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卫东 《济南金融》2009,(12):76-79
在目前的农村信贷市场上,以农村信用社为主的正规金融和私人借贷等非正规金融构成了信贷的供给方。但由于种种原因,作为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在担负起支农、兴农责任时,尚有部分保留,而非正规金融由于"先天不足",其借贷活动的规范仍需长期的政策引导与市场监管,这就导致了"涉农贷款难"。为此,本文从"三农"的角度,用微观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对当前农村信贷配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解决"涉农贷款难"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潍坊市农村信用社在当地人民银行指导下,试验推出了"新居乐"农民住房消费贷款,因其顺应了农民实际需求,并兼容新农村建设、启动农村消费和金融支农等多项政策要求,因而具有改善民生、启动消费和培育信贷增长点等乘数效应而并被迅速推广.  相似文献   

3.
(一)制约县域金融信贷支农的主要因素 1.信贷需求与信贷供给的错位影响了信贷支农的效果.通过对某县级市的调查,发现目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由于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资金需求压力及贷款难度明显降低,相反,传统农业经济、涉农产品出口企业、农户等贷款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信贷需求者与信贷供给者所处利益的不同层面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省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制规范改革尚未到位,信贷支农政策不配套,还存在农户贷款额度小、利润薄、风险大、户头多、工作量大的畏难情绪,致使农户贷款面小、手续繁杂、方式单一,难以满足农村经济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农民“贷款难”问题依然存在。为开创我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新局面,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本文试就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农工作思路进行探索。 一、坚持农村信用社合作制改革方向,找准市场定位,牢固树立扎根农村,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进一步提高对支农工作的认识,增加支农工作的责任心。随着农…  相似文献   

5.
以下笔者从当地农民渴望得到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方面,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 一、农村信用社加强为农服务的必要性 (一)是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与光荣任务. 首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对包括农村信用社在内的农村金融机构提出了支农任务和要求,要大力组织支农资金,继续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投入,转变支农工作作风,改进农户贷款管理方式,认真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拓展信贷支农领域,巩固和发挥农村信用社在为农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其次,朱镕基总理去年在江苏考察工作时指出:"当前特别要重视和发挥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重要作用,农村信用社是最好的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要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和引导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使它成为新形势下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6.
李岩柏  申作亮 《济南金融》2006,(12):109-110
1999年以来,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作为一项过渡性金融政策措施,对增强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改善经营管理、引导信贷投向、缓解农民贷款难等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2003年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启动,以及国家在支持“三农”发展方面采取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农村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支农再贷款政策已经与现实要求脱节.亟需做出调整。本在对政策调整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揽子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较农村信用社的略低,定位合理,业务发展较快,甚至出现了贷款客户"搬家"的现象,农户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有趋利性和降低成本的需求。现状:放贷机构增多、信贷品种增多、资金投放增多在国家支农、扶农、惠农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涉农金融机构围绕兴农、富农和调整信贷结构的需要,进一步加大了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农户贷款呈现出"三多"的良好局面,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长期以来基于熟人社会的非正式借贷现已难以适应规模经营与农业转型发展,如何提高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是当前农村金融工作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农户家庭不同生产经营特征出发,探讨农村金融机构行为偏好,可为该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度数据,在对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供给行为进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证研究发现:农村金融机构偏好于风险分散、产业融合经营的农户家庭,而对单一生产经营的农户家庭不存在显著偏好;农村金融机构在"行政—经济"张力下,其选择性机会主义行为表现为保证涉农贷款"不出事",而不是激励农户"更赚钱".现阶段政策驱动下,农村金融机构主动性不足,阻碍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限制了正规金融在农村信贷市场的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9.
化越 《甘肃金融》2002,(12):58-59
为了改变农业生产增长缓慢的现状,缩小城乡差距,人民银行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开展了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创建"信用村"活动,取得了社兴民富的双赢效果.一是农民得到了实惠,推动了信贷支农工作向纵深发展.二是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激活了农民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三是深化了金融支农服务,密切了农村信用社和广大农户之间的关系.四是有利于信用社规避风险,活化了业务经营.五是重塑诚信,培育了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6~2011年统计数据,本文对中国实施农村金融新政以来信贷支农能力建设绩效展开评估。结果发现,尽管金融机构支农信贷投放意愿有所增强,涉农贷款规模持续扩大,但是涉农贷款承贷主体的"非农户"倾向和涉农贷款用途的"非农业"趋向不容忽视。本文主张通过政策诱导扎实推进农户优先型和现代农业导向型金融机构信贷支农能力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1.
2007年以来,中国农业银行按照“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总体要求,稳步推进股份制改革,强化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积极实施经营转型战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服务“三衣”,产品先行。  相似文献   

12.
陶艳艳 《银行家》2006,(11):83-85
2005年10月19日,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宣告成立。这种变多级法人治理结构为一级法人治理结构,变合作制为股份制的模式,变的是体制机制,不变的是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一贯宗旨,是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一次全新的探索。与大多数创新相同,组建北京农村商业银行的这种农信社改革模式在倍受赞扬的同时也遭到了不少置疑,这些置疑源于对这样一个困惑:农村商业银行究竟能否从体制、机制、业务上从原来的农村信用社脱胎换骨,实现质的跨越,从而避免使改革仅仅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0月28日,由中国农业争行与中国农村金融学会联合主办的“2009中国农村金融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全球化时代的农村发展与农村金融”为主题。  相似文献   

14.
李兴中 《银行家》2003,(10):112-113
<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正式出台,使讨论了八年的农信社改革方案终于得以亮相.专家称此次农信社改革试点将启动新一轮农信社的全面改革,这让处在第一线的农信社员工们看到了希望.然而,每一项新政策会在立足点不同的人们中产生不同的议论,这些议论无疑对新政策的落实与实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近期,农村金融电商"蓝海"风起云涌。浙江辖内银行机构纷纷开设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催生出"互联网+农村金融"的新业态。然而银行在推行过程中,始终难以找到符合自身未来发展的运营盈利模式,平台业务推广遇到瓶颈。本文以农村小法人机构的发起为例,通过调研浙江省辖内农村金融电商平台,首次创新性地提出了农村"金融—电商"封闭环模型,并着重分析了此模型下银行环接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盈利模式,同时以数据仿真对其前景做出了预估,论证了该盈利模式具有可持续性,以资新业态的监管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农村税费改革进行了分析,提出解决当前我国农村税费改革问题的建议措施,一是改革农村行政管理体制,精简乡镇政府机构;二是健全农村财税体制,解决经济上的后顾之忧;三是建立减轻农民负担责任制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已进入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时期,"三农"的内涵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随着农民职业、收入、财富的差异扩大,农民作为一个群体出现分化,农民的内涵已扩充为传统的从事种养业的专业农民、在从事传统农业的同时还从事农村二三产业的兼业农民、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等。随着要素投入的扩大化、生产组织形式的多元化,新时期农业的内涵,已由传统的种植养殖,扩充到包括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流通、现代农业生产服务等农业生产上下游。在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城镇化和县域新型工业化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新时期的农村已发展为"大农村"的概念,农村的外延,已经扩展到整个县域。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田东模式"创新经验,分析了田东金融标准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影响到中国一半以上人口的生计,是实现“中国梦”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党和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本文从城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入手,提出要结合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乡镇企业、乡村旅游,构建有中国特殊的“三位一体”农村经济体系,有效发展、提升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