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理论经济学的若干热点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刘国光经济学新论”之争 2005年7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刘国光教授回答采访者的题为《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的谈话,先在网上传播,随后在《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9期和《经济研究》第10期公开发表,他就当前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内容包括:当前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地位被削弱和边缘化的状况令人堪忧;造成西方经济学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下降的原因;关于意识形态领域两个相互联系的倾向性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问题;正确对待西方经济理论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经济学教育究竟是意识形态的教育还是分析工具的教育;关于经济学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问题;、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以什么理论为指导的问题,即究竟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还是以西方经济学为指导,以及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领导权掌握在什么人手中的问题,要不要提出反右防“左”的问题;克服目前倾向性问题的一些意见。刘国光的“谈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强烈反响,许多经济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排斥和边缘化、盲目崇拜西方经济学的现状表示不满。与此同时,持不同见解的学者也发表了文章,公开反驳刘国光的观点,将争论推向了高潮。这是我国理论界的一场大争论。  相似文献   

2.
从“范式”、“硬核”、“保护带”、“科学研究纲领”进行经济学研究,有助于认识不同学派的体系特征,但加深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对立,不利于理论共性的借鉴和学科体系的发展;制度假设和分析工具是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关系和体系发展的关键;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思想基础和实质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制度假设和分析工具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创新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成果重视和肯定不够;要从经验科学、历史科学和实践科学的本质特征出发,借鉴西方经济学,结合社会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3.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理论研究方法上存在三个方面本质区别: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把劳动者仅仅作为生产要素研究;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是以"历史的、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把劳动者既看作生产要素,又作为生产主体来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只研究生产一般,因而使用价值(即效用)范畴是其研究的核心;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不仅研究生产一般,更注重研究生产的具体社会形式,因而把价值范畴作为研究的核心.西方经济学用个体主义方法,把生产理论仅仅置于微观领域来研究,致使其理论体系在微观与宏观上形成脱节;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运用唯物辩证法,在宏观和微观的有机联系中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再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动态》2006,(5):0004-F0004
黑龙江大学生产力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5月,2005年通过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专家组评估,并确立为重点研究基地。中心现有研究人员12人,包括专职研究人员5人,兼职7人,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4名;博士7名,硕士5名。谢永刚教授任中心主任。中心研究领域主要有四个研究方向,即生产力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灾害经济、区域经济与旅游经济管理、收入分配理论与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5.
新制度经济学以个人主义方法论作为企业理论研究的基础,其理论渗透着唯心史观;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以唯物辩证法作为企业理论研究的根本方法,其理论始终贯穿着唯物史观。新制度经济学以“新经济人”假设作为企业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使其理论陷入了形而上学思维;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以历史的、现实的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使其企业理论的研究在辩证联系中展开。新制度学派采用静态比较的方法,把企业问题置于交换领域中研究,使企业理论仅仅限于市场运行层面的解释;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运用系统发展的观点,在生产与交换的有机结合中研究企业问题,既能认识企业的市场运行特征,又能认识企业深层的本质关系。  相似文献   

6.
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涵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把马克思的经济学与狭义和广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概念区分开,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理论起点。马克思的经济学不等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的经济学是指马克思个人的经济学说。最初的狭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亦即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的经济理论体系。广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共同构建的科学的经济理论体系。同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确定性的理论范式相比,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范式还处于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7.
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最近发表了《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一文(载2005年《高校理论战线》第9期、《经济研究》第10期),明确地指出了客观存在的事实:“一段时间以来,在理论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被削弱和被边缘化。”“有人认为西方经济学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一些经济学者也公然主张西方经济学应该作为我国的主流经济学,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经济研究工作和经济决策工作中都有渗透”。  相似文献   

8.
以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原理为理论依据,傅殷才主张在研究西方经济学理论时,不能忽视对西方国家政府经济政策与实践的研究.他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批判克林顿经济学的阶级性、辩护性和反动性,目的是引导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克林顿经济学:既要避免对克林顿经济学的过度盲从,又要重视其所代表的凯恩斯主义的复兴理论与现实意义,还要重视克林顿政府所推行的一系列经济措施的借鉴价值.傅殷才对克林顿经济学理论本质的批判,与对其政策实践的评析,启示我们研究西方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实践时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重视科技进步、产业创新,借以推进当前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利益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利益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人们的经济利益是人们一切社会活动最深刻的根源和动力 ,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经济利益问题。经济利益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 ,其经济利益理论主要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 ,列宁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丰富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提出并回答了许多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两次伟大创新。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经济领域革命和建设的特殊道路;结合中国文化和社会特点探索经济领域革命和建设的特殊方式;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主要特色。在学习与传播中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奠定基础;在运用与实践中把中国经验上升为系统理论;在辩论与斗争中进一步创新发展并普及发扬,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主要途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要继续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要继续立足我国国情和实践开展研究,着力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栗志坤、曹洪军教授等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非典型雇佣(即"隐蔽雇佣")关系作了阐释,但其观点既与中国主流经济理论相悖,也缺乏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基础。隐蔽雇佣关系是"资本雇佣劳动"体制下资本垄断在劳动关系上的外在表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资关系的健康发展要把隐蔽雇佣关系置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中。  相似文献   

12.
斯密定理不但是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而且是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不论马克思的分工理论,还是列宁的分工理论,实际上都是对斯密定理的继承和发展。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科学内容有相近或者一致的理论,如分工理论、资源配置理论、经济发展理论等;在意识形态层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13.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新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存在多种理论取向和发展方向。除了欧内斯特.曼德尔、J.B.福斯特等人坚持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传统的取向之外,另有三种重要取向也值得关注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融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后现代主义阐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泛经济学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在唯物史观基础上,马克思从整体结构上研究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经历了五篇计划——六册计划——四卷体系逐步的推移过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要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回到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和中国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着严格区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包括中国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学说和逻辑体系构筑本身,也是长期的发展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运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理论成果及实践成果较之以前更为丰富,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相结合,产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构建中国经济学的过程。这一时期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经济理论运用模式的选择、中国经济学理论框架的建立、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成果方面。而这些成果取得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经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的逻辑起点都要依据经济学假设展开,"经济人假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发展的基本假设,即精于计算、理性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但由于其过度张扬人的自利导致主流经济学在经济界标和社会界标上错位,虽然经过修正和完善,加入了制度、伦理道德的因素,却仍不免陷入人本贫困。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一直坚持人本导向,确立了人本思想的研究地位,通过对"经济人假设"的批判,实现了自我扬弃和超越。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发展过程中,仍要坚持人本导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视人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价值,尊重人本精神,强化经济学对人的研究与深化。  相似文献   

17.
共享利益观: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核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利益,经济学是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经济利益问题的科学。自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学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采取了三种理论形态,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经典社会主义经济学,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邓小平理论为代表的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学。与以往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利益观不同,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学所倡导的是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共享利益观”是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研究目的、任务、对象及方法诸方面存在着重大区别。在肯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性和西方经济学的庸俗性、辩护性的前提下 ,要对西方经济学中科学成分进行借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既要研究生产关系 ,又要研究生产力中的资源配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在保证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 ,经济人的假设有一定合理性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继续坚持重点研究公平的基础上 ,也应研究社会经济效率 ,正确处理二者关系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高峰教授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学术品质,主要表现为在高水平研究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层次坚守、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资本积累理论等.他所推进的资本积累理论研究深化了对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动态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构建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他...  相似文献   

20.
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莫里斯· 多布给出了一条经济哲学路径:即从经济学理论回溯经济学范式,从而建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当代话语.通过考察多布的研究路径,一方面,多布积极的传播、诠释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另一方面,他通过与新剑桥学派等主流经济学家的对话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当代视域.多布沟通了两种异质的经济学传统,这绝非理论本身能解决的.多布强调有什么样的范式——经济哲学,就有什么样的理论架构和论证.在这一意义上,我们看到多布是在经济哲学层面上,重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因此,厘清多布的经济哲学路径,可以提供一个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