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测算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抑于外部环境和内生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增速步入换挡期,原有经济增长动力已无法支撑高速增长。本文综合考虑供给因素和制度变革、资源环境等约束条件,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状态空间模型对2014-2030年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为6.1%左右,2030年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为5.0%左右。虽然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开始逐步下降且实际增长速度有所降低,但我国可通过增长阶段转换和发展方式转型,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经济依然充满机遇,更具活力、创造力和可持续性,更加接近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新增长阶段,更加适应新常态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中国经济周期拐点预测问题,考虑体制变革、通货膨胀预期、货币政策、国际贸易与投资等因素,本文构建一个状态空间形式的多参数动态系统,应用Kalman滤波估算中国1978-2011年潜在经济增长率等变量并用VAR模型进行检验,结合对中国经济周期特征和规律的经验判断形成预测思路:当经济运行超过可接受产出缺口区间阈值时,根据扩张期长而收缩期短的新特征,判断拐点的大致位置,若此时监测到潜在经济增长率趋势变动,则可对拐点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3.
新常态是当前经济领域的的一个热门词汇,但对其具体内涵尚缺乏清晰认识。本文基于劳动增强型生产函数法估算了2014-2020年浙江潜在经济增长率,基于金融危机后上市公司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数据预判浙江产业结构变迁趋势,通过这些探索性的研究,试图拨开新常态下浙江经济的些许迷雾。  相似文献   

4.
谢作诗 《理财》2013,(12):87-87
潜在增长率是管理一国经济极其重要的一个指标。经济不能超越潜在经济增长率,否则会出现过热和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反事实实验方法对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我们建立了一个标准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以模拟中国的储蓄率变动,然后运用反事实实验分别检验了1992~2007年期间人口增长率、资本回报率、折旧率、政府支出在GDP中的份额、TFP增长率对储蓄率的影响,结果发现TFP增长率的变化是解释中国储蓄率变动趋势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中国面临与美国一样高的资本初始存量和相同的TFP增长率,则中国在此期间与美国储蓄率的差异将会大大低于中美储蓄率的实际差异。所以,中美之间的储蓄率差异可能并不需要由中国的各种独特性因素来解释。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产函数法的省际全要素生产率估算:1990-2008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可靠的统计数据来源和方法,我们利用生产函数法对我国各省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我国各省资本产出弹性是偏高的,而且资本产出弹性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说明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以投资型外延增长方式为主,长期来看是不利于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而且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各省全要素生产率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这为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促进落后地区发展,应加强公共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投入,引导东部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技术,从而促进各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我国1986至2017年经济数据的特征,讨论了HP滤波测算潜在产出的不同平滑参数选择问题。结果表明:一是两种滤波器大致上反映了1986-2017年我国产出缺口率正负交替波动的经济周期情形。二是运用平滑参数6.25的HP滤波计算出来的结果比运用平滑参数100的HP滤波计算出的结果更符合我国经济的真实发展状况。三是基于平滑参数6.25的HP滤波分析结果显示未来的经济增长率仍然至少有达到6%的潜力,以此为依据可以作为未来经济发展政策制定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产函数法的我国潜在经济增速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在产出和潜在经济增速是宏观经济研究的重要方面。运用1978~2011年宏观经济数据,基于生产函数法估计此阶段的潜在产出和潜在经济增速,结果表明:1978~2011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速平均为10%,产出缺口呈现正负交替的古典经济波动周期,全要素生产率开始呈现下降趋势。预计我国2012~2030年的潜在经济增速平均为7.1%,因此未来需要加强金融改革,打破行业垄断,提高教育和科技研发的投入,加快实现经济转型,以此促进经济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详细测算了我国的资本存量,在此基础上,根据生产函数法,综合考虑了资本、劳动力数量、劳动力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得到要素投入的动态产出弹性,以对我国1978-2012年的潜在产出进行测算。进而,立足于我国宏观经济新常态的特点,对影响未来经济增长主要变量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从而对我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潜力进行预测。根据测算,在基准情景下,2016-2020年我国经济平均增速约7%。未来几年,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减弱,劳动力数量的变化对经济增长有一定负面影响,应极大重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新常态下,金融风险凸显,从而使得在商业银行效率分析中融入风险因素更加必要。本文以2009~2018年23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利用全局参比的非导向超效率EBM模型对商业银行风险约束动态效率——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经济新常态的指标体系,并分析了经济新常态对商业银行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影响。经过分析,本文得出结论如下:第一,商业银行受风险约束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在样本期间内没有呈现出明显的上升或者下降趋势,且与无风险约束的Malmquist指数相比波动性更大;第二,经济新常态对商业银行风险约束动态效率的影响是复杂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与风险约束动态效率无关。鉴此,商业银行应强化风险管理能力,重视新技术领域和消费领域的金融服务,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自身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徐忠  贾彦东 《金融研究》2019,465(3):1-17
本文分别利用生产函数法、状态空间模型、宏观计量经济模型及DSGE模型四种方法,对我国1993-2018年的潜在产出进行了估算,详细分析了其变动原因和政策含义,并给出未来10年的趋势预测。主要结论有:(1)1993-2018年我国潜在产出呈现出逐步放缓走势,平均增长率为9.4%,略低于9.5%的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其中,全要素生产率趋势平均增速为3.6%,资本投入平均增速为11.7%,劳动力投入平均增速为0.6%,对潜在产出增速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38.3%、58.3%和3.4%。(2)近年来潜在产出增速的趋势性放缓主要源于高投资并未形成有效资本,进而导致有效资本投入对潜在产出的拉动力持续走低。而投资专有技术进步放缓,投资调整成本上升,资本形成效率快速下降,是有效资本投入不足和潜在产出放缓的深层次原因。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3)劳动力市场搜寻成本较高,供需结构不匹配,导致劳动的增长贡献率较低,我国的人口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发挥,进一步加剧了近年来潜在产出增速的趋势性放缓。(4)如果不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来5-10年我国潜在产出平均增速仍将缓慢下降。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潜在产出增长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在劳动投入方面。(5)政策上,应在平衡好短期需求与中长期改革目标基础上,以结构性改革为导向,完善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力质量,降低就业主体的搜寻成本。着力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更加注重优化投资质量和结构,提高投资专有技术进步水平。  相似文献   

14.
据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今年二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6%,较一季度8.1%的数值继续回落,但依然处于预期区间。经济回落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美日经济复苏乏力等外部经济减慢的影响,对我国出口形成一定的不利作用;二是政府部门采取的包括房地产调控措施在内的主动调控的结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把GDP增速的预期目标调整为7.5%。因此提高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  相似文献   

15.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将对我国能源生产消费乃至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运用多种方法比较,通过设定高、中、低三种碳排放情景,建立了包含碳排放因素的状态空间模型,并用以研究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和各要素贡献率。研究结果发现,近20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为8.8%,碳排放产出弹性为17.2%,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为0.8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9.6%。在此基础上,本文对2021—2030年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了预测,在高、中、低碳排放场景下,我国经济潜在平均增速分别为5.18%、5.10%和5.01%。根据趋势外推结果,我国在2035年能实现gDP比2020年翻一番的经济发展目标。考虑到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与固定资本形成的相关性,在不同碳付费配额、不同碳排放贡献、不同资本产出弹性的情况下,将对潜在经济增长率造成不同影响。根据以上结论,本文从低碳战略转型、碳减排技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等角度,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产函数在现代定量宏观经济研究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它引申出的生产函数法是目前国际官方机构进行潜在产出以及产出缺口估计的主流方法;另一方面,生产函数作为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的核心,是研究一国经济增长动力以及预测经济增长中长期前景的重要工具。本文创新性地完全依据国民经济核算数据构建了中国可变折旧率、可变要素弹性的生产函数,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动力以及经济增长前景问题进行了审慎的研判。结果表明,代表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平均贡献率接近30%。据此预测,未来20年我国的潜在经济平均增速在7.0%一7.5%之间;但在悲观预期下,十四五后期的潜在经济增速将回落至6%以下。  相似文献   

17.
<正>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21年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经济总量或将突破110万亿元,名义GDP增速将在8%以上,两年平均增速5.1%左右,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约为15%,与2020年基本持平,在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方面保持了全球领先地位。虽然如期完成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6%以上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已无悬念,但要使2022年经济增长回归至疫情前水平,  相似文献   

18.
潜在GDP这个概念是奥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值。潜在GDP也称充分就业GDP。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估算我国潜在GDP,并得到了相关结果。  相似文献   

19.
《新疆金融》2011,(8):32-48
<正>一、引言为了更好地分析经济增长情况,本文估算了固定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并主要从固定资本存量增长方面分析2011年到2020年间的潜在产出增长情况,进而从总需求角度进行验证和预测。1978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固定资本存量和潜在产出也大幅提高。我国的一些学者估算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固定资本存量,邹至庄(chow,1993)以1952年为基年,根据1952年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固定资产净值测算全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新常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新常态"经济的含义"新常态"(New Normal),顾名思义,就是指"反常的现实正逐步变为常态"。据统计,2002年,"新常态"一词在国际主流媒体中每个月出现50次;2011年,"新常态"一词每个月出现700次。2002年,美国的"新常态"主要含义是两条:(1)无就业增长的经济复苏;(2)恐怖主义距离日常生活更近(当时正值9.11恐怖袭击之后)。2010年第40届瑞士达沃斯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