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国自改革之后非正规金融的规模得以迅猛发展。不论是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还是不发达的西部地区,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非正规金融都广泛存在。非正规金融在我国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直接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对金融制度变迁也起到了导向作用,因此近年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关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非正规金融在我国的城乡地区比较活跃,对于非正规金融也有很多学者关注.本文首先对非正规金融的含义及特点进行概述;然后说明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非正规金融由于自身特点克服了正规金融中的双重代理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促进中小企业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三个不同视角,来分析二元金融下我国城乡金融资源非均衡分布的现状及所产生的原因,探求金融资源合理的布局寻求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非正规金融在我国的城乡地区比较活跃,对于非正规金融也有很多学者关注。本文首先对非正规金融的含义及特点进行概述;然后说明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非正规金融由于自身特点克服了正规金融中的双重代理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促进中小企业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潘纬 《金融纵横》2013,(11):17-26
农村非正规金融是基于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以非正式合约形成的借贷行为或贷款组织等,在传统农业经济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作为"乡村社会"非正式制度维系下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在现阶段是需要正规化改造还是规范化改造,以及如何进行改造的问题成为实践中的难点和理论研究的热点。本文更多地关注欠发达农村地区,以贷款类非正规金融组织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与现实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基础、演进趋势及其发展取向进行分析,以更为全面、客观的视角描述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现状、趋势与问题,并根据我国农村实际系统回答了如何对其政策引导以及应该遵循的基本逻辑与原则。  相似文献   

6.
珠三角与粤西地区相比不论是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区域金融结构还是区域金融积聚效应都存在明显差异.区域金融的差异导致了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差异和区域金融的辐射效应的差异.因此,在构建珠三角区域金融中心同时,一方面要避免区域经济差距拉大,一方面还要发挥区域金融的辐射效应,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非正规金融演进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农村广泛存在非正规金融现象,对非正规金融的演进以及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探寻农村正规金融的制度缺失与非正规金融具有的经济效应、制度效应入手,运用制度变迁理论深入分析了非正规金融的演进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并指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应是市场诱致性制度变迁与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由于历史及制度方面原因,发展远落后于城市,尤其在资金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而正规的农村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农户对于资金的需求,因此大力扶持和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形成原因及发展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在当前应利用非正规金融的优势,加强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监管,明晰产权,让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相结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促成农村一体化金融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关注民间非正规金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金融》2005,(11):21-23
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当前信贷萎缩情况下,民间非正规金融活动较为活跃,研究其对当地经济金融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调查分析了近几年来三明市民间非正规金融活动的主要特点及对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并指出对其走势应关注的几个方面,提出了规范和引导民间非正规金融活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在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同时存在,对于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理论界长期存在分歧。本文从需求、制度以及成本三个角度分析了非正规金融存在的原因,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探讨其演进趋势,提出当前形势下应当选择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协同发展路径,并提出若干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双驾并驱的“二元经济格局”日益明朗。在此基础上,我国金融业也呈现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双轨运行的“二元结构”。考察我国非正规金融的现状,并对借贷合约成本进行经济学分析揭示非正规金融演变的条件,可以发现促进我国非正规与正规金融演变是解决中国非正规金融问题的有效途径,而这一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具体政策。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对一国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如同我国经济发展区域特征一样,各地区金融发展也呈现出板块阶梯的特征.由于地理差异、历史沉淀、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三省的金融资产存量余额与流量增速的变化存在明显的不平衡.中部地区在金融资源总量上占全国份额较小,贷款余额与贷款余额分别占全国总额的比例不足15%.在增长率上,中部地区不论是存款余额增长率,还是贷款余额增长率上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贷款余额偏低,资金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和积累的现象明显.虽然中部地区的贷存比略高于全国整体水平,但可能是居民储蓄存款偏低,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少等原因造成的.根据银行各项存、贷款总额与名义GDP的一期滞后之比得到的金融相关率,中部地区也低于全国整体水平,见表1.从股票市值看中部地区仅占总市值的12.76%.中部地区金融弱化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恒  张萌 《西南金融》2010,(5):24-26
本文在正规金融组织逐渐淡出农村金融格局的背景下,考察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状况。非正规金融组织凭借其"民间性质",有效降低了农村地区金融抑制的程度,弥补了正规金融组织留下的金融空白,这与其窘迫的生存现状是不相对称的。基于资本市场多层次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认为:我国应加强引导和发展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使农村正规金融市场与非正规金融市场相互协调,以共同解决农村地区的金融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现状,对其优势及缺陷进行了现论探讨,并提出在当前应利用非正规金融的优势,消除其不利影响,让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相结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撤并县域分支机构,县域经济信贷投入严重不足,在县域经济中形成瓶颈.与此同时,非正规金融在我国县域经济中日渐活跃,成为弥补县域资金缺口的重要融资方式.如何根据非正规金融的特点将其纳入金融有效监管的范畴,引导其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然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正规金融组织存在严重的不足,这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非正规金融在农村的发展优势信息成本优势。对正规金融机构而言,了解和监督分散的农户的信息成本过于高昂,而非正规金融由于血缘、人缘、业缘、地缘等各方面的原因,具有交易  相似文献   

17.
非正规金融与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非正规金融的发展逐渐成为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的话题,同时也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从现行的法律法规来看,非正规的金融组织未经政府批准或未被纳入金融监管进行规制,因此被贬称为"地下金融"或"草根金融"而蒙上了非法的阴影。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些非正规金融组织却不同程度上顺应了我国私营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其生存的土壤,因此,其存在是否合理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8.
一、山区银行的现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不断提高自身实力,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相对经济发达地区,山区银行不论是经营规模,还是人员素质等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缺乏竞争力.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9.
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协同性的实证分析:温州案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实证研究表明,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具有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协作的关系.本文把这种关系定义为协同性.本文通过对民间金融发达的温州市的个案研究,证明了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具有显著的协同性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对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供给结构上,还表现在利率变化与融资规模上.在此基础上,对这种协同性关系进行了理论归纳,最后是结论:要给非正规金融必要的制度空间;完善这种协同性关键是要发挥民间金融市场化的机制,避免政府直接干预;还须考虑金融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转轨经济中的农村非正规金融:一种分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转轨经济中农村非正规金融这种次级制度安排下,中国农村经济部门努力挣脱金融资源的桎梏而获得了发展.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是一个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政府与民间力量的博弈贯穿于整个制度变迁过程之中,而地方政府是推动农村非正规金融繁衍的一支重要力量.尽管中国银行业市场化进程加快,但银行业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却是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非正规金融的重要地位会有所削弱但仍然存在,而让非正规金融"浮出水面"乃实属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