一个“谜”,由于IPO发行的环境、程序复杂,对该问题的解释多种多样。本文将目前流行的解释IPO折价的理论及原因进行梳理,对它们进行回顾、提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6年至2007年底沪深交易所上市的188只IPO股票为样本,建立相关模型,证明股改后两个交易所仍存在IPO抑价现象。筹资规模、流通股比例、市盈率、首日换手率、首日振幅和上市前一个月的市场行情状况等对新股收益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够合理已是不争的事实,配股和增发新股是我国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的主要方式。配股和增发新股能够直接导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动,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在我国资本市场中,配股和增发新股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方式。2001年6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缄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减持国有股主要采取存量发行方式,凡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境外上市公司)向公众投资者首次公开发行新股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这样,增发新股又与国有股减持直接联系起来。自2006年5月发行新政实施以来,定向增发作为一种新的再融资方式备受上市公司青睐。在今年的再融资中,定向增发独占鳌头,全年共有129家公司定向增发,融资2,238.3亿元,占再融资额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2003年海外新上市(IPO)的数量为48家,筹资金额约70亿美元;2004年的数量为84家,筹资金额111.51美元;在海外新上市数量方面,2004年比2003年分别增长了75%和59%。反观国内证券市场,2004年深沪两市发行的98只新股共募资353.46亿元,约42.7亿美金,创下1997年以来首发募资额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行新股发行制度向有资金优势的机构投资者倾斜,加剧了机构投资者在二级市场操纵股价以获取利差的倾向,这不仅助长了股市投机,极大地增加了股市风险,还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分析新股发行制度的缺陷,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提出研发投入与IPO抑价相关性假设,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IPO抑价与研发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继而进一步分析研究专利信息的披露是否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继而降低IPO抑价。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因研发本身的高度不确定性和披露制度的不完善,与IPO抑价呈正相关关系;专利披露,作为评价研发工作成果的积极市场信号,对IPO抑价的缓解作用未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创业板市场初步建立,在新股发行机制、退市机制、市场监管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本文旨在探讨创业板市场存在的制度缺陷,并提出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改革》2004,(7):5-5
贷款难使中国企业把目光转向股市普华永道发表报告认为,中国大中华区有望成为IPO市场。在降温措施下,通过在上海的股市上市来获取公司报告预测,2004大中华地区的IPO市场可望超过上市筹资目标大约在150200亿美元之间。宏观调控政策对西部投资影响不大在江浙等地加强宏观调控之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