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细致考察了生命周期、年龄结构对家庭资产配置和财富构成的影响及区域间影响差异。研究发现,老龄家庭对房产、银行储蓄的持有比重更大,而对股票、基金等风险资产的持有比重更小;家庭老龄人口比重的提高,会促进家庭银行储蓄和房产的投资,同时,会抑制家庭对股市、基金等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人口学变量如家长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规模等和家庭财富、收入对家庭财富构成也都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年龄结构在中西部地区,对城镇居民家庭股票、基金投资行为的抑制效应要高于东部地区,而对家庭房产投资的边际影响要低于东部地区,同时,年龄及年龄结构可以通过降低家庭风险偏好和提高预防性储蓄进而影响家庭金融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2.
余静文  姚翔晨 《金融研究》2019,466(4):20-38
人口年龄结构是影响宏观经济的重要因素,不仅能够通过“人口红利”影响经济增长,也能通过金融资产需求作用于金融结构,进而影响经济增长。首先,本文基于宏观数据发现人口年龄结构与金融结构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伴随老年人口占比的提高,金融结构更偏向间接融资,且以金融行为来衡量的风险偏好程度显著下降;其次,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微观主体对金融资产需求的角度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对金融结构的影响机制,分析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对风险资产参与行为及风险态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家庭老年人口占比越高,家庭参与股票或基金投资意愿及比重越低;对于已持有风险资产的家庭,老年人口占比提高,家庭风险资产持有比重会降低。此外,家庭人口年龄结构会影响风险态度,家庭老年人口占比提升会显著降低风险偏好程度,这是其影响家庭风险资产参与行为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010年和2012年两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中的城镇有房家庭进行了配对,构造了两期面板数据,就房屋价值变动对家庭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探讨了房屋按揭贷款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家庭房产差异对于房屋财富效应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房屋资产对家庭消费具有明显的财富效应;房屋按揭贷款为家庭购房带来"杠杆",当房屋价值提高时会引起更大的财富效应:相比单一住房家庭,多套房家庭的房屋资产具有更明显的财富效应;房产占家庭资产比重较低的家庭,房屋资产的财富效应较大,随着房屋投资属性的降低、消费属性的提高,房屋的财富效应会下降。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人口年龄结构影响通货膨胀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91-2014年中国内地30个地区面板数据,构造人口年龄结构影响通货膨胀的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对理论分析的推理结果进行实证检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从全国整体数据来看,少儿人口比例与通货膨胀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劳动年龄人口和老龄人口比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负相关关系;从分地区数据来看,东中西部人口年龄结构对通胀的影响略有不同,东部地区通货膨胀率受人口年龄结构影响的显著性较中西部低,西部地区老龄人口比重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5.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家庭成员参加养老保险情况和家庭资产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通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年数据,分析家庭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程度对家庭成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情况的影响,以及二者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表明:家庭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程度越高,家庭成员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越高,该效应城市高于农村;家庭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程度越高,家庭持有金融资产的概率和比重越低;养老保险对家庭金融资产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家庭收入较低时,替代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和2016年的数据,构造两期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住房资产价值变化对居民家庭消费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住房资产价值的减少会促进居民家庭的消费,即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不存在财富效应。进一步考察发现:就购房目的差异来看,有购房目的的家庭的住房资产挤出效应明显强于没有购房目的的家庭;就有无自有住房来看,有自有住房的家庭的住房资产挤出效应明显强于无自有住房的家庭,而没有住房且有购房目的的家庭会产生更大的挤出效应;就政策差异而言,房地产政策宽松时期的住房挤出效应略微强于房地产政策紧缩时期,而政策宽松时期有购房目的会产生更大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陈楠 《云南金融》2012,(9X):219-219
文章以2003-2009年季度数据为样本,对中国股票资产和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的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股票资产与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存在明显差异,住房资产存在弱财富效应,而股票资产则不存在财富效应。  相似文献   

8.
陈楠 《时代金融》2012,(27):219
文章以2003-2009年季度数据为样本,对中国股票资产和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的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股票资产与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存在明显差异,住房资产存在弱财富效应,而股票资产则不存在财富效应。  相似文献   

9.
家庭人口结构是影响家庭资产配置行为的重要因素,家庭人口中后代组成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家庭资产投资决策。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采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研究发现后代数量的增加会降低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和风险资产配置比重,且数量越多影响程度越大。而后代性别的影响存在差异性,男孩会显著降低家庭风险资产参与概率和配置比重,女孩对家庭资产配置行为均不会产生影响,且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东部地区和高收入水平的家庭。进一步验证了后代性别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渠道:有男孩的家庭因结婚买房带来的财务压力,对家庭风险资产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莫迪利安尼和弗里德曼的LC-PIH模型,对我国居民资产的间接财富效应进行协整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居民股票资产间接财富效应表现比较微弱,债券资产间接财富效应比较显著,住房资产为较微弱的负间接财富效应。我国股票市场规模小、股价波幅较大是股票间接财富效应微弱的主要原因,债券收益的相对稳健性使债券间接财富效应相对显著,而住房资产较差的流动性削弱了消费者的短期消费信心,是其表现为负间接财富效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选取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作为典型案例,对"企业资产证券化是否会增加发起人的股东和债权人的财富"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给其股东带来了平均0.154%的财富增加;在资产证券化当年,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给其债权人带来了正的财富效应;但在资产证券化后,对债权人产生了负的财富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认为:金融资产财富效应大于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两种资产的财富效应都较微弱.从金融资产看,受限制的金融资产较少使其财富效应相对较大,同时股市的波动又抑制财富效应的发挥.从住房资产看,住房消费的条件限制和住房价格上涨过快,以及较强的流动性约束,制约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的发挥.消费的过度敏感性,也削弱两种资产的财富效应.为了通过资产的财富效应来促进消费,必须采取措施维持股市和房地产等市场稳定的预期,增强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促进住房市场的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CHFS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住房预期收益对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并建立两期模型考察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较高的住房预期收益提高家庭的房产比重,进而对风险资产配置产生挤出效果。较高的房产比重和风险偏好会放大高住房预期收益对风险资产配置的挤出效果,而较高的金融可得性则缓解这种挤出效应。住房预期收益对无房家庭、一套房家庭和无房贷家庭风险资产参与的挤出效应超过有房家庭、多套房家庭和有房贷家庭。  相似文献   

14.
股票价格影响居民消费的潜在作用机制包括直接财富效应、信贷约束和预防性储蓄。理论模型表明,不同作用机制隐含的子样本异质性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使用2013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票财富对家庭消费产生显著正影响,股票资产的边际消费倾向估计值为0.0269,主要作用机制是直接财富效应。然而,由于股票财富占我国居民资产比例较低且分布不均等,股票直接财富效应的作用范围仍有限。  相似文献   

15.
尹志超  仇化  潘学峰 《金融研究》2021,488(2):114-132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住房已经成为中国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可通过财富效应促进家庭消费,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房奴效应”降低家庭消费。因此,住房财富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方向并不确定。本文基于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了住房财富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并检验了住房财富影响家庭消费的可能渠道。研究发现,住房财富对城镇家庭消费有显著促进作用,并显著改善了家庭消费结构,住房资产具有财富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住房财富能够缓解流动性约束,从而提高家庭消费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住房财富对不同类型的消费具有不同的促进作用,不同地区和拥有住房数量的差别均会对住房财富产生不同影响。根据本文研究,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可发挥既有住房财富对平滑家庭消费的积极作用,促进家庭消费增长,改善家庭消费结构,进一步推进家庭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16.
观点     
李湛:如何增厚资本市场财富效应理想的情况下,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能够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性收入,而投资者的财富增加将会对家庭部门消费、企业部门投资的边际倾向产生正面影响,进而体现为宏观经济学意义上的“财富效应”。  相似文献   

17.
夯实财富储备,改善劳动力有效供给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全面考察了退休人口再就业的动因,着重分析享受养老待遇和养老待遇水平对退休人口再就业决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享受养老待遇对退休人口再就业产生负激励效应;养老待遇水平提高会明显降低退休人口再就业的可能性;个人负债占资产比重越大,退休老年人再就业概率越高;配偶退休、年龄增大、健康状况差会显著降低退休人口再就业概率。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增加老年人口经济收入;养老保险制度应兼顾保障性和劳动力市场功能;构建老年就业服务体系,保障老年就业权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包含居民消费、收入以及资产价格的均衡模型,并纳入通胀预期变量,运用状态空间模型以及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对不同资产的边际消费倾向时变特征进行了刻画。结果发现(:1)房地产在短期具有较强的正向财富效应,但在长期具有减弱的趋势。股票资产在短期具有财富效应,但长期财富效应消失。(2)不同资产的财富效应具有非对称性,房地产的财富效应要远远大于股票资产。最后对增加城镇居民资产性收入,带动全社会消费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推进和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大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成为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热点现象,而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大股东具有虚增注入资产价值的强烈动机。本文建立了一个模型将虚增注入资产价值与市场参与者的财富变化结合起来,分析了虚增注入资产价值的财富效应及动态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大股东通过虚增注入资产价值可以获得中小股东无法得到的私人收益,降低了中小股东的财富;(2)大股东的收益随着注入资产价值虚增程度的增加而提升,中小股东的财富随着注入资产价值虚增程度的增加而降低;(3)虚增注入资产价值为大股东带来的边际收益将超过社会总财富的边际收益。因此,大股东通过虚增注入资产价值实现了对中小股东财富的掠夺效应,导致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公司价值、声誉和后续融资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20.
房产作为家庭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货币化趋势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Chetty和Szeidl(2017)的两期跨期资产决策模型和2017年CHFS调查数据研究了城乡居民房产货币化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产货币化对城市和农村地区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均产生正向影响,不仅会提高家庭参与金融资产投资的比例,而且还会提升风险资产的参与率,即房产货币化的财富效应大于挤出效应,但房产货币化的财富效应会随着房产数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相比农村地区而言,房产货币化对城市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参与率的正向影响更大,房产数量增加对城市房产货币化财富效应的影响作用也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