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技财富》2006,(4):142-142
据国外媒体报道,Google先是推出了Google地球(Google Earth),随后又推出Google月球(Google Moon),目前,该公司又将服务范围扩展到火星,推出了Google火星(Google Mars)服务。  相似文献   

2.
混用     
大网站(Google、Yahoo、eBay、Microsoft、Amazon等)开放API(应有程序接口)、吸引更多的第三方开发商创建基于自己核心服务的应用产品已经不是新鲜事。第一个有名的例子是Google Map对自身API的开放,导致了ChicagoCrime.org的出现,它将芝加哥警局在线数据库中的犯罪记录与Google Map上的地图复合在一  相似文献   

3.
科技速览     
Google推出火星地图用户可自己探索火星据国外媒体报道,Google先是推出了Google地球(Google Earth),随后又推出Google 月球(Google Moon),目前,该公司又将服务范围扩展到火星,推出了Google火星(Google Mars)服务。 Google火星是一款基于浏览器的地图工具,用户只需在页面上点击鼠标,就可以对火  相似文献   

4.
《中国品牌》2008,(1):108-116
《Google品牌战略》内容简介那些能让一个品牌历久弥新的因素被称为品牌的基本要素,Google就具备这样的要素。隐藏在它背后的是一种对Google个性、Google文化,或者说对Google哲学,乃至Google品牌的一种感悟。  相似文献   

5.
当月快览     
《成功营销》2012,(4):12-15
正旧Google靠广告发财,因为它有很好的内容。它如同电视,制造好的节目,获得大多的广告。新Google看起来更关注广告本身。Google前员工詹姆斯?惠特克(James Whittaker)现在已经转到微软工作,他在微软的博客上撰文,谈及自己为何离开Google。他  相似文献   

6.
《成功营销》2008,(1):47-47
目前的消息是,《华尔街日报》的一个报道称,Google计划向用户提供将自己的数据存储在Google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上的服务,传闻Google这项业务的品牌叫做GDrive。  相似文献   

7.
《创业家》2010,(9):57-57
在美国,有一家Google投资的个人DNA服务网站正在走红,它叫做23andme。在北京,益基生物的创始人周慧君女士希望凭借她在美国基因科学界十多年的积累,把23andme的故事复制到中国,为中国普罗大众提供个性化的基因服务。  相似文献   

8.
张志 《成功营销》2011,(8):18-18
在社交媒体盛行的年代,昔日的巨头Google不甘寂寞,推出了全新社交产品Google+,将Google的在线产品整合,以此作为完整社交网的基础。为了让服务区别于Facebook,Google将赌注下在了一个方面:更好的隐私管理方式。Google+的中心要点是朋友和熟人的“圈子(Circles)”,庭  相似文献   

9.
Google 神话中,最引人注目并引致众多互联网公司效仿的莫过于它独特的企业文化。它那一对著名的聪明且酷的创始人、“70—20—10”原则、极客文化、奢侈的员工福利以及仿佛后现代艺术馆 幼儿园的办公大楼,都成为新经济中“知识员工”管理的典范。在它陕速的成长历程中,一大批最聪明的怪才趋之若鹜,当然,他们也正是 Google 创新的源泉。但当 Google 的员工增长到今年第一季度结束时的6790人之多,而且还在以每周100人的速度不断增加时,Google 经历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子商务》2007,(8):14-14
Google推出MyMaps个性化地图服务,网页应用程序融入地图搜索。 7月12日,搜索巨头Google将在自己的地图服务引入全新元素,帮助用户创建自己的个人化地图,例如在地图上标注出便宜的加油站以及世界范围最近的地震区域等。  相似文献   

11.
天山 《三联竞争力》2006,49(3):42-43
2005年,Google出尽风头,但这一年不仅仅属于Google,它只是其中最亮的一点而已。事实上,这一年中有很多公司的决策比Google更英明,投资者回报比Google股东更丰厚,只是它们未像Google那样引起空前关注,很多甚至从未登上过新闻头版。  相似文献   

12.
十月 《商务旅行》2012,(7):114-115
从现在起,你可以在电脑上看遍世界名画了,成本几近为零。我们要感谢的是Google Art Project。它不算新鲜事物。但到今年4月,Google宣布有来自全世界40个国家的151家博物馆同意加入该计划,网络上业已展出了来自46个博物馆的三万两千多件艺术品,这里面甚至包括了自宫。这,才是你最近终于注意到它的原因。Google Art Project其实算不上新鲜事物,它诞生于2011年的2月,而它的核心技术"街景"(Street View)更是2007年的老故事了。因此,之所以自4月以来,你能够频频地在微博上、电视上看到它的出现,是仰仗于Google强大的公关能力而非技术能力。Google Art Project在去年初刚启动时,只有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纽约市立博物馆等17家博物馆同意将自己的部分展品交给Google在网络上展出。Google所使用的拍摄技术,就是今年在两会上让所有爱睡觉的人大吃一惊的"亿像素"(Gigapixel image)。通过"街景"和"亿像素"的组合,那些已经习惯在Google Map上游览城市的人们,如今可以推开街边博物馆的门走进去了,而且每间展品几乎都可以无限放  相似文献   

13.
提到搜索引擎,不得不提的就是两大巨头google和百度。百度,人们习惯给它贴上“中国Google”的标签;Google,被认为是搜索最全面的工具。其实,无论是“中国的Google”,还是“Google中国”,都无法掩盖他们搜索之争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Google 正在成为互联网领域中最巨大的“深海章鱼”。Google 成立八年之期,市值千亿美元,年营收40亿美元,这家互联网最成功的公司,正在逐渐离开网络搜索的主营业务,像章鱼一般将无数触角伸向各个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现在的 Google 除了拥有比过去更加丰富的搜索功能,还拥有一家门户网站所能提供的大部分服务:新闻、电子邮件、即时通讯(IM)、日程管理、金融频道,甚至提供原先多由专业网站提供的视频存储(Google Video)、电子商务系统(GoogleBase、Froogle)等等。以上列举的还只是 Google 在互联网世界  相似文献   

15.
手包制造商路易斯威登正在起诉Google其法国附属公司侵犯了自己的商标权。11月3日,威登和Google的律师将在法国巴黎参加一次预备听证会,据称威登是在8月6日提交指控Google侵权的诉状的。两家公司现在均对这一诉讼没有发表评论,这已经是针对Google的在线广告服务向法国法庭提交的第三份诉  相似文献   

16.
百度 VS Google:暗战下的中国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到搜索引擎,不得不提的就是两大巨头google和百度。百度,人们习惯给它贴上“中国Google”的标签,Google人们认为是搜索最全面的工具。其实,无论百度是“中国的Google”,  相似文献   

17.
沈琦  汤艳 《电子商务》2013,(6):54-55,63
云计算是当前信息技术研究的重要领域,平台即服务(PaaS)已经成为业界探讨云计算的热点之一。对于一般中小型企业,Google云平台在云应用的开发、维护和升级的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对Google云平台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从行时环境、数据存储区和可扩展的服务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网上的内容浩如烟海,要获取有用信息就象大海捞针。所以需要一种优秀的搜索工具,把网上繁杂的东西整理成可用的内容。在Internet中有许多搜索引擎。你也许用过很多搜索引擎,但你是不是到现在还没用过Google呢?如果还没有,不妨这时试试看,你会发现它确实与众不同!(不用Google太可惜呀) 为什么我要用Google Google的出色之处在于它能根据互联网自身的链接结构对相关的网站进行自动分类。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你每次查询都能迅速找到准确结果。Google系统能依据网络的自身结构,清理杂乱的信息,有效地组织资源。Google的搜索支持不是传统的简单内容目录,也不是那种变相商业广告,Google以其特有的网页级别——已其PageRank专利技术,打破了传统的网络分类概念,带来了网络搜索的新革命。该技术是基于网页自然结构,任何网页都能迅速直接地链接到另一个网页,而无须通过任何媒介。客观性与其它搜索引擎比,Google可说是客观而公正的,它用复杂而全自动搜索方法排除了任何一种人为干扰的可能。Google不会  相似文献   

19.
Google Fans     
我从来没有羞于承认,我是个 Google fan,从1999年我第一次使用 Google 开始。我享受着Google 给我带来的种种好处,更重要的是,我享受着 Google 带来的完全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1999年,中国互联网上还没有那么多流氓软件和流氓公司,但 Google 的出现仍然显得很另类。它的首页跟我见过的所有网站的首页都不一样,第一眼看  相似文献   

20.
周舒婕 《新财富》2011,(8):22-23
谷歌的社交战略再度出击,先有社交搜索服务“Google+1”,再有“Google+”直接剑挑Faoebook,背后的逻辑其实非常朴实:一切向广告看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