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军人被普遍认为是一个承受较高强度工作压力的群体.而基层军官因工作性质、环境往往承受着更大的工作压力.既要从组织层面的管理上提供缓解基层军官工作压力的途径与氛围,更要从个人层面的管理上学会缓解工作压力的手段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心理资本理论对470名新生代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法分析新生代员工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对新生代员工而言,职业发展压力、期望压力和经济压力属于积极压力,而工作本身压力和人际压力属于障碍压力;2.心理资本及其4个单一维度均与工作绩效呈显著正相关;3.心理资本在新生代员工工作本身压力与任务绩效、人际压力与任务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资本在职业发展压力、期望压力和经济压力对工作绩效影响中起完全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员工压力管理中积极压力源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压力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然而现有的压力管理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员工工作压力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文章以探索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压力源为目的,以"哥本哈根社会心理学问卷(Copenhagen Psychosocial Questionnaire,COPSOQ)"为研究工具,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结合现有理论,对工作压力的积极影响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现实工作中是存在积极压力源的,通过对积极压力源的控制可以使员工的身心处于积极、健康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面对工作压力导致的种种现实问题,本文在科学认识压力与压力管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企业实行压力管理的思维障碍,然后借鉴国外实行压力管理的经验得出了几点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前人对工作压力源的研究多以制造业员工、教师、护理人员等为研究对象,对饭店业员工的研究却很少,研究现状与该行业员工所面临的高水平压力的严峻现实极不相符。以沿海地区8家完全服务饭店389名一线员工为研究样本,采用PASW18.0多重相应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访谈等研究方法,结果表明饭店业一线员工的工作压力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工作超负荷、职业发展以及分配不公平。研究结论对饭店业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孙宁云 《魅力中国》2011,(17):43-43
随着员工工作压力的加大,我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已经展开了对工作压力的系统研究以及对有关策略的深入探讨。研究表明,过度的压力对员工个人和企业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要缓解员工工作压力,必须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分别采用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现状,对煤炭企业员工压力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大多数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都存在共同因素,基本来源于社会、企业、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然而,对于煤炭企业的员工而言,职业的特殊性无形中增加了心理压力,煤炭企业实施压力管理已刻不容缓.当前,压力管理中的相关理论大多以西方企业文化为背景,各种理论从不同的侧面分析了压力的形成,需要将工作压力理论和压力管理策略科学运用到我国煤炭企业管理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分类框架指出,工作压力源可依据其性质及效果分为挑战性压力源与阻碍性压力源,表明压力亦有"好""坏"之分。本文在介绍了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概念内涵与测量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的认知交互理论、资源保存理论与工作要求—控制模型等基础理论,以及相应的作用效果模型,并梳理了有关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作用效果的实证研究结论,最后对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消极的工作压力给企业及其员工造成了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企业亟待有效的管理措施应对这一状况.文章从预警机制、诊断机制、控制机制3个环节阐述工作压力管理机制的建立,以帮助企业成功抵御消极压力,迅速恢复积极压力状态.  相似文献   

10.
压力是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人文科学领域的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工作压力方面的研究。在当今讲求人本主义管理的时代,管理者更注重工作压力与员工绩效的关系。饭店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服务的提供者和享受者不可避免地产生摩擦,导致压力的产生。文章旨在通过对星级饭店员工压力源的分析,寻求合理解决工作压力的途径.对于服务行业员工压力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龚素芳 《华东经济管理》2014,28(10):120-127
情绪智力作为独立于智商、人格之外的重要个人特质,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因素,如工作压力发挥影响;不当督导与情绪智力及工作压力的紧密联系值得关注。文章着重探讨领导及下属双方的情绪智力对不当督导可能具有的影响,以及下属情绪智力在不当督导进一步引发工作压力的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通过对215对领导-下属配对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领导情绪智力对下属感知的不当督导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下属感知不当督导程度越高,工作压力越大;不当督导在领导情绪智力与下属工作压力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下属情绪智力越低,领导情绪智力与不当督导之间的关系越强。下属情绪智力越低,工作压力越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小学教师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教师应调整压力心态,形成合理认知;提升专业素养,注重教学反思;做好三个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争取早日走出压力的困扰。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已初步形成,但发展依然缓慢,多为大型国企所带动,中小企业的参与度不高。缺乏多样化的年金计划模式供不同的企业选择,成为制约企业年金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从不同类型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在深入分析企业选择年金计划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年金不同计划模式的特点,对国有大型企业、三资跨国企业、中小型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四种不同类型企业各自适用的年金计划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孙群  孙金成 《特区经济》2007,226(11):184-186
20年代80年代以来,我国对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并在总结经验和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的基础上,确立了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的目标。企业年金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都处在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对安徽省部分大中型企业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我国当前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进一步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企业年金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一套完善的企业年金制度。与企业年金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行企业年金制度存在着明显的法律法规缺失、政府税收优惠不明显及基金投资渠道不合理的现象。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企业年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企业年金制度的设计应及时建立针对企业年金的法律法规体系;合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强化对企业年金的监管和扶持;结合实际逐步拓宽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16.
建立强制性企业年金制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探讨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的构架时,部分学者认为应发展为强制的企业年金计划,而更多的学者是将非强制性作为既定的前提。通过比较分析强制性与自愿性企业年金计划的利弊,探讨中国在强制性和自愿性企业年金制度的选择中需考虑的问题,可以认为在现有国情和制度框架内,自愿企业年金计划更为合理。但是,如果制度框架和国情发生了变化,是否仍实行自愿企业年金计划就值得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张英明 《改革与战略》2012,28(9):61-64,7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波至今已近四年,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前所未有.美国、英国和欧盟为防止危机对经济的进一步拖累,纷纷提出自己的金融监管改革计划,以应对危机.文章首先介绍了美国和欧盟金融监管改革的发展历程,然后总结了美欧金融监管改革对我国加强金融监管的启示,最后结合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新动向,并从市场化、风险控制和构建合作机制等三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企业年金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不少人在物质财富中失去方向,贪污舞弊,使会计行业中"诚信"这个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对于当今会计职业道德的严重丧失,我们必须从企业制度和内部控制,会计人员自身等各个方面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尽快的使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问题走出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19.
石灰石法与双碱法脱硫除尘应用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灰石法与双碱法是工程应用较为成熟与广泛的两种燃煤锅炉脱硫除尘技术方法。本文对两种方法的技术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以某单位的燃煤锅炉为例,计算了两种方法的经济成本,并对二次污染、职业健康风险等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综合权衡上述各种影响因素及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给出了推荐的燃煤锅炉脱硫除尘方法。  相似文献   

20.
Osamu Saito's pioneering research into the long-term changes in occupational structure of Japan has inspired scholars to take a fresh look at structural change in other countries. This article offers a case study of Indonesia. We find a rather slow pace of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until the 1970s – the immediate post-war period even saw a reversal of trends. After 1970, during a growth spurt, employment growth in manufacturing was not impressive, and services were an even more important source of employment. The role played by by-employment is also analysed, demonstrating that in 1905 the economy was quite diversif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