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监管研究》2017,(8):111-114
国际监管组织1.金融稳定理事会发布全球性银行(危机)处置计划实施指导文件2017年7月6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公布了两份指导性文件,以协助监管当局实施FSB总损失吸收能力标准("TLAC标准"),并促进(危机)处置持续获得重要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服务。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内部总损失吸收能力的指导原则,TLAC标准确定了G-SIBs应持有的工具和负债的最低要求,以备银行在(危机)处置的自救中随时可用。在(危机)处置中的银行连续获得金融市场基础设施(FMI)方面,有效处置的一个关键目标  相似文献   

2.
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于2015年11月公布了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监管规则,大幅提高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的广义资本充足要求。从监管有效性、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价标准、公司股权结构、企业激励机制、资金来源稳定性、债券市场发展阶段、市场融资结构等方面综合考虑,中国应稳妥审慎推进TLAC监管实施。如完全套用欧美国家模式实施TLAC监管,将可能大幅推高银行合规成本、对债券市场形成压力、加剧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等。因此,中国应持续加强国际监管沟通,争取长期豁免实施或进一步推迟实施TLAC监管;实施模式上,建议统筹考虑风险防范和金融发展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性安排稳妥、审慎、有序地实施TLAC监管。  相似文献   

3.
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作为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对全球性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提出的资本要求,有助于弱化G-SIBs出现风险时的外溢效应。本文根据TLAC资本要求,模拟测算出作为G-SIBs的我国四大行TLAC资本缺口约为3.4万亿人民币,资本补充压力较大。通过分析美国、日本和德国G-SIBs在TLAC资本补充方面的经验,为我国四大行在TLAC资本补充方面提供创新TLAC合格债务工具、充分利用境内外金融市场融资以及提高TLAC合格债务工具发行比例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周权 《中国金融》2022,(2):68-70
<正>2021年10月29日,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当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目前实施对象为2022年1月1日前被认定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的商业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根据《办法》规定,2025年初起G-SIBs的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风险加权比率不得低于16%,2028年初起不得低于18%;TLAC杠杆比率2025年初起不得低于6%,2028年初起不得低于6.75%。《办法》与国际规则接轨,  相似文献   

5.
2019年1月1日,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要求正式在发达经济体实施。本文选取了达标效果较好的德意志银行、瑞士银行和汇丰集团等三家机构进行研究后发现,不同银行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了夯实监管资本、发行合格TLAC工具及降低风险密度等达标策略。根据新出台的"中国版"TLAC要求,我国将于2025年1月1日逐步达标。与国际同业相比,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TLAC充足率偏低,中长期面临较大压力。建议监管机构着力优化金融结构,引导银行建立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做好顶层设计,培育和发展合格TLAC工具市场;借鉴国际经验、考虑本国特色,充分进行TLAC最低要求豁免安排;优化风险加权资产监管,降低资本消耗。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尽快探索发行合格TLAC工具;统筹资本补充策略,降低资本补充成本;降低风险密度,优化资产负债管理。  相似文献   

6.
2019年1月1日,针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原则及条款》(TLAC要求)在美国正式开始实施.通过对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两家典型机构的研究发现,美国G-SIBs主要采取了发行合格TLAC债券、降低资产风险密度和压降系统重要性得分等达标措施,而美国监管部门也配合推出"祖父条款"、单点处置框架等政策,促进本国G-SIBs在成本可控条件下实现达标.根据"中国版"TLAC要求,我国G-SIBs将从2025年1月1日起分阶段满足TLAC要求.建议我国G-SIBs应充分利用低利率环境尽早发行TLAC债券,扩大内评法覆盖范围,优化资产配置,降低资产风险密度,并采取措施控制系统重要性得分的上涨.  相似文献   

7.
<正>国际监管组织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介入风险识别和管理"最终指南2017年10月25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介入风险识别和管理"最终指南(Guidelines on 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tep-in risk)。介入风险是指银行在超出或不存在合同义务的情况下,为遭受财务压力的经济实体提供财务支持的风险。介入风险指南建立在巴  相似文献   

8.
<正>国际监管组织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加强《开户通用指南》对反洗钱和打击恐怖主义融资的指导2016年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开户通用指南》(以下简称《开户指南》)的最终修订版本,《开户指南》在2003年首次出版。巴塞尔委员会认为将该指南作为《有关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健全风险管理的一般指引》(以下简称《一般指引》)的附件予以发布具有重  相似文献   

9.
毕思 《新疆金融》2010,(6):18-29
<正> 一、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近期监管改革措施危机爆发以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总结危机教训,于2009年12月发布了《增强银行业抗风险能力》和《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与监测的国际框架》的征求意见稿,并被业界称为"巴塞尔Ⅲ"。全球银行业和监管当局都对"巴塞尔Ⅲ"提出了各种意见和建议,主要观点及争议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国际监管组织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修订后的流动性覆盖率标准2013年1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修订后的流动性覆盖率标准。流动性覆盖率是巴塞尔协议Ⅲ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由二十国集团(G20)首脑批准的流动性的全球监管标准。它指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与未来30日现金净流出量的比率,反映了当商业银行面临严重流动性  相似文献   

11.
<正>国际监管组织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标准2016年4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标准,该标准修改了委员会2004年版本的利率风险监管规则,2004规则设定了银行对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识别、测度、监督与控制的监管前景预期,以及有关的监管问题。对2004规则的重大改进包括:为银行对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管理进程的预期提供更加广泛的指引,提高披露水平,更新标准化的框架,设置更严格的标准以识别异常银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标准反映了自2004年该规则首次发布以来的市场与监管实践的变化,鉴于目前在多个国家出现的异常低的利率水平现象,该标准是  相似文献   

12.
<正>国际监管组织1.巴塞尔委员会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更新后的评估方法和更高的损失吸收能力要求》2013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更新后的评估方法和更高的损失吸收能力要求》。这一框架性文件规定了巴塞尔委员会评估和确定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最新方法,还介绍了将运用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额外损失吸收能力要求、逐步采纳上述要求的过渡期安排以及超过特定规模的银行需要遵守的披露规则,以使得该框架能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运作。该文件政策措施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解决当前监管政策(第三版巴  相似文献   

13.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是制订银行业监管标准的主要国际机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纳并遵循其发布的各项标准及规则.在国际银行业务日趋繁杂的形势下,该委员会在现行国际标准(Basel 1)的基础上,重新制订银行就其风险应持有"监管资本额"的国际标准,即<新巴塞尔协议>(Basel 2).欧美银行监管机构由此产生巨大分歧.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7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近三年以来持续收集和分析各国大型银行数据,在校正完善评估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基础上,发布《更新后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方法及额外损失吸收能力要求》文件,对系统重要性评估方法、披露要求、额外吸收损失能力要求等政策框架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本文对该政策文件进行了研究整理。  相似文献   

15.
李礼辉 《中国金融》2012,(14):25-26
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积极推进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出台了包括巴塞尔协议Ⅲ(BaselⅢ)在内的一揽子改革方案。中国银监会充分结合国内银行业具体实践,务实推进国际新监管标准的落实工作,于2012年6月正式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的出台,是中国银行业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发布后,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对银行业提出了新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和贷款损失准备要求。监管新规对保障银行体系的稳定、增强银行风险防范和损失吸收能力具有积极意义,但也给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带来一定压力。为了将落实银行业监管新规与提升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有机结合起来,商业银行应平稳有序实施新的资本监管标准,根据新的信用风险权重调整资产结构,积极探索资本工具创新,在加强流动性管理的过程中推进全面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7.
王欣 《银行家》2011,(10):28-29
由于银行特殊的负债经营结构,资本充当着银行风险的最后防线,被广大投资者和监管当局所格外看重。2010年12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BaselⅢ")的最终文本,它强化了资本工具的损失吸收能力,扩大了资  相似文献   

18.
<正>国际监管组织1.联合论坛发布《抵押贷款保险:市场结构、承保周期和政策含义》最终报告2013年8月,联合论坛(由三大金融行业国际监管组织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监会组织、国际保险监管官协会组成)发布名为《抵押贷款保险:市场结构、承保周期和政策含义》的最终报告。报告指出,最近几年的实践,尤其是在2007年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爆发的事件,证明了抵押贷款保险在最坏的长尾事件(Tail Events)中承受着显著压力。据此,该报告检查了抵押贷款保险公司与抵押贷款发放者及承销商之间的交互作用,并提出如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看,监管要求会催生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需求。文章基于我国TLAC监管框架,对TLAC缺口开展静态和动态测算,并参考海外TLAC监管达标路径的经验,展望我国TLAC达标的路径和工具:政策引导存款利率下降+拨备覆盖率下降,银行内源性资本积累速度或将提高。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或将成为未来几年银行的主要融资工具之一。可以合理运用存款保险基金的抵扣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货币市场》2004,(10):19-19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是1975年由十国集团银行监管当局设立的组织。1988年7月,委员会制定了(《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持有的总资本至少达到其风险加权资产的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