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遗产事业50年来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就。但是,世界遗产在提名申报、保护实践与理论研究方面遇到了诸多挑战。究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架构世界遗产底层理论基础概念的“突出普遍价值”一直没有达到科学与明确的界定。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与方法,分析与批驳了文化遗产是观念、臆造的产物;解析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客观性的内涵;用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的价值观分析文化遗产作为劳动产品“物”的一般劳动凝结,作为创造的“杰作”体现的是复杂劳动中人类的“智慧凝结”;界定了“突出普遍价值”属于表征价值的特性与内涵;用马克思的哲学观剖析了文化遗产评价标准的真理性。文章建议抓紧建立文化遗产科学研究的新范式,来解决处于危机中的世界遗产研究、遴选与保护等规则问题,用科学真理观去共同维护“突出普遍价值”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在大道理上,学界和业界众所周知,作为世界遗产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具有稀缺罕见性、无法替代性以及举世公认的价值属性.所以,对其进行有利于传承的保护是第一位的,而利用其进行产业化的开发则是第二位的.  相似文献   

3.
张晓 《旅游学刊》2012,27(5):6-8
截至2011年,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地已达41个(中国世界遗产网,www.whcn.org),我国政府对中国世界遗产的认识定位是很高的,认定它们是“全球文化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世界人民精神和社会文化生活的构建,对保持人类文化多样化、生态多样性和促进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对历史人文环境、自然演变的科学印迹和优美自然景观的保护与延续,进而对人类文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并因此指出,“保护和保存世界遗产,是一个国家法治健全、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文明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中国于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至2013年6月,共有45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8处,世界自然遗产10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4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3处,成为仅次于意大利(48处)的世界遗产第二大国。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5.
对于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的讨论、关于世界遗产的发展与保护问题的争论从来没有止息过.因此,亟须厘清遗产与旅游的主体,分清谁的遗产、谁的文化、谁的旅游,进而讨论各相关主体的需要和诉求,并形成遗产旅游地保护与发展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文雨 《山西旅游》2004,(2):22-24
湘峪三都古城地处沁水县东南条幽静的山沟里,城堡雄踞在座小山包上,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四面青山环抱.脚下清水潺流:遍历名胜的古建筑专家在这奎山城面前也受到了震憾.惊叹道:自然山色与建筑色彩如此完美和谐的统一,建筑风格又如此独特.这在我国迄今发现的百民居建筑群中还十分罕见。  相似文献   

7.
关于文化遗产与旅游产品的三点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称呼文化遗产的时候,他可能指的是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文化遗产,也可能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中的受保护的文物,还可  相似文献   

8.
刘琰 《西部旅游》2023,(1):22-24
随着河西长城文旅产业的发展,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河西走廊长城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日益重视,相关省份也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政策,全社会掀起了一股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长城的新热潮。长城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具备广阔的开发利用空间,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路径。推进河西长城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打造具有长城文化底蕴的民俗产业、文旅产业、特色农业、科技产业、文创产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充分挖掘河西长城文化遗产价值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9.
旅游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化席卷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当下,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日渐萎缩。不同文化、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道路下的族群,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发展和进步,纷纷走向了现代化之路。因此,人们毫不思索地放弃了代代传承的文化传统,丢弃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旅游时代》2011,(10):15
为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在第十七大会上正式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并建立了《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文化景观"、"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五大类型。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区,将成为世界级名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多维度多指标体系构建了文化遗产旅游者顾客价值的测量量表,对比分析了中西方游客游览前后的顾客价值差异。研究发现,文化遗产旅游者顾客价值由6个维度构成,各维度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享乐价值、社会价值、质量价值、服务价值、效率价值和成本价值。游览前,除质量价值外,中西方游客在各价值维度上的预期均存在显著差异;游览后,中西方游客在成本价值和享乐价值的感知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世界遗产地内是否有必要建设索道等现代化交通工具,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本文通过游客调查时索道等设施建设是否增加游客满意度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索道来客群体特征比较明显;②大部分游客时景区内索道等享受型交通工具持欢迎态度,但同时他们也认为索道、电梯等交通工具造成的排队等候增加了景区内拥挤感,影响了游览感受;③游客时索道、电梯等客运交通工具的满意度与游客时目的地总体满意度并无显著线性关系,索道等交通工具建设并不能直接增加游客总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遗产旅游发展迅速,很多人已经把遗产地,尤其是世界遗产地与旅游目的地画上了等号.这显然是一种误解,但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世界遗产地旅游的热衷.这种热衷折射出人们的一种怀旧情绪,也折射出遗产旅游在现代人生活中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遗产地旅游发展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纠纷问题一直困扰着决策者,成为阻碍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世界文化遗产地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为例,对元阳哈尼梯田遗产旅游发展中利益相关者所构成的利益集团进行了网络凝聚性、关联性、互惠性、传递性、等级性和代理性指标分析,并提出5条建议:一是提升哈尼梯田利益关系由弱利益关系转变为强利益关系,改变利益集团间存在着的核心边缘利益关系格局;二是进一步加强各利益集团内部及之间的关联性;三要充分利用哈尼梯田利益网络高互惠性、高传递性特征,加强以企业和政府机构为顶点的组间利益传递,让利益流动逐步打破哈尼梯田利益集团之间的核心边缘关系结构;四是重点加强社区在利益关系网络中的参与机会与权力,对社区进行增权;五是利益集团内部要重点培育协调人和顾问角色,利益集团之间要重点培育企业与政府、社区、压力集团之间的守门人、代理人和联络人角色,以及社区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守门人、代理人角色.  相似文献   

15.
张世满 《旅游学刊》2012,27(4):9-10
旅游资源的主体是自然与文化遗产.纵观旅游发展史,游客大都是奔着名胜去旅游的,所谓名胜大都是优质遗产资源经过一定开发形成的自然与文化景区景点,古往今来,遗产旅游一直是旅游的主流.随着现代旅游规模越来越大,遗产资源的旅游利用强度越来越高,加上现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遗产安全所造成的威胁,遗产保护问题便提上重要日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构建了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理论模型,利用优化控制理论推导出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能性,通过相应政策调节,环境质量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可以达到总体或局部最优水平,政府收取的排污费对旅游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对旅游业资本积累产生了负面影响.通过对中国四大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旅游区进行实证检验显示:旅游环境质量与旅游业发展同时存在正、负相关关系,低排污费率反而对环境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高排污费率虽然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却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投资与利率呈负相关,但治理污染的公共支出却缺乏利率弹性,这些研究结论为环境保护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3-5年的轮休中,景点并不是一封了之,而是定期体检,不断采取保护措施。轮休期满,由专家评估,植被恢复健康、水土流失得到综合治理、野生动物恢复到一定水平、旅游设施没有安全隐患等几项标准齐备后,再重新开放。  相似文献   

18.
从发展的过程看待和实施对世界遗产地的开发与保护世界遗产都是通过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形成和遗留下来的,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活化石。从自然遗产来说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注重原生性;从文化遗产来说是要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注重原创性;从景观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